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站群导航 >县教育局 >政务资讯 >文件通知

德清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8-30 来源:德清县教育局

一、      德清概况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她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处长三角腹地。总面积937.92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户籍人口43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之美誉。先后12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中排名榜首。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2亿元,增长8.3%,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8.6%

德清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所,包括小学17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4923人,初中在校生10738 。义务教育学校在职在编教师3812人,退休教师1620人。全县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44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为992人、小学专任教师为1449人,义务教育教师专任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为100%

十二五规划期间,德清县人民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均衡发展。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4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做法获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进入十三五规划期,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德清教育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基础上,把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提高质量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响优学在德清品牌。

二、      达成情况

2017年,德清县政府成立了德清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申报工作。对照评估标准,德清县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三个项目中做到所有指标都达标,符合本次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申报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源配置

全县29所小学(含小学部)全部综合评估达标,七项差异系数均值为0.23521所初中(含初中部)全部综合评估达标,七项差异系数均值为0.288,所有指标均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申报条件。

(二)政府保障

对照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以下15项指标均达标。

1.德清县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德清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 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班级数为984个,音乐教室103个,面积为10221平方米,平均为99.23平方米。美术教室为92个,面积为8462平方米,平均为91.98平方米。达到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的要求;

4. 全县超过2000人的小学0所,初中0所,超过2500人的一贯制学校0所,达到全县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的要求;

5.全县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0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0个,达到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的要求;

6.全县没有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故此项指标默认达标

7.全县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为155万元,特殊教育学生数为78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19867元。达到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的要求;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08309元,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107919元;

9.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2292人,全县教师参加360学时教师2292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达到教师5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的要求;

10. 县编办共核定义务段教职工编制 2069,核定岗位总量2069个,并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1.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669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69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0.3%;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1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1.7%。达到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的要求;

12. 全县在岗专任教师2441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441人,占比100%。达到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的要求;

13. 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达到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的要求;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760人,分配名额880人,占比5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597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67.84%、符合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要求;

15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910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8210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0人,合计8210人,占比90.16%达到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的要求;

(三)质量与管理

对照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以下9项指标全部达标。

1.全县初中毕业生数为3785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数为4120人,转入学生数为39人,死亡学生数为2人,转出学生数为372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达到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146人,入学146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70人,占比47.95%。达到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要求;

3.全县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一校一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县财政按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安排培训专项资金,各学校(幼儿园)按照不少于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实行项目管理。达到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

5. 全县所有义务段学校均配备了电子白板,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均能熟练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县教育局还组织电子白板使用培训与教学应用比赛。达到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的要求;

6全县各中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落实《德清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实施方案》,培育14所校园文化创建学校,评选5所校(园)为第三批县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考核工作有序推进。达到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的要求。

7.各义务段学校都能做到开齐开足课程,做好课程建设顶层设计,100%学校有课程建设方案,在完成基础性课程同时,实施好拓展性课程。执行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相关政策要求摘编》(83条),规范办学行为。各校在校内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好德清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有计划组织活动。今年,在职业中专挂牌设立初中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分批安排初中学生到中心参加职业生涯教育。达到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要求

8.严格执行素质教育减负政策,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段和初中生每天书面作业分别控在1小时、2小时以内。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方式报告成绩。达到无过重课业负担要求

9.我县未参加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故默认达标。

() 社会认可

德清县自从2011年起启动全县学校满意度调查,具体指向对学生、教师和家长三类人群,其中采用第三方监测的形式坚持从学生层面对教师、从家长层面对学校进行满意度监测,家长评学校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整体情况、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日常管理、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等方面。多年来我县家长社会对学校满意程度高。

