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教育系统接沪融杭工作总结会召开 | |||
|
|||
2018年,县教育局继续深化接沪融杭工作,加强与沪杭教育行政部门及名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助力“优学在德清”品牌建设。12月4日,县教育局组织在实验学校召开了教育系统接沪融杭工作年度总结会,副局长潘云祥出席,基础教育科科长刘琛哲主持会议,16所结对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长进行了工作汇报。 本次总结会充分展示了各校接沪融杭工作的实效,主要呈现了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如德高和一中分别与杭二中和学军中学结对,通过中长期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师资队伍,聘请对方学校知名特级教师担任学科竞赛顾问,有效提升了教师能力和学生素养。二是全面吸收,整体提升。如三桥小学采取“全员参与、全科对接”模式,向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学习经验。第一实验幼教集团与杭州文澜幼儿园结对,实现了全园各教学点的整体提升。三是把握重点,以点带面。如逸夫小学以“课程文化建设”为支点,雷甸小学引入杭州天长小学的童话教学,培康学校向杭州杨凌子学校学习康复训练等经验,都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四是立足本校,辐射共享。实验学校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和抱团教学联盟等平台的作用,与兄弟学校共享了上海建平实验小学的优质资源。干山中心学校开展课堂节活动,将与杭州春蕾中学共同研究的智慧教育成果与兄弟学校进行了共享。 潘云祥充分肯定了各校接沪融杭工作的实效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要完善合作规划,分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类难点,提炼学校发展的亮点特色。二要力争补齐短板,特别是在名优教师培养,师生评价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三要大力开展深度学习,延长跟岗学习时间,完善学习反馈汇报制度。四要敢于自我展示,将自身的特点和亮点展现出来,不断提升自身底气。 会议还交流了2019年接沪融杭工作的设想,为明年教育系统接沪融杭工作谋划了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