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大佬”集体谋变求突围
发布日期: 2017-07-07 来源:县新闻网

    传统蚕桑产业滑坡势头明显,蚕桑的转型升级已经“时不我待”。尽管今年茧价达到了近五年来的相对高价,但春蚕发种量比去年大幅下降。近日,我县十家蚕茧丝绸企业主与县农业局经作站相关人员召开“诸葛亮会议”,就我县蚕桑茧丝产业如何“突围”展开激烈讨论。



  德清具有悠久

  蚕桑产业优势


  本次会议召集人是原县蚕丝委负责人、现德清县佳绫蚕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嵇荣华。作为经历过我县蚕桑茧丝产业辉煌与萎缩全过程的当事人,嵇荣华认为,德清历史上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即使在目前东南沿海省份传统蚕桑大省产业萎缩、东桑西移的当下,德清依然具有蚕种与白厂丝产业优势。全省目前仅存24家丝厂,我县就有8家,占了全省丝厂总数量的1/3;德清的两家蚕种育种企业也是全省最大的育种企业之一,蚕种生产量与育种技术输出在全国也属先进行列。



  1995年,安徽金寨县的发种量比德清近30万张蚕种的量还要多,现在下滑到一年只有几千张蚕种的生产量;江苏淮阴曾出现80元一担茧子的情况,致使当地蚕农养蚕积极性降到冰点,目前除南通、盐城外,江苏其它县市基本没有蚕桑业了。嵇荣华坦言,这样的大环境下,德清依然能保存这样的规模与质量,实属难能可贵。但如何进一步保持优势,值得每一位蚕桑茧丝企业主思考。



  培育新蚕种

  改良蚕蔟具


  我县目前主推的蚕种是秋丰白玉。经作站副站长金杏丽介绍,2000年后,我县主推秋丰白玉后,由于它抗氟性强、产量稳定、抗病性强的优点,一直没有换种。但东庆蚕种公司负责人陈法荣认为,蚕种还可以进一步更新。



  陈法荣的一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共鸣。他详细解读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认为只要在蚕种生产上进行突破,今年产量会比去年大增。四川绵阳一吨白厂丝卖到了57万元,关键原因是采用了新蚕种,其茧丝质量等级高。德清只要搞好蚕室小环境,完全可以养殖这样的新蚕种,生产出同样高质量的白厂丝,卖出更高的价钱。今年秋季,他就要在德清本地进行试验。



  与会人员在谈到养蚕技术与设备更新时不约而同地谈到蚕蔟。蚕蔟是蚕宝宝养殖到上山阶段的一种用具,传统采用稻草作蔟。可是稻草中含有一定的农药残留,一些蚕农发现对蚕宝宝不利就弃用稻草,改用塑料蚕蔟。然而,塑料蚕蔟又带来湿度大的问题,加上现有农房建造密封性比以前高,茧质变差。因此,改良蔟具很关键,既要做到除湿,又要安全无污染。



  敢于先行先试

  前景仍可期待


  浙江省蚕茧产业协会副会长、湖州市蚕茧产业协会会长单位中维茧丝公司负责人胡建平也应邀参会。他表示,湖州市只剩12家丝厂了,整个桑蚕茧丝产业也面临萎缩,其中德清是全市保持最好的县。他透露,市政府今年已出台了《关于提升发展蚕桑产业的若干意见》,为今后五年蚕桑产业提升发展绘就了新蓝图。



  “德清有这样好的产业基础,可以找到一条新型的发展之路,传承好丝绸之路发源地的荣光。”在经作站站长胡建平看来,蚕种发种、蚕茧收购已全部放开交付给企业,从蚕种新品种推广试验,到蚕茧收购中对质量的要求,都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愿意先行先试,肯定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丝路漫漫,其景可待,德清蚕桑茧丝产业革新思路,自我求变,迈步前行,期待走出星光熠熠的新丝路。






















作者:记者 朱宇飞 通讯员 钱虹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