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德清 >统计公报

2002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03-11-04 来源:德清县统计局

  2002年是我国正式加入WTO 的第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创强、提升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三大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继续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    合

   2002年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增势强劲,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初步统计,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20亿元, 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2.3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24.31亿元,增长14.6%;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5:56.2:31.3调整为11.4:56.3:32.3。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746元/人,增长12.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30781元/人,增长12.8%。

   劳动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从业人员26.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17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2002年通过多种途径使3096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6%,比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劳动力结构有所调整。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32.6%,第二产业占39.2%,第三产业占28.2%(上年为41.4:35.4:23.2)。年末城镇职工26535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4253人。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地方级收入增长快于中央级收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收入78018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地方预算收入36118万元,增长41.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企业要素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还不成熟,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各种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增强。

  

农      业

   2002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农村经济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核心,在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调整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 (现价)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33699万元,增长4.7%;林业产值33737万元,增长9.0%;牧业产值37087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渔业产值43363万元,增长9.4%。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8.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达到16.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7.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7.93万亩,比去年增长2.4%。全年粮食总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增长5.1%。油产籽产量4449吨,比上年减产49.7%;茶叶产量1102吨,增产5.8%;水果产量16385吨,增长22.9%;甘蔗产量7514吨,减少19.5%;蔬菜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增长较快,蔬菜生产的品种进一步优化,全年产量达41188吨,比上年增长15.4%。花卉苗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花卉苗木面积达7839亩,比上年增长近一倍。

   林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25公顷,增长45.2%,幼林抚育面积2400公顷,下降32.4%。早元笋产量6.64万吨,增长11.7%。

   畜牧业生产除蚕茧外增长较快,传统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产量26944吨,比上年增长12.3%,生猪出栏36.48万头,比去年增长28.6%,蚕茧产量5898吨,减少18.9%。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8042吨,比上年增长6.6%。以青虾、花鳖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快速增长,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2.1万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增加。2002年全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2869万元,完成土石方459万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19.82千公顷,比去年末增长4.2%;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8.83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25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977吨,增长7.6%;农村用电量53142万千瓦小时,增长6.8%。

  

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35亿元,增长13.3%。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97.42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24亿元,减少2.7%;集体企业完成产值6.42亿元

   ,增长9.8%;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68.83亿元,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3.41亿元,增长58.2%。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5%。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14.23亿元,增长21.62%。

   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经济效益良好。据对全县211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完成销售收入88.62亿元,比去年增长17.7%,实现利税8.8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9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6.4%和24.3%。列入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02.75分。总资产贡献率为12.20%,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9.01%,资产负债率为56.89%,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8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4055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8.38%,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6.3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2.14%,亏损率为2.92%, 新产品产值率为14.62%。

   建筑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据城建部门统计,我县资质四级以上建筑单位建筑施工工程个数252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207个,投标承包面达82.1%;房屋竣工面积42.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5%;单位工程竣工162个,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获得市级以上奖杯5个,其中:省级和国家级各一个。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8.52亿元,比去年增长38.3%;集体及其他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15.84亿元,增长48.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85亿元,减少1.6%。

   在国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06亿元 ,比上年增长31.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0.77亿元,上年持平。

   投资结构呈积极变化,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达4.79亿元,农村非农户投资增长迅猛,限额以上投资全年完成8.96亿元,增长82.1%,限额以下投资完成6.89亿元,增长43.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7项。完成投资3.87亿元。主要有:武康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杭宁高速公路,德桐公路拓宽工程,导流港拓浚工程,西险大塘加固工程,华莹电子的片式表面滤波器,中利达日产1千吨熟料生产线。

   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商品房供求两旺。200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实现房地产增加值1.75亿元。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52.75万平方米,增长76.2%,销售面积20.84万平方米,增长49.6%。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141万吨,增长28.0%,客运量589万人,下降9.0%,货物周转量为13.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2.0%。全年旅客周转量为26907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0%。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2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新增电话用户17275户,使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增至127509户,比上年末增长15.7%。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9.69部/百人提高到51.42部/百人,其中城市为102.4部/百人,农村为44.57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100%。移动电话新增用户5012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3719户,比上年末增加42.6%。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年末达19489户,比上年末增长38.7%。

  

