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德清 >统计公报

2005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06-11-17 来源:德清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提出的“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构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化解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和“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的工作重点,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达到11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17.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7856元。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二、三、一”产业格局稳固。2005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0.2:60.4:29.4调整为9.4:60.4:30.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60.5%和35.7%。

   劳动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从业人员2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12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8771个,有4371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769 名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帮扶1712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开发社区再就业岗位902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2人,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0 %,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0.4%。

农 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目标,各级政府继续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克服了台风、病虫害、动物疫病等农业灾害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3.5亿元,下降6.9%,林业产值4.2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5.7亿元,增长15.5%,渔业产值6.3亿元,增长11.3%。

   传统产业生产稳定,优势产业继续发展。随着各项扶农政策的落实,种粮经济效益增加,粮食面积保持相对稳定,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20.9万亩,基本与去年持平,但晚稻由于受到五代褐稻虱病的大面积的侵害,粮食产量只有8.6万吨,下降15.7%;全年油菜籽播种面积2万亩,下降4.3%,蔬菜面积为4.6万亩,增长7.3%;全县花卉苗木面积1万亩,下降36.9%;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家禽出栏达622.4万羽,比上年增长41.8%;生猪出栏54.3万头,增长8.9%;奶牛存栏783头,下降23.8%;蚕茧产量达到5168吨,下降1.4%。渔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200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45829吨,增长4.8%。

   农业企业化加快推进,成立了县农业发展担保有限公司,新增之江酒业、王荣食品、利虹禽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企业73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新增新市牌羊肉、莫干山牌赤炼胎蛇、莫干山牌蜜饯、德清早园笋4只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有机、无公害农产品18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高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4.1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3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家数由上年的326家发展到409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21.3亿元,增长31.1%。工业生产增长呈现多元驱动的格局,从所有制看,各种经济成分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增长32.8%;集体企业增长49.3%;股份制企业下降1.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8.9%,其他经济企业增长31.6%。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据对全县409家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17.1亿元,比去年增长30.8%,实现利税17.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1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7.0%和20.4%,受宏观调控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相对缩小。列入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25.9分,比去年减6.4分。总资产贡献率为12.4%,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5.7%,资产负债率为53.4%,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2306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6.5%,工业产品质量指数95.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4.5%,亏损率为3.8%,新产品产值率为15.8%。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29.9%,施工面积28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竣工面积1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1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入继续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主体,全县2005年完成投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入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19.0%。民间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是全社会投资的主要来源。2005年,民间投资完成52.3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73.4%。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但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3%,商品房施工面积173万平方米,下降3.6%,竣工面积60.6万平方米,增长254%,商品房销售面积40万平方米,增长76.5%,商品房空置面积14.3万平方米,增长181.9%。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稳定。由于2004年我县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已经完工,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速度同比大幅度减小,保持了与上年相当的规模。全县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交通、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英溪大桥、德清大桥改造、09省道德清段大修、对河口水库加固、导游港拓浚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年末境内公路里程已达500公里(不包括村道),全年改造公路里程25.3公里,完成乡村康庄工程路229.3公里。运输业务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938万人,旅客周转量37474.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 1.3%;货物运输量1815万吨,货物周转量15.0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下降7.1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4627辆,比上年增长2826辆,同比增长2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9317辆,增加2785辆,同比增长42.6%。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邮政电信业务收入为31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3744户,移动电话用户266014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089户和76169户,同比增长10.9%、40.1%;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6984户,同比增加6356户,增长59.8%。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08.2 部,比上年增加22.2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62.6部,固定电话每百人45.6部,分别比上年增加17.8部、4.4部。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地区看,县的零售总额为18.9亿元,增长14.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12.7%。其中限额以上5.2亿元,增长8.9%,限额以下及个体24.9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3%;餐饮业零售额4.3亿元,增长16.8%;其他行业零售额0.5亿元,增长13.3%。消费热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娱乐、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服装等方面,反映了我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成交额增长迅速,年末全县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1个(不包括104国道旁四个专业市场),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浙北毛竹市场、武康泰源市场、新市仙潭市场等3个亿元市场成交额达6.2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38.3%。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积极应对欧美对华纺织品设限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其中:自营出口完成3.9亿美元,同比增长49.7%。着力培育新的出口主体,全年 新增出口企业 32家,累计达130家;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17个国家和地区,我县各类产品已销往125个国家和地区。

