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别老想着“欠一回薪”
发布日期: 2019-02-22 来源:县新闻网

    办了一家小公司还不到一年,就办不下去了,这样的老板令人同情,但因为欠了7名员工的工资,玩起了失踪,反而成了可恨的失信者,最近被公安机关刑拘了。
    据《德清新闻》报道,薛某于2018年1月注册成立一家设计制作公司,自成立以来效益一直不好,订单较少,还有客户拖欠货款。从这个意义上讲,薛某自身也是受害者,拖欠的货款如能要回来,至少还能还一部分员工的工资。但是,薛某却没有将精力投入到货款的催讨上,而是采取了捏软柿子的方法,哪个好捏,就捏哪个。不料,这一回薛某对员工欠薪的选择大错特错,将自己送上了被可能追究刑责的道路。相信这回薛某会想明白:员工的工资万万欠不得。
    薛某起先时一定以为,只要躲过风头后,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否则,他也不可能玩人间蒸发。但他没有想到,当今社会一旦失信,就可能寸步难行,不要说以后想东山再起时,会遭遇到老赖污点的拖累,就连乘车、取钱、购物也困难,这不,当薛某出现在杭州火车东站,就被警察给抓捕了。
    确实,在一些餐饮服务、建筑装饰、加工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小微企业老板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为了承揽生意,有的企业眼睛只盯牢生意,而没有将承担风险的能力与生意大小给匹配统筹考虑,以“赌”的心态做生意;有的则看别人生意好,就高估自己也行,甚至认为一定会比别人生意更好。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把员工工资的成本也给算计在里面,从经营理念上就存在着问题,随时随地都埋下了欠薪隐患。
    我们不知道薛某为何不去催讨被拖欠的货款,而是自己玩失踪。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这种情况往往有着老板自己的过错。比如,当初为了招揽生意,“主动自愿”地将货物让对方公司“先用了再说”。又比如,自己为对方公司所做的业务,并没有做到位,出了差错,从而产生纠纷,对方便以拖欠货款来应对。当然,也有对方失信的可能,对方困难重重,拖累自己也陷于绝境,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害最深的当然是为其干活的员工。但不管老板如何经营,必须记牢一点,就是要在员工工资发得出的前提下来运作,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
    说到底,薛某既无足够的资金实力,也无足够“铁”的人脉关系用以度过危机,至少员工就不买账,还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和技术,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作。如同一个没有驾驶技能的人,大胆地坐上了客车驾驶室,载了7个人匆匆上路了。其勇气固然可嘉,但创新创业,不能拿员工工资当作风险资金,这样的“车辆”上路行驶,不撞车不翻车才是奇迹。
    这也给广大务工人员提了个醒,虽然我们普通人没有资格和能力去验证一个人有没有驾驶技能,但检查一下座位上有没有保险带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在选择工作时,对企业老板的为人要多留个心,工资若得不到及时发放,就应对老板的诚信度打个问号了。对于务工者而言,公司无所谓大小,入对团队跟对人,才是关键。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