三、      发展举措

我县坚持以人为本、公平为先、质量为重,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内涵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促进教育高水平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我县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4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做法获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近年来,德清县教育部门连续8年获评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的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主动履职,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县上下树立教育工作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理念,县委县政府突破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提升, 20145.01亿元,20155.30亿元,20165.76亿元;建立每年县委议教会、乡镇一把手年度教育工作述职、为教育办实事等制度,为教育改革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明确发展目标、步骤、措施,将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意见》、《德清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德清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三化同步,促进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是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制定实施《德清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布局规划(2011-2020年)》,按照初中向中心大镇集聚、小学向乡镇集镇集聚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段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通过新建、扩建、撤并等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4年以来我县义务段学校新改扩建教育工程项目共计21个,总投资6.93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个,总投资5亿元;改扩建项目16个,总投资1.937亿元,办学条件城乡一体推进。二是教育资源装备信息化。每年安排16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录播教室建设、班级多媒体更新、计算机教室更新、教师笔记本电脑更新、创新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截止目前,义务段公办学校实现录播教室全覆盖;所有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级多媒体全覆盖;2010年以前的计算机教室全部完成更新,部分更新为云机房;教师笔记本电脑完成第二轮更新;三分之一的学校拥有自己创新实验室。另外,还搭建了德清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县级录播平台,为建设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具有德清特色优质资源库提供了技术支撑。以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截止目前我县二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二所学校被授予浙江省数字资源基地学校。继续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每年为义务段学校更新生均2册纸质图书,并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三是城乡教师配置均衡化。建立城乡教师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统一机制,适度向农村倾斜,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县政府还设立教育质量奖,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奖励,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及评先评优机制,职务晋升及评先评优比例向农村倾斜,开展农村教师奉献奖评选,落实农村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制度,引导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加大城乡学校教师流动力度,每年设立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教师交流服务期内的交通补贴、骨干教师津贴和考核奖励等,2014学年、2015学年、2016学年各有义务段教师校长流动175人、220人、186人,确保交流人数(随迁人事关系)达到专任教师数的4%以上,骨干教师交流人数达到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的15%以上。

3.深化改革,着力提高义务教育育人质量。

以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指导各校结合实际健全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开设各类课程,结合德清道德之乡、游子文化、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建设,形成了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道德教育、民俗文化、综合实践、科技教育等品牌,涌现了全国优秀青少年代表仲红丽、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徐熠岑等先进代表,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莫干中心学校、筏头中心学校等6所农村义务段学校试点小班化教育,小学、初中班额分别控制在3035人以下。2013学年扩面到9所农村义务段学校。通过探索和研究小班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保障。2017年,德清二中等6所初中学校列为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省级试点学校。推进省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试点工作,我县中小学以评促教的工作机制研究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试点项目。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办学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1533号),从政策上支持民资投资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多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4. 民生工程,优质义务教育发展服务惠民。

是实施校车工程,率先实现区域校车接送全覆盖。深化全国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试点工作,构建校车安全运营长效机制,新华社以“5365万公里——一条浙江县城孩子们的平安上学路为题肯定了我县校车的安全运营模式。是实施雪亮工程,实现区域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持续推进技防设备建设。2017年起5年内总投入3000万元资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新建改建视频探头7500余个,升级监控平台和数据储存方式,构建长效管理、使用、维护、报修机制,为全县师生提供更强的校园安全保障。是实施校园饮食安全工程,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段学校食堂自主经营模式,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等级食堂评估制度,其中 AB食堂的比例达到95%。配套实施食堂大宗物品配送制度,并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内小店超市直营全覆盖。率先实施中小学校直饮水工程,为全县5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健康直饮水。省教育厅在我县召开现场会,并将校园直饮水项目和寄宿制学校淋浴设施改造纳入2014年十大实事项目,并在全省推广。 是实施特殊群体帮扶工程,确保人人有学上。按照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群体受益的原则,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构建特殊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体系,按照轻度残疾接受随班就读、中度残疾进特殊学校、重度残疾送教上门的模式保障特殊孩子就学一个都不少,积极推进全国特殊教育实验区工作。此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建立留守儿童、失依儿童关爱体系。集结社会力量,173名留守儿童98名失依儿童得到有效帮扶。是实施阳光招生,丰富教育公平内涵。我县义务段学校实行对口或划区域阳光招生,全面取消择校费,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完善新居民积分入学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是校园无偿托管工程,解决家长社会的实际困难。全县三大镇的11所义务段学校全面实施校园无偿托管,构建了自愿申报、自主选课、专项辅导、激励评价的运行模式,受到广泛认可,副省长郑继伟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当然,我县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需要。尽管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增长明显,但总体还显不足,特别是随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不断增加,省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县级财政经费压力大。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户籍制度、生育制度的调整,学龄人口的总量与流动性都打破了原来均衡的教育布局,尤其对城区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城区学校建设任务重。

    2.师资水平逐年提升,但还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的需求。近几年,我县通过以校本培训为主,运用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师资水平,但优质师资仍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同时,学校岗位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交流。由于教师交流过程中往往受到新单位岗位设置的限制,而降低岗位等级或高职低聘,挫伤了积极性,造成教师交流工作的困难。