国  内  贸  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地区看,县城零售总额13.67亿元,增长11.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亿元,增长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14亿元,减少17.1%;集体经济零售额1.33亿元,减少10.1%;私营经济零售额10.15亿元,增长21.8%;个体经济零售额12.67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15亿元,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4.2%;制造业零售额1.89亿元,增长10.5%;其他行业零售额2.49亿元,减少8.8%。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增长迅速,年末全县有商品交易市场42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对  外  经 济

   2002年,我县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挑战,外贸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县全社会外贸出口供货值达29.31亿元, 比上年增长22%; 自营出口完成11716万美元, 增长27%。其中外贸公司、三资企业出口齐驱并进,增幅均超过5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0个。

   外向开拓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通过实施“一号工程”,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资投资企业83个,协议利用外资195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实际到位资金61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同时,突出以接轨杭州为重点,引进县外资金项目270个,协议县外资金23.5亿元,实到县外资金8.8亿元。

  

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存贷两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27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存款余额增加9.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55亿元,比年初增加9.91亿元,其中国有银行贷款余额增加7.62亿元。在新增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余额增加4.89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6.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7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50亿元,比年初增加5.48亿元,全县银行现金收入224.03亿元,同比增长26.0%,现金支出224.24亿元,增长26.0%。

   保险业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8362万元,增长5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27万元,增长7.7%;人身险保费收入14035万元,增长90.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07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10万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2252万元,寿险给付958万元。

  

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战略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393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80人,比上年末增长9.0%;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3393人,增长39.2%。

   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9%。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共验收科技成果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2项;获科技进步奖2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9件,授权专利22项。

   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79项,成交金额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18%。

   至2002年末,全县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高新技术产品8只。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气象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2002年, 年末全县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个,全年共抽查产品45种419批次,合格率为89.25%;抽查商品11种249批次,合格率为55.5%,新建县级公用计量标准5项。至2002年末,共建立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项。年末有超短波天气警报服务系统发射台1个。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02年,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大发展,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强县的复查验收。

   2002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2431人,在校生5550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867人,在校生2922人;初中招生6352人,在校生20523人,小学升初中率达99.91%。小学招生5122人,在校生32526人,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1660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7.51万人次,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52%。

  

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2002年末,全县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7.7万册,全年借书人次5.5万人次,博物馆2个,档案馆1个。莫干山报全年共出版报纸609.6万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有广播电台1座,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6小时;电视台1座,平均每周播出时间49小时;有线电视台(筹)1座,有线电视用户88491户。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4.9%。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 有卫生技术人员14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5人, 注册护士418人,有医疗床位1110张。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年末有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220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2人,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66%,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4.5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充满活力。2002年,在市以上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共获金牌68枚,银牌59枚,铜牌61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达1.1万余人。

  

环  境  保  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环保系统共有各类工作人员32人,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7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达100%。全年完成限期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69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9平方公里。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全县“三废”综合治理率达95%以上,全县450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100%实现了达标排放,同时全县有3家企业评定为浙江省绿色企业。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42.38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186人,

   全年出生人口2790人,人口出生率为6.58‰。全年死亡人口2709人,人口死亡率为6.39‰,自然增长率0.1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78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95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但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47561人,离退休人员1148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1850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497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2644人,其中:企业32569人,机关事业10075人。全县参加大病统筹的农民306574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年末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个,床位750张,收养347人。建立1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全县得到社会保障救济达3198人;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019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6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5人。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200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一、农业产品产量   
    粮  食

86219

-5.1

    油菜籽

4449

-49.7

    茶  叶

1102

5.8

    水  果

16385

22.9

    甘  蔗

7514

-19.5

    肉  类

26944

12.3

     其中:猪牛羊肉

22607

10.3

    蚕  茧

5898

-18.9

    水产品

38042

6.6

    早园笋

66350

11.7

    蔬  菜

41188

15.4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4704

-26.0

    布

万米

3878

-6.8

    丝

1972

23.1

    丝织品

万米

2529

27.6

    装饰板

万平方米

4709

-18.1

    化学纤维

11090

24.0

    机制纸及纸板

114311

4.8

    饮料酒

69389

23.6

    冷冻箱

105262

-3.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4406

1.2

    水  泥

万吨

230

25.7

    化学农药

29

52.6

    颜  料

45954

29.0

    塑料制品

9429

9.0

    砖

万块

5564

22.5

  


   注:本表工业产品产量范围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