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来!看看年末防诈骗锦囊
发布日期: 2019-02-02 来源:县新闻网




  岁末年初,诈骗案件也进入高发期,一些犯罪分子常常以此为契机,布下一个个诈骗陷阱。

  骗子的骗术都有哪些?我们该怎样做到防骗呢?

  记者专程来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进行详细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身边的各类诈骗案件,这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诈骗种类一:

  冒充身份设陷阱讨要钱财要留心

  案例1:猜猜我是谁?

  1月29日上午,记者跟随刑侦大队民警来到舞阳街道某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生意的陈先生,近日就遇到了一个冒充领导要求其转账的诈骗陷阱。

  “当时接通电话,对方就说‘猜猜我是谁’?随后他告诉我,是舞阳街道的朱所,只是私人号码,要我存一下。”陈先生告诉记者最初接到电话时,自己并没有起疑,且存了对方号码。没想到第二天对方再次要求陈先生去办公室坐坐,但陈先生刚要出门,电话再次响起,对方在电话中声称,有领导来到了办公室,暂时不方便接待陈先生,随后又声称需要给领导送礼,卡上余额不足,希望让陈先生先转2万元现金到其账户,随后到办公室结清。

  陈先生开始起疑,将通话录音仔细辨别,发现这位自称是“朱所”的人,竟然还带着些广东口音。此时,陈先生以卡内金额不足,需要去筹钱为由,暂缓了转账。同时向原先储存的朱所电话进行核实。这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诈骗圈套。

  案例2:孩子的培训费

  随着寒假的到来,还有冒充子女,冒充学校教师等身份的诈骗不断出现。刑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近日,家住乾元的陆先生,在QQ上收到了自己儿子发来的消息,称自己要参加一个学校组织的国外培训,需要缴纳培训费2万元,当时还附上了一张通知单。因为爱子心切,陆先生随即就拨打了通知单上所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对方称确有此事,陆先生就信以为真,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号转账了2万余元。

  在转账后,陆先生才想起和儿子进行电话确认,这才发现被骗,于是立即报警。幸好从转账到发现被骗报警,间隔不到10分钟,最终在德清警方及市反诈中心的共同干预下,成功止损2万余元。

  【防骗提醒】不是每一起案件中的受害者都能幸运地挽回损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叶奇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冒充他人身份类诈骗,主要有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军警诈骗,冒充老板诈骗企业财务人员等,这些诈骗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一个熟悉的身份,让你放松警惕。

  如果市民朋友接到这类电话,或者微信或者短信,先不要盲目转账,应该面对面,或者拨打原先储存电话,进行仔细核实,切记不可因为“熟悉”盲目转账。

  诈骗种类二:

  网购诈骗手段多切勿贪心入陷阱

  案例1:退货退款陷阱

  近期,警方接到这样一个案件,武康街道陈某打来报警电话,称被一位自称淘宝客服给骗了。原来陈某刚好在淘宝上购买了物品,随后就接到了这位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电话里说道,因其店内销售的洗面奶有质量问题需要召回,希望给陈某退款,并且承诺双倍退款。

  陈某一开始表示,并没有收到这样的消息,产生质疑,然后客服就以其芝麻信用分未达到750分为借口,要求其开通支付宝分期功能,以及扫描他发来的二维码,激活他所谓的掌上银行这类再操作。

  陈某信以为真,便按照他的要求操作。但是完成手续的陈某,依旧没有收到退款。而是收到了他银行卡内万元余额被洗劫一空的噩耗。回过头当陈某再次通过淘宝旺旺号与对方交流时,才发现,刚刚接到的竟然是个诈骗电话。

  案例2:网络贷款陷阱

  如今,网络贷款以贷款门槛低,办理手续快,吸引了不少有资金需求的年轻人,但也有诈骗分子借此设下圈套,广大市民得仔细辨别。

  就在2018年11月,家住乾元的市民王先生就在“去哪借”平台上,下载了一个贷款APP,填写信息后,王某立即接到了“客服小陈”的电话,要求加微信办贷款。先让王某转一笔4000元作为保证金,又以银行流水不够,再转10000元作为银行流水。

  以上要求,王先生都一一照办,随后客服电话就打不通了,APP也毫无进账信息,王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了14000元。

  【防骗提醒】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叶奇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像这种诈骗要怎么防范呢?首先我觉得我们遇到需要转账的时候就要上一份心。不要向一些陌生的账户转账。一句常用的话就是向陌生账户转账,多数是诈骗。

  像航空公司这些诈骗,我们尽量要通过一些官方的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进行联系。而炒股类的这些诈骗我们就要知道一些正规的证券公司。针对招聘兼职,遇到高薪、在家兼职、先交保证金等字样,就更需留心,很有可能就是诈骗分子冒充刷单公司所发的广告。

  诈骗种类三:

  网络交友需谨慎骗了感情还骗钱

  案例1:网友叫你买香烟

  近日关于“茶叶女”的网络诈骗一度成为热搜,记者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了解到,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香烟女”,市民盛先生就因为网络交友,在对方推荐下,陆续购买了40多万元的香烟,却一次未收到货。

  昨日上午,市民盛先生的儿子小盛来到刑侦大队了解案件进展,据小盛表示,父亲在2018年1月份加了这位女网友,女网友推荐其购买一批低价库存香烟,需要其汇款15万左右。考虑到自己也抽烟,盛先生就给对方打了第一笔款。随后,女网友继续通过交流,以各种借口,需要盛先生再额外打钱,从1月份打到了8月份。香烟一包没收到,盛先生却已向对方转账40余万元。

  因为后期转给对方的钱都是借来的,最终被家人知道。小盛坦言,因为警方常常进社区进行平安宣传,一直在提醒网络诈骗这一块,所以得知父亲的事后,小盛赶紧去武康派出所报案。经过三个月的追踪,最终嫌疑人落网,小盛表示,很感谢公安民警。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2:网友见面遇意外

  除了网友推荐购物设下陷阱,还有网友见面中,往往也是陷阱重重。在刑侦大队办理诈骗案件的办案民警小傅告诉记者,近日,就有一位市民,声称被网上的女友给骗了。

  经了解,就在2018年的8月份,市民余某在一个相亲网站上加了一个陌生女孩的微信。两个人就一直聊天,大概聊了几个月时间后,感情慢慢地升温。随后女孩答应来德清与余某见面,并称自己已经买好了火车票。

  然而就在余某等待着见面时,接到了这个女孩的电话,女孩说自己在火车上将别人的电脑损坏了。需要赔偿,然后向余某借钱。余某当时就信以为真,就转给了这个女孩2500块钱作为赔偿费。

  但钱转好之后,余某就发现自己被这个女孩拉黑了,就再也联系不上这个女孩了。余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随后到派出所报案。

  【防骗提醒】随着通讯技术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十分方便了。而诈骗分子也正是利用这种便利,设下一个个诈骗陷阱。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叶奇伟提醒广大市民,网络交友类诈骗主要有:推销商品类诈骗,例如推销茶叶、推销香烟、推销酒。此外还有网上婚恋诈骗、网络交友荐股或赌博诈骗,以及网络招嫖诈骗等。

  此类诈骗大多以交朋友的方式,设下陷阱,随后利用感情、钱财等需求,先给予对方一些“甜头”,随后设下诈骗陷阱,所以市民在通过网络交友时,需要多留一份心,尤其是遇到网友要求转账时,切勿轻信,掉入诈骗陷阱。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