目前,我们的努力:一是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大投入,到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1个,城区学位紧张局面要在根本上得到缓解,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资源充足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建议省级财政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减轻县级财政的经费压力。二是实施队伍锤炼计划,分层分类抓实教师培训,做好师能三飞工程,并扎实贯彻落实《德清县教育系统名优教师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引育结合,提质增量,同时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制度人事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教师高水平均衡配置。


                              I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基本情况


自然情况

经济情况

普通中小学校数
  (
)

特殊教育学校
  (
)

小学教学点数()

教学班数
  (
)

在校学生数()

教职工数
  (
)

人口总数
  (
万人)

农业人口数(万人)

()

行政村数
  (
)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

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
)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
)

小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中

完全中学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其中:50人及以上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合计

其中专任教师

合计

其中专任教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3

L14

L15

L16

L17

L18

L19

L20

L21

L22

L23

L24

全县
 
总计

43.9 

26.4

12 

148 

97109 

37429 

27140 

46444 

17 

12 

 

 

9

0 

0 

1 

0

0

681

303

24923

10738

1506

1449

1059

992
























































注:人口总数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两位小数。L5-L8列数字保留整数。

 


 

                       -1 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 (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综合评估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小学

达标学校总数

29

29

20

28

29

28

29 

29 

达标学校比例(%

100%

100%

68.97%

   96.55%

100%

96.55%

100%

100% 

初中

达标学校总数

21 

21

18

 21

 21

21

21 

21 

达标学校比例(%

100%

100%

85.7%

100%

100%

100%

100%

100% 

 

 注:小学含50人及以上教学点

 


-2 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学校)


序号

学校名称

举办者类型

在校生数

年级数

班级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4.2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0.9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5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7.5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2000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2.3

