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孟郊故里花争艳
发布日期: 2016-03-31 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时节如果您来到德清,身体两个器官会感觉特别舒服,一个是眼睛,还有一个就是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德清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醉人的绿意夹杂着清新的空气让人身心舒畅。

  这是大自然给予德清的丰盈馈赠,更是我县多年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为自己赢得的丰厚发展资本。

  “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绿化资金9.2亿元,累计完成平原绿化6.4万亩,建成森林通道310公里,创建市级以上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89个,新增产业绿化面积1.4万亩。获得了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省“1818”平原绿化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绿,是德清永不褪色的风景;绿,也是德清未来发展的主色调。

  一曲绿色旋律

  全民合唱

  在去年的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强调,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全局出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平原绿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树成荫、林成景,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

  绿化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德之举。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搞好绿化就是搞好生态环境,搞好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创造生产力。

  阳春三月,万木争荣,正是植树造林大好时节。日前,我县启动了“人人植树绿满水乡”绿化专项行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来到防风湿地休闲观光线下仁公路段,拿起铁锹参与到植树劳动中,在大家合力下,银杏、红枫、广玉兰等树苗扎根沃土。今年规划实施平原绿化面积5000亩,投入资金8000万。

  平原绿化,并非一日可成,整个提升工程涉及面广、点多,更需要共建共享作为基础,合力推进。

  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原绿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平原绿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要求,以“森林村庄、森林通道、森林网格、森林产业”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

  县政府还建立平原绿化专项资金,每年由县政府预算安排2000万元。2013年,提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目标后,每年资金增至3500万元,同时,结合“和美家园”建设,加大平原绿化投入。“十二五”期间,县财政共拨付平原绿化补助资金1.3亿元,带动部门、乡镇和工商资本投入绿化7.9亿元。

  数字简单,意义深远:从“浅绿”到“深绿”,这正是德清环境的巨大变化,诠释着这个城市与大自然日趋和谐的互动关系。

  植树造林、巾帼绿化植树、青年林、“创建奉献日”绿化进社区……实现平原绿化工作长效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今,爱绿、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已经在我县形成。

  一个清新“绿肺”

  滋润城乡

  驱车沿着304省道到达乾元,穿过乾元金火村、钟管蠡山村至洛舍东衡村,一路风光旖旎。道路两侧高大的乔木和翠绿的灌木相间,高矮错落有致,海棠、蔷薇五彩斑斓,穿行在这条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线中,景随车动、人随景动。

  水流潺潺,杨柳依依,林间鸟翔,水下鱼游……来到钟管蠡山村,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翠绿的草坪与洁白透润的石凳相映成趣,植被、休闲平台一应俱全。

  每天一大早,村民吴强根沿着村道散步,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三年多。“以前城里人才拥有的公园,现在我们家门口就有。山清水秀空气好,走几步精神都好多了。”在吴强根看来,这村内新增的绿幽幽的草坪、还有那参天的古香樟树是他最值得拿出来“炫耀”的。

  听蠡山村村干部说,前几年,村里除了整治村容村貌外,也对沿村庄周围路口景观、道路两旁及活动场地绿化等项目进行了改造,新栽种乔木、灌木等十几个品种。而这些绿化项目,很多都是为了配合平原绿化工程而开展建设的。

  村在林中、户在景中。绿色,在德清,不再只是西部山区的“专属”。

  以增绿添绿、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为重点,森林村庄建设如火如荼。累计已有83万余株苗木扎根在各个村庄。

  以公路、河道绿化建设为重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了宽10~30米的林带。高标准打造了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观光线、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线等4条景观线。

  结合粮食功能区和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乔木林带、片林建设,累计建成林带林网92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31万亩。

  来自县林业局的数据统计:五年前,我县人均绿化近900㎡。如今,人均绿化面积已有1000㎡,成绩列全省第五。五年来,德清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如今达到了29.5%。

  “点上有特色、线上有景色、处处皆绿色”,一张平原绿化网正在德清徐徐铺开,造起一道苍翠的生态屏障。

  一片绿色产业

  活力迸发

  莫干山镇何村村,一个宁静整洁的小山村,地处莫干山脚,周围是漫山遍野的茶园和竹林。这几年,村里的苗木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面积已达到1400多亩,今年每亩土地租金达到1008元。

  走进离村委不远处的棕榈园林公司苗木基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苗木,给这片田地又增添了一抹绿色。公司研发工程师王晶告诉记者,基地总共有550多亩,主要有木兰科、山茶科等1000多个品种。

  “这些天,我们忙着给上海迪士尼乐园供应苗木。”王晶笑着说,4年前,棕榈园林公司成为上海迪士尼乐园核心区的主要苗木供应商。除了高大乔木在上海培育外,棕榈园林公司德清苗木基地承担了279种花灌木以及植被的培育、移植任务。

  平原绿化建设与森林产业发展“牵手”,联出了一条绿色美丽经济链,苗木、干鲜果、用材林等林业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县已有1个林业综合区、5个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8个林业精品园,且都成功创建省级园区。

  从当初的规模化,到如今的产业化、精品化、多样化,我县在坚持好、发展好苗木产业,带动平原绿化建设的同时,更是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实现与平原绿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自引进裸心谷等绿色“大好高”项目以来,“洋家乐”快速成为我县的绿色产业,每年农民新增收入3000余万元。生态与发展并不是相悖的两个事物,在追求这项事业的道路上,德清人正用“生态”巧妙解答“富民”命题。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小县大林业、小资源大产业。”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较为单一的一产,到一产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今后,我县还将集合林业改革创新、集聚林业生产要素,来实现生态资源持续增加、林业经济持续增效、林农收入持续增长,努力打造浙江乃至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德清样板”。

  一种文化观念

  融入心田

  走进位于五四村的生态文化馆,参天的大树、淡淡绿意的草坪都静静地等待着春的召唤。展馆分为山之秀、水之清、林之美、田之硕和湖之韵五个主题馆和德之行展望厅,总展线168米。350平方米的植物墙共包含火焰南天竹、黄金络石、扶芳藤、花叶蔓等8种25600多棵植树,都是无土栽培的。

  2014年,我县投入1200万元建成生态文化馆,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展示了德清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森林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日趋完备。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达两万多人次,生态文化理念植入心中。

  同时,一项项别具风格的“最美阳台”、“最美庭院”评选,将德清家庭打扮得五彩缤纷,在最小的细胞单元里,展现出了德清别样的绿色风景。

  我县还高度重视提升城市“绿肾”功能,加大对湿地的建设保护,2013年,下渚湖湿地公园正式授牌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浙江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平原绿化拓展了德清的森林气质,德清的“面子”因为浓郁的绿色变得更靓了。德清人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生态与发展和谐并进,使群众收获高品质的生态美和幸福生活之美的双重体验,这也是平原绿化的意义所在。平原绿化,一项没有尽头的生态事业,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站在“十三五”新起点,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态和美好生活的双重梦想的平原绿化新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作者记者 张哲萍 文 宣宏 图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