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下的团青故事 | |||
发布日期: 2016-11-17 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 |||
如何紧密联系青年是团组织的重要课题。共青团改革以来,团县委落实团中央“1+100”的工作制度,打出了一套推动全县团干部深入基层联系青年的“组合拳”,书写了莫干山下的团青故事。 “三联双百”——
小驿站心服务 在莫干山镇庾村的百年梧桐树下,坐落着一个青年志愿者综合服务站,时不时就有游客上前咨询。穿过老车站展示间,一眼望去,鲜红的团徽和志愿者服务标志在灰白色的民国风格建筑间格外显眼。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青年志愿者综合服务站集志愿者注册、服务项目对接、旅游咨询、紧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莫干山小导游”、“游指引”、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等8支志愿者队伍都以此为基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具特色的还数“双外”志愿服务,即“外国人志愿者”和“外语翻译官”。上个月,服务站刚开始试运行就赶上国庆旅游高峰期,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点赞。 青年志愿者综合服务站不仅是志愿活动的指挥中心,更是团县委开展“三联双百”工作法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联双百工作法就是每名专职团干部联系一个社会组织、一名本土能人和一批团员青年,做到每年走访百名青年,征集解决百个问题,把共青团打造成广大团员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青年之家。” “青年之声”—— 微联盟创新业 在莫干山游览的时候,沿途经过不少商铺门口,你都会看到一个共同的名称——“青年创业联盟成员”。 晓英的茶铺、休一咖啡、自行车餐厅等店铺都是有故事的店。有的通过“电商梦想班”等培训活动成功开拓了网上市场;有的在创业初期遇到了资金问题,团组织牵线搭桥解决了贷款问题;有的经常参与志愿服务,让店铺成为志愿者的休息驿站,免费提供茶水点心。 沿着步道再往上走,云鹤山房是青年创业联盟的基地,记者见到了它的主人,80后的文艺女青年沈婵樱,她介绍这里会经常开展以“茶、书、展”等为内容的文化活动,青创联盟的成员们,闲暇之际也都会在这里的小镇青年会客厅进行头脑风暴,碰撞火花。 青年经常通过网络表达诉求,今年6月团县委筹备成立了青年创业联盟,成为全县创业青年互动交流与合作的线下平台,也是“青年之声·德清”线上平台的有效补充和延续。联盟目前有56名会员,行业涉及电子商务、新媒体APP、智慧农业、精品民宿等20多个领域。 团县委通过搭建青年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桥梁,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接银行推出丰收微信贷、创贷等2~100万不等的贷款额度,解决青年创业资金瓶颈问题;请来青年创业导师,吸收他们成为“青年之声”专家库成员,线下为创业青年“传、帮、带”。 “春泥计划”—— 爱公益助成长 萱草书屋则是另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这间书屋在保留蚕种场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改造,除了书香,这里也是周边孩子们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春泥计划活动室,承担了少先队校外教育的功能。一进门,吸引眼球的还有一幅幅挂在墙上的图画。5岁的郑浩月画了一幅五颜六色的小猫画,画的一角串了个蓝色小标签,上面写着“小手牵小手”儿童画爱心义卖工艺画展。书屋店主介绍说,“这些画都没有统一定价,游客喜欢就以他认为合适的价格买去,目前已经卖了30多幅,收入约2000元,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款项统一交给上海的机构,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 作为少先队校外教育活动的阵地,萱草书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国学讲堂、手工艺制作、书画等,团县委也联系了志愿者老师、手工艺人等来这里给孩子们上不同的课程,每周末周边的少年儿童都会过来参加。在这里,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公益的气息。书架上的书籍全部由公益捐书活动募集而来,分类放置,供大家免费阅读。在每个寒暑假、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团县委都会在这里开展“手编中国节”非遗传承体验、公益义卖等丰富多彩的少儿校外活动,春泥活动室的芬芳也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