   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虽然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加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但全年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81个,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居全省第13位;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居全市第一,全省第13位;全年实到内资28.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德清经济开发区再度进入全省省级开发区十强行列。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突破,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5年,新批境外企业4家,劳务输出51人。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稳健发展,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明显改善;货币信贷减速增长,总量结构变化明显。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0.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9.5亿元,比年初减少5.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4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2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2.3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5.8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9.3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2005年各银行加大了对全县中小企业、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至2005年12月底,金融部门重点支持200家中小企业已有157家企业 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贷款余71085万元,比年初新增贷款14988万元;加大扶持“三农”力度,针对2005年支农再贷款额度比上年减少500万元的情况,结合实际,明确支持重点,集中将1000万元支农再贷款投放到农贷资金缺口大、“三农”资金需求量大的在区。有力地支持了德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保险业事业稳步发展,主要业务表现良好。人寿和财产两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29030万元,增长0.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98万元,增长13.1%;人身险保费收入21066.9万元,下降2.2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01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548万元,寿险给付472万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队伍不断扩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2005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7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博士2人,硕士5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470人,比上年末增长15.1%;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 3501人,比上年末增长13.5%。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005年围绕我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以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我县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共申报国家级各级科技计划7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70项,列入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18项,列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61项。进一步深化完善“德清模式”,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共验收省、市科技成果奖10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32件,授权专利71项。

   积极发挥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作用。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96项,成交金额2403万元。全县2005年未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分别比去年增加3家和12家。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2005年,年末全县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个,全年共抽查产品137种2450批次,合格率为92%;抽查商品38种150批次,合格率为64%。2005年有2家企业4个产品通过国家免检产品的初选(全县累计有国家免检产品3个),共有5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全县累计有浙江省名牌产品18个)。气象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成并启用,完善天气预报视频播放系统和气象警报发布平台。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6202人,专职教师1648人;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6451人,专职教师357人;小学42所,在校学生30468万人,专职教师1525人,幼儿园402个班,在园幼儿10792人,专职教师837人。200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5%;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全县初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2.8%。2005年,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5%、99.4%和95%,小学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1.6%,初中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7%。随着教育条件的逐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十年创历史新高,本科万人上线率超全省平均水平 。

文化、卫生和体育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2005年我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2005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2个,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4.27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3.29万人次,流通图书11.46万册次,新增图书11356册。结合实施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开展“欢乐德清”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生活需求。全年共组织15场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完成164场广场活动,943场基层文化活动,1821场电影下乡活动。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7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出时间84小时;全县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2045户,入户率达96.3%,有线广播通村率达到100%,通响率达到95%,位居全市、全省前列。2005年我县的广播电视在中央台播出新闻、专题10条,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条,在省台播出65条,在东方卫视播出10条,上海东方电视台6条,境外电视台3条,市台播出160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至2005年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等)1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家,拥有床位数142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194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3人,注册护士480人。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完善,年末有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233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32人,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3%。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筹资方案,筹资水平由人均10元提高到35元,全年共有31.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2005年,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47枚,银牌43枚,铜牌28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全县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8次,参加比赛21000人次。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开展,全县共有健身房、保龄球馆、棋牌室、溜冰场等健身场所203家。

  

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2005年我县积极探索和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建设生态县运行机制,制定和颁发了《德清县西部乡镇生态补偿机制》和《德清县西部乡镇生态补偿资金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生态县建设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同时生态乡镇乡镇建设等到有力推进,新市镇积极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经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筏头乡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千里生态长廊建设初显成效,2005年全县已完成绿化长廊建设861.6公里,绿化总面积3973亩,绿化总投入1202.2万元,完成23个绿化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了村庄环境。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4124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16.5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8.3平方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加强环保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全年审批建设项目589项,其中环评报告书项目14项,报告表项目434项,环评登记表项目141项,由省、市环保审批的建设项目11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28个,项目总投资2.41亿元,其中环保投资824万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推进,

   环境监测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全县地表水环境监测等全县共获各类监测数据10073个,同比增长70%,编制各类监测报告480份,同比增长7.4%。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政策继续有效贯彻,人口数量略有增加。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3.18万户,户籍总人口42.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2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91人,人口出生率为5.2‰。全年死亡人口2844人,人口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61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35元,比上年增长1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66005人,离退休人员1245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41000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108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54726人,其中:企业40169人,机关事业14557人。全县参加大病统筹的农民317463人。参加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人数24787人,其中已领取养老待遇人数8446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05年全县低保对象共有2642户5161人,每月发放低保金33万元,全年实发低保金总额达386万元,低保覆盖率达到了100%。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3个,拥有床位1248张。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2005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一、农业产品产量   
    粮  食

86188

-15.7

    油菜籽

2741

-5.5

    茶  叶

1243

-17.0

    水  果

18293

27.4

    甘  蔗

3479

18.6

    肉  类

43521

12.2

     其中:猪牛羊肉

35796

9.3

    蚕  茧

5168

-1.4

    水产品

45842

4.8

    早园笋

53500

26.4

    蔬  菜

38990

-4.2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3458

31.9

    布

万米

3782

8.9

    丝

2512

5.1

    丝织品

万米

5425

40.6

    装饰板

万平方米

3040

18.0

    化学纤维

2598

-70.5

    饮料酒

千升

101255

1.8

    冷冻箱

178870

8.5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8834

84.0

    水  泥

万吨

470

18.8

    化学农药

6894

88.8

    颜  料

48030

18.7

    塑料制品

7433

47.7

    砖

万块

7684

2.9

  注:工业产品产量范围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