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

备注(注明有哪几项指标达标,哪几项指标达到85%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3

L14


1

德清县春晖小学

7

332

4

9

5.72  

1.81

1.20

14.78

20.60

3879.52

5.12

1

全部达标

2

德清县逸夫小学

7

1074

6

26

5.03  

1.58

0.93

4.58

7.54

2098.70

2.70

1

全部达标

3

德清县武康英溪小学

7

1726

6

43

5.56  

1.62

0.98

4.56

7.55

2008.75

2.90

1

全部达标

4

德清县新市镇完全小学

7

1218

6

32

5.67  

1.07

0.82

6.89

8.66

2574.71

3.37

1

L9一项

达到85%

5

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7

1075

6

28

5.86  

1.86

1.02

4.71

9.30

2504.19

3.07

1

全部达标

6

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

7

1325

6

35

5.66  

1.06

0.98

3.93

14.94

2981.13

4.30

1

L0一项

达到85%

7

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

7

1998

6

52

5.26  

1.05

0.80

4.69

14.19

2116.12

3.05

0

L9一项

达到85%

8

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

7

920

6

28

6.74  

1.20

0.87

5.56

14.13

3258.70

3.48

1

L9一项

达到85%

9

德清县新市镇士林中心小学

7

317

6

12

7.26  

1.26

1.26

7.18

9.51

3993.69

5.68

1

全部达标

10

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小学

7

733

6

23

6.55  

1.09

0.82

4.52

12.71

2570.40

3.68

1

L9一项

达到85%

11

德清县禹越镇徐家庄中心小学

7

851

6

22

5.64  

1.06

0.82

5.27

8.46

2116.57

3.64

1

L9一项

达到85%

12

德清县上柏小学

7

1021

6

25

5.88  

1.96

0.98

5.19

10.77

2024.49

2.84

1

全部达标

13

德清县三桥小学

7

794

6

21

5.79  

1.01

1.13

4.56

13.60

2547.86

3.15

1

全部达标

14

德清县东风小学

7

212

6

7

8.02  

1.89

1.42

7.36

8.73

3183.96

3.77

1

全部达标

15

德清县实验学校

7

1999

6

48

4.85  

1.80

0.90

4.59

14.28

3301.65

3.90

1

全部达标

16

德清县二都小学

7

260

6

11

9.23  

2.31

1.54

8.19

8.58

3961.54

6.15

1

全部达标

17

德清县新市镇育秀学校

10

409

6

14

5.38  

1.22

0.98

6.13

11.00

1858.19

3.67

1

L12一项

达到85%

18

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学校

10

844

6

24

6.99  

2.84

0.83

5.97

9.42

3039.05

3.27

1

L9一项

达到85%

19

德清县钟管镇干山中心学校

7

543

6

18

6.26  

1.10

0.92

6.67

11.93

2915.77

6.84

1

全部达标

20

德清县舞阳学校

7

1123

6

26

4.54  

1.34

0.80

7.00

10.72

2399.45

3.95

1

L9一项

达到85%

21

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


1048

6

29

5.25  

1.43

1.15

5.63

11.18

2457.80

2.85

1

全部达标

22

德清县莫干山镇中心学校

7

301

6

12

8.97  

1.66

1.66

6.27

12.31

3472.31

4.13

1

全部达标

23

德清县钟管镇中心学校

7

777

6

26

7.21  

1.03

1.03

5.66

15.21

2418.64

3.37

1

全部达标

24

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学校

7

819

6

22

5.86  

1.10

1.10

5.35

10.18

2550.14

4.54

1

全部达标

25

德清县新安镇下舍中心学校

7

563

6

18

6.93  

1.07

1.24

6.68

9.43

2312.45

4.25

1

全部达标

26

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

7

575

6

15

6.26  

1.04

1.04

5.66

14.31

3378.02

4.22

1

全部达标

27

德清县秋山中心学校

7

860

6

24

5.35  

1.05

0.81

5.49

16.10

2273.93

2.72

1

L9一项

达到85%

28

德清县筏头中心学校

7

173

6

7

12.72

1.73

1.73

8.49

22.53

4130.88

7.36

1

全部达标

29

德清县育才学校

10

1033

6

24

4.26

1.16

0.77

5.58

9.57

2282.49

2.84

1

L9一项

达到85%
















1

德清县第二中学

7

1223

3

33

8.59

3.43

1.14

9.71

17.70

5205.23

5.40

1

全部达标

2

德清县第四中学

7

1001

3

26

8.29

1.50

1.20

8.02

18.82

3744.26

5.29

1

全部达标

3

德清县雷甸镇初级中学

7

820

3

21

7.93

2.07

1.10

8.58

16.13

2780.49

4.51

1

全部达标

4

德清县新市镇初级中学

7

993

3

26

9.37

1.81

1.21

7.81

22.86

2950.65

4.73

1

全部达标

5

德清县新市镇士林初级中学

7

142

3

6

20.42

3.52

2.82

13.92

25.70

6476.06

8.45

1

 

全部达标

6

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

7

674

3

19

9.79

1.34

1.04

11.01

20.46

4988.13

5.49

1

全部达标

7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

10

975

3

24

6.46

3.18

0.82

6.00

16.62

4686.15

3.59

1

L9一项

达到85%

8

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

10

608

3

15

8.06

2.96

0.82

5.86

10.36

2858.55

2.96

1

L9一项

达到85%

9

德清县武康中学

7

1101

3

30

8.08

2.54

0.91

8.58

21.55

3334.88

5.45

1

全部达标

10

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学校

10

178

2

4

7.30

3.37

1.12

6.57

10.37

3342.95

3.60

1

 

全部达标

11

德清县钟管镇干山中心学校

7

264

3

11

12.50

2.27

1.89

7.33

13.12

3207.34

7.52

1

全部达标

12

德清县舞阳学校

7

290

3

9

8.28

4.14

1.38

7.70

11.79

2639.39

4.35

1

全部达标

13

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

7

259

3

9

11.97

1.93

1.54

6.20

12.29

2703.58

3.14

1

全部达标

14

德清县莫干山镇中心学校

7

145

3

6

17.24

2.76

2.07

6.89

13.54

3819.54

4.54

1

全部达标

15

德清县钟管镇中心学校

7

425

3

14

11.29

2.35

1.18

6.23

16.74

2660.51

3.71

1

全部达标

16

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学校

7

357

3

11

9.80

1.68

1.40

5.89

11.20

2805.15

4.99

1

全部达标

17

德清县新安镇下舍中心学校

7

279

3

10

10.75

1.43

1.43

7.34

10.37

2543.69

4.68

1

 

全部达标

18

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

7

274

3

8

10.95

2.55

1.46

6.23

15.74

3715.83

4.64

1

全部达标

19

德清县秋山中心学校

7

322

3

9

9.32

2.80

1.55

6.03

17.71

2501.32

2.99

1

全部达标

20

德清县筏头中心学校

7

65

3

4

32.31

4.62

6.15

9.34

24.78

4543.97

8.10

1

全部达标

21

德清县育才学校

10

343

3

8

5.83

1.17

0.87

6.14

10.53

2510.74

3.12

1

L9一项

达到85%
















注:1.小学学校总数__29_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有_12__所,50人及以上教学点有__0_个),初中学校总数_21__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__12_所,完全中学的初中部___所)。

