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溪河长念好“三字经” | |||
发布日期: 2016-05-09 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 |||
5月6日,行走在舞阳街道下柏村。有着悠久历史的湘溪碧波荡漾,阳光下清澈见底,宽阔的大河两岸鲜花摇曳、绿茵盎然,星星点点的垂钓者散落在岸边,时不时会有村妇在河边洗衣。水清岸绿归功于河长制,下柏村党总支书记张国良就是湘溪下柏段(黄金斗门至五龙闸)1.48公里的村级河长。 “对于河道清污,第一是集中攻坚;第二是长效保洁。”见到张国良时,他正在湘溪港的南岸巡查,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开宗明义亮出了自己治水的经验。 湘溪是德清历史上一条主要河道,从上游至下游,涉及山民、上柏、双燕、灯塔、龙凤、下柏等行政村。上世纪70年代末,德清县曾发动3万群众治理湘溪港,也成为德清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导流港。由于多年失修,特别是运输矿石的船只以及水中网箱、沿岸家禽养殖等,造成了流水不畅、水质恶化。土生土长的张国良目睹了湘溪的演变。 2014年,张国良担任河长后,决定从根本、基础上治理。投入7万多元,利用长臂挖机,集中半个多月,深挖、疏浚河道底泥,彻底清除水底污染源。同时,对边坡进行修复,对两岸上的芦竹、杂草等清理。紧接着,发动村民绿化美化两岸,播撒波斯菊等各类草籽,栽种各类常青苗木。 张国良把这项工程比喻为“洗杯子”,他说:就好比一个杯子本身脏了,即使你不断换水,杯里也只能是短时间稍微干净点的水。只有把杯子洗干净,杯里才能有真正干净的水。清淤工作恰恰就是把杯子清洗干净,只有治本,才能有真正的清水。 按照上级制度规定,河长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职责就是管、治、保三位一体。”张国良带着记者漫步在湘溪岸边,详细介绍了湘溪突击整治以后的管理、保持情况。从去年开始,上柏村里的三个保洁员,每天都划着小船在河面打捞水草和垃圾,确保河面清洁。 “作为河长,每周都要多次去河道巡查。”张国良说:有时早晨,有时傍晚,一旦发现问题就在随身携带的“河长巡查记录本”里写下来。记录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找出问题根源,并着手一一解决。 辛勤的工作换来了百姓的点赞。十多年来一直在湘溪岸边经营副食童装店的陈法娣告诉记者:现在的湘溪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河道保洁员尽心尽责,村书记也经常向我们征求河道治理的好办法。 “河长的工作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就连在湘溪钓鱼的城里人,一旦发现河道里有漂浮物,都会用鱼竿捞干净,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当河长的没理由干不好工作。”张国良说。 编后语 连日来,我们聚焦了一批优秀“河长”,他们治水有策略、有成效。到今天,《看河长治水》栏目就暂告一个段落了,但这些“河长”的治水工作远没有结束。正如3月16日,县委书记项乐民在调研东苕溪治水工作时强调的那样,治水就是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各级“河长”要切实担负起治水管水职责,真正管好责任田。的确,在切实巩固提升治水成果,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上,河长是关键。可以说,河长的每一次监督,都牵引着一条河水的治理;河长的每一次“减”压增“责”,都意味着一条河的长治长效。我们期待,每一位河长的恪尽职守,让悠悠碧水常润德清,让德清的美久久常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