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小上海”的味道出来了
发布日期: 2016-08-09 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晚上六点多,吃罢晚饭,朱柏平又带着相机出门了。他曾是德清三中的校长,2004年退休后,爱上了摄影,古镇一点一滴变化都被他记录在了镜头里。他说:“现在的新市,人气旺了,小上海的味道出来了。”

  2010年,新市镇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今年是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但美丽新市的建设并未止步,一座现代化小城市呼之欲出。

  镜头里的古镇

  人气旺了

  每天晚上,新市摄影爱好者们都会在太平桥堍聚一聚,分享些最新的见闻。“现在青龙漾水质好了,都有水凤凰了”“加元村的白莲花开了”……

  今年上半年,新市镇实施了古镇景观泛光照明亮化工程。新市的夜更美了。六七点光景,路灯刚亮、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环西河口绕上一圈拍拍夜景,成了摄影爱好者们新的乐趣。

  朱柏平说:“原来晚上没什么人,现在茶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到了周五基本上都是爆满。再看晚上的仙潭路,人多、车多、摊位多,街口有交警执勤,道路并没有显得拥挤。人气旺了,小上海的味道出来了。”

  古镇是新市镇文化底蕴的体现。为了做好这张文化名片,新市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和挖掘并举。除了亮化工程,新市镇还启动了南区游步道拆迁和环城东路停车场建设,特别是环城东路停车场,总占地28亩,预计新增车位500个,可以进一步缓解镇区东边入口停车难问题。

  这么客气的居民

  第一次遇到

  环城东路旁、东升新村北面,一个小公园初具雏形,工人顶着日头在铺设游步道。这个小公园原来是一个臭鱼塘,周围长满了杂草、倒满了垃圾。

  “我们做工程遇上老百姓不理解的情况很正常。像东升新村这么客气的居民,还是第一次遇到。”施工队负责人施小荣把居民的热心记在了心里:工人们七八点开工,怕刚栽下的香樟树无法成活,一位大伯每天5点多帮忙浇水;新市镇中一位教师的父亲熬了粥,一位阿姨切了西瓜、拿了矿泉水,给顶着日头干活的工人们当点心……

  今年上半年,新市镇新启动“美丽城镇”配套形象入口改造、绿地景观提升、公共设施优化、街区市政道路立面整治等建设项目19个。除了老百姓的支持,新市镇民间资本也参与到了建设中来。

  在环城西路立面整治中,东帆包装负责人姚水荣签订了拆迁协议,成为了新市镇第一家“退二进三”搬迁企业。新市镇村镇建设办主任张永泉说,东帆包装原址改造后将新增商业用房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经备案,9月份开始建设。

  要让村民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我刚来新市的时候,听说蔡界、孟溪很多村民去桐乡打工。新市镇作为工业强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在8月5日召开的新市镇半年度工作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市镇党委书记姚夏林直言。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新市镇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双进”攻坚战,以多样化的项目补齐新市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提出力争三年内实现“十万人口、十亿财政”的目标。

  上半年,新市镇完成工业园区蔡界和孟溪区块农户签约与拆迁98户,新拓展平台200亩,建成250亩。新引进鲁班科技、国新中药等内外资重大企业9家,总投资27.5亿元。

  蔡界区块,威原天盛、杭华油墨等多个大好高项目高温天仍然在施工,政府的“店小二”服务也没有停。德清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蔡伟国,他每天要到场两次,查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一起流汗,前段时间他还因为长时间在室外奔忙而中暑。沈锋锋被蔡伟国笑称为工业园区管委会“最黑的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穿着防晒衣,头戴遮阳帽,全副武装。这身行头是他老婆心疼他给置办的防晒用品。因为起初沈锋锋没有在意太阳照射,没过几天皮肤开始晒伤,甚至脱了一层皮。

  美丽新市

  建设不停步

  眼下的新市,工业园区扩容、古镇保护开发、城西新区建设三者齐头并进。除了工业城这个拉动全镇经济的“火车头”,新城建设、旧城改造都可圈可点。

  新千公路连接线及桥梁开工建设,补齐了“六横六纵”道路建设的最后一块短板,建设完毕并试通车的环城东路、梅林路、新北路三条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已经成为附近居民散步锻炼的景观线和“步行街”。德清三院已启动建设,预计2018年竣工搬迁使用;新市游泳馆和新区游步道完成项目报批,即将动工。

  虽然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迈入收官之年,但美丽新市建设并未止步。“和吴兴区织里镇、桐乡市崇福镇比一比,再想想新市老百姓对小城市建设的期盼,我们能松懈下来吗?”姚夏林说。下半年,新市镇将继续围绕“工业城”建设,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平台扩容提升,力争下半年再拓展平台300亩,建成150亩。同时,立足新市小城市试点培育实际,加快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及古镇开发,进一步提升小城市功能品质。

  短评

  城镇建设须唱好“小城故事”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曾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风靡了整个中国的《小城故事》在人们心田飘荡。这首歌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小城故事”勾画了一幅充满喜乐、风景怡然的小镇风貌,那里有淡淡的风,有清清的水,有温馨的花,有甜蜜的爱。于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收官之年,德清东部新市镇,正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如此美好的小城故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小城市培育试点即将收尾,而新市的城镇化建设没有止步;单个小城故事多发展好,全县城镇化发展还在路上。我们要建设“美丽城镇”,还须唱好“小城故事”。由“镇”变“城”,首先就是要不断健全城市功能,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深层次的,就是要努力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让城镇里的资金、土地等要素充分涌流,让一切促进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是小城镇居民的行为文明,是整个城镇的文化涵养,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日益攀升的幸福指数。

作者:记者 虞高岚 陆晨晖 通讯员 陈炎斌 俞大庆 李国琴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