2.举办者类型处填写代码:中央教育部门代码为1、中央其他部门为2、省级教育部门为3、省级其他部门为4、地级教育部门为5、地级其他部门为6、县级教育部门为7、县级其他部门为8、地方企业为9、民办为10

3. L7-L13数值均保留两位小数。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情况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综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小学

全县平均值

5.80

1.40

0.96

5.51

11.69

2600.94  

3.59

差异系数

0.186

0.305

0.184

0.261

0.256

0.203

0.247

0.235

初中

全县平均值

9.15

2.41

1.20

7.83

17.06

3619.62  

4.69

差异系数

0.312

0.329

0.419

0.212

0.238

0.273

0.235

0.288

注: 全县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差异系数保留三位小数。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是否达标

 

1.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 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所有初中小学班级数为984个,音乐教室103个,面积为10221平方米,平均为99.23平方米。美术教室为92个,面积为8462平方米,平均为91.98平方米。

4. 所有小学、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

超过2000人的小学0所,初中0所,超过2500人的一贯制学校0

5. 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

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0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0

6. 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0人,公用经费0元。

7. 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

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为155万元,特殊教育学生数为78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19867

8.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08309元,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         107919元。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续)

指标名称

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是否达标

 

9. 教师5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2292人,全县教师2292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县编办共核定义务段教职工编制 2069,核定岗位总量2069个,并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669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69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0.3%;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1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1.7%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全县在岗专任教师2441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441人,占比100%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为_100_%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760人,分配名额880人,占比5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597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67.84%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910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8210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0人,合计8210人,占比90.16%

注:表中所有比例数值保留一位小数,其余保留整数。


教育质量评估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是否达标

1. 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全县初中毕业生数为3785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数为4120人,转入学生数为39人,死亡学生数为2人,转出学生数为372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

2. 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146人,入学146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70人,占比47.95%

3. 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全县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一校一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 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县财政按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安排培训专项资金,各学校(幼儿园)按照不少于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实行项目管理.

 

5. 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全县所有义务段学校均配备了电子白板,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均能熟练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县教育局还组织电子白板使用培训与教学应用比赛。

 

6. 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良好以上

全县各中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落实《德清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实施方案》,培育14所校园文化创建学校,评选5所校(园)为第三批县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考核工作有序推进。

 

 

 

 

 

 

 

 

 

 

 

 

7. 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各义务段学校都能做到开齐开足课程,做好课程建设顶层设计,100%学校有课程建设方案,在完成基础性课程同时,实施好拓展性课程。执行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相关政策要求摘编》(83条),规范办学行为。各校在校内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好德清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有计划组织活动。今年,在职业中专挂牌设立初中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分批安排初中学生到中心参加职业生涯教育。 

 

 

 

 

8. 无过重课业负担

严格执行素质教育减负政策,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段和初中生每天书面作业分别控在1小时、2小时以内。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方式报告成绩。

 

9. 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语文__级、校际差异率__;数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

科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体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

艺术__级、校际差异率__;德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

 

               

 

 

 

 

 

  社会认可度调查情况


问卷总数

问卷调查综合
 
满意度
 
%

实地走访人数

实地走访满意度
 
%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数

其中:满意人数

其中:满意问卷数

L1

L2

L3

L4

L5

L6

L7








其中:家长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内容: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主动履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高标准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县坚持以人为本、公平为先、质量为重,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内涵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促进教育高水平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我县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4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做法获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近年来,德清县教育部门连续8年获评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三年市对县考核第一,成效显著。

