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甸镇:共奏社会治理“和谐曲” | |||
发布日期: 2019-12-31 | |||
记者 王钰涵 通讯员 潘江伟 近日,雷甸镇中兴社区居民王剑武气冲冲地来到社区社情民意联络站的大厅反映问题:“有人拖欠我工资,这事你们能不能管?” “你别急,慢慢说,这里就是给大家解决问题的。”接访人是中兴社区干部章华根。原来,王剑武是一家饭店的厨师。今年2月,饭店经营不善、老板欠债外出,拖欠了王剑武和另外一名洗菜工共计19500元的工资。王剑武听邻居说社区里有个社情民意联络站可以化解矛盾纠纷,他决定试一试。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章华根联系上了饭店老板。经过多次沟通调解,双方心平气和地坐在了一起协商解决:饭店老板一次性支付拖欠的工资。王剑武开心地说:“没想到这里还真管用。” 今年4月,雷甸镇在中兴社区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社区)级的社情民意联络站,除了能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外,该联络站还把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站、信访代理站、公共法律服务点等融入其中一起办公,打造了矛盾不出村、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平安格局。 近年来,雷甸镇巧用网格化、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数字化“五化融合”的金钥匙,将社会治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目前,平安雷甸已实现15连冠,近5年来赴省进京“零”上访。 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自治。日前,塘北村村民顾贵国、张贵根等人身穿统一工作服,骑着电瓶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村里的垃圾桶都检查好了,他们正准备去新居民家中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这支刚刚成立的队伍来自塘北村初心物业公司,由村里的党员代表、专管员组成,专门“盯牢”垃圾分类工作。 “村里起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我们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塘北村党委书记马琦荣说,塘北村位于雷甸镇工业园区内,新居民有8000多人,是本地人口的两倍多,如果新居民不参与,工作等于没有落到实处。 解铃还须系铃人。“新居民也是村里的一分子,与村民也是‘一家子’。”马琦荣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组建了一支新居民代表队,邀请新居民代表,共同来讨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注册正规的物业公司,采取村民和新居民共同平摊费用的方式,来落实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 公安的“雪亮工程”,则为雷甸镇编织了一张基层治安防控的“安全网”。走进在红树林小区的视频监控室,4个小屏幕正实时滚动监控小区23幢楼人员进出情况。居民俞连法拎着菜回家,只要“刷脸”就能进出大门。 “我们在雷甸镇主要进出口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办理消防案件121起,管理案件48起。”雷甸派出所所长徐航介绍,多网联动编织了一张“天罗地网”。 从构建起“3+N”(一员一格一警)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到率先在全市范围试行“分层级化”出租私房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再到创新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基层的案例是一滴滴水,折射出的是雷甸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