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给渣土车上紧箍咒 | |||
发布日期: 2016-12-26 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 |||
提起渣土车,很多行人和开车的司机都对它“怨声载道”。渣土车开过,必定留下一路“尘埃”,这一度成为我县市容环境中的一大难题。但渣土车又是城市建设所需,一味地“查、扣、禁”也不是办法。 这几天,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城市道路正悄悄告别尘土飞扬。渣土车统一“着装”上路,被装上GPS定位系统的车辆穿城时显得小心而谨慎,即便出现“抛洒滴漏”,城管工作人员仍能通过“第三只眼”找到源头,这无疑为全县的渣土车上了“紧箍咒”。 县城哪个路段的渣土车多,哪些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12月23日,记者来到县城管执法局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中心副主任朱晨涛正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认真查看分散在城区各处渣土车的“一举一动”。 朱晨涛指着屏幕解释道,地图上闪动的车牌号就是纳入监控的渣土车,每辆渣土车的动态都清楚显示。说话间,技术人员从电脑里调出了一辆皖D牌照渣土车的行车轨迹,从显示的信息看,这辆渣土车处于熄火状态。 “GPS的运用实现了车辆位置信息查询、追踪、车辆远程控制、轨迹回放等,实现对渣土车全天候、全时段的卫星实时跟踪,成为从源头监控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及堆放的有效之举。”朱晨涛说,如果有车在某个位置停了较长时间或者偏离运行轨迹,监控平台就会报警提示,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定位赶去现场查看,是否存在乱倾倒的违规现象。 除了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手机也能实时监控渣土车的运行轨迹。陆炜是科技新城人才公寓建筑工地16辆渣土车的监管人。每天,他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这些车的方位、行驶路线。“运行路线一目了然,这对我调配车辆起到很大的帮助,更具有可控性。” 通过GPS监控系统“找车主”,体现了我县城管部门工作新手段,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县工程渣土车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 今年以来,我县对工程运输车辆进行“公司化、专业化、本地化”管理,强化渣土、砂石运输车管控,有效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和道路事故。 “所谓的‘三化’就是公司化、本地化和专业化。”城管执法局综合管理科副科长朱丽佳解释说,“全县范围内所有工程运输车须有相关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许可证,并在注册登记成立运输企业,以公司形式开展运作,办理相关运输手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共有64辆渣土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车顶标志214个,累计完成车辆密闭运行备案数427辆,完成工程车辆本地化改革17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