一、四大举措

1.主动履职,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县上下树立教育工作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理念,县委县政府突破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提升, 20145.01亿元,20155.30亿元,20165.76亿元;建立每年县委议教会、乡镇一把手年度教育工作述职、为教育办实事等制度,为教育改革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明确发展目标、步骤、措施,将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意见》、《德清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德清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三化同步,促进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是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制定实施《德清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布局规划(2011-2020年)》,按照初中向中心大镇集聚、小学向乡镇集镇集聚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段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通过新建、扩建、撤并等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4年以来我县义务段学校新改扩建教育工程项目共计21个,总投资6.93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个,总投资5亿元;改扩建项目16个,总投资1.937亿元,办学条件城乡一体推进。二是教育资源装备信息化。每年安排16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录播教室建设、班级多媒体更新、计算机教室更新、教师笔记本电脑更新、创新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截止目前,义务段公办学校实现录播教室全覆盖;所有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级多媒体全覆盖;2010年以前的计算机教室全部完成更新,部分更新为云机房;教师笔记本电脑完成第二轮更新;三分之一的学校拥有自己创新实验室。另外,还搭建了德清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县级录播平台,为建设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具有德清特色优质资源库提供了技术支撑。以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截止目前我县二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二所学校被授予浙江省数字资源基地学校。继续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每年为义务段学校更新生均2册纸质图书,并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三是城乡教师配置均衡化。建立城乡教师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统一机制,适度向农村倾斜,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县政府还设立教育质量奖,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奖励,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及评先评优机制,职务晋升及评先评优比例向农村倾斜,开展农村教师奉献奖评选,落实农村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制度,引导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加大城乡学校教师流动力度,每年设立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教师交流服务期内的交通补贴、骨干教师津贴和考核奖励等,2014学年、2015学年、2016学年各有义务段教师校长流动175人、220人、186人,确保交流人数(随迁人事关系)达到专任教师数的4%以上,骨干教师交流人数达到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的15%以上。

3.深化改革,着力提高义务教育育人质量。

以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指导各校结合实际健全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开设各类课程,结合德清道德之乡、游子文化、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课程建设,形成了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道德教育、民俗文化、综合实践、科技教育等品牌,涌现了全国优秀青少年代表仲红丽、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徐熠岑等先进代表,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莫干中心学校、筏头中心学校等6所农村义务段学校试点小班化教育,小学、初中班额分别控制在3035人以下。2013学年扩面到9所农村义务段学校。通过探索和研究小班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保障。2017年,德清二中等6所初中列为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省级试点学校,探索因材施教、分层走读教学新模式,优化教与学之关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推进省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试点工作,我县中小学以评促教的工作机制研究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试点项目。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办学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1533号),从政策上支持民资投资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多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4. 民生工程,优质义务教育发展服务惠民。

一是实施校车工程,率先实现区域校车接送全覆盖。深化全国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试点工作,构建校车安全运营长效机制,新华社以“5365万公里——一条浙江县城孩子们的平安上学路为题肯定了我县校车的安全运营模式。二是实施雪亮工程,实现区域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持续推进技防设备建设。2017年起5年内总投入3000万元资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新建改建视频探头7500余个,升级监控平台和数据储存方式,构建长效管理、使用、维护、报修机制,为全县师生提供更强的校园安全保障。三是实施校园饮食安全工程,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段学校食堂自主经营模式,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等级食堂评估制度,其中 AB级食堂的比例达到95%。配套实施食堂大宗物品配送制度,并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内小店超市直营全覆盖。率先实施中小学校直饮水工程,为全县5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健康直饮水。省教育厅在我县召开现场会,并将校园直饮水项目和寄宿制学校淋浴设施改造纳入2014年十大实事项目,并在全省推广。 四是实施特殊群体帮扶工程,确保人人有学上。按照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群体受益的原则,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构建特殊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体系,按照轻度残疾接受随班就读、中度残疾进特殊学校、重度残疾送教上门的模式保障特殊孩子就学一个都不少,积极推进全国特殊教育实验区工作。此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建立留守儿童、失依儿童关爱体系。集结社会力量,173名留守儿童98名失依儿童得到有效帮扶。五是实施阳光招生,丰富教育公平内涵。我县义务段学校实行对口或划区域阳光招生,全面取消择校费,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完善新居民积分入学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六是校园无偿托管工程,解决家长社会的实际困难。全县三大镇的11所义务段学校全面实施校园无偿托管,构建了自愿申报、自主选课、专项辅导、激励评价的运行模式,受到广泛认可,副省长郑继伟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两点困难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需要。尽管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增长明显,但总体还显不足。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生育制度的调整,学龄人口的总量与流动性都打破了原来均衡的教育布局,尤其对城区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2.师资水平逐年提升,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好教育更高需求。近几年,我县通过以校本培训为主,运用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师资水平,但优质师资仍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三、努力方向

一是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大投入,到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1个,城区学位紧张局面要在根本上得到缓解,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资源充足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建议省级财政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减轻县级财政的经费压力。

二是实施队伍锤炼计划,分层分类抓实教师培训,做好师能三飞工程,并扎实贯彻落实《德清县教育系统名优教师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引育结合,提质增量,同时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制度人事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教师高水平均衡配置。

                                         德清县人民政府(盖章)

                                     20171220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