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阳光照进生命 | |||
发布日期: 2019-03-19 来源:县新闻网 | |||
“最近天气特别好,玥姐,您多带阿胤出去走走!”见到郑国芳时,她正在和服务对象王胤的母亲聊天。 王胤的母亲介绍,因为女儿有智力障碍,原先她从不敢带女儿出门,女儿吃饭穿衣,事事都需要她照顾。没想到进入彩虹桥自信工坊一年的时间,女儿性格开朗了很多,而且学会了手工制作有了收入来源。“她每天都知道要来这里上班,晚上吃好饭我就带她去广场上跳佳木斯。”王胤的母亲说,从来没想过女儿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实现了她这辈子的心愿。“郑姐,我也要加入彩虹桥社工成立的向阳志愿服务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 郑国芳原是上柏小学的一名老师,2007年她成为了吉祥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工作中她渐渐发现自身能力不足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2008年恰逢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举行,她抱着学习的态度报名参加后,成功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社工。在获得中级社工师后,由于社区工作的需要,她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学习考察社工机构,渐渐发现很多需要关心、服务的群体,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完全不够。社区需要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介入。 2012年,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郑国芳发起并创办了彩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我县最早一批个人成立的社工机构。社工机构是公益性的、非盈利的,工作就是服务他人。机构成立时,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当时,社工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并不为大家所熟知和信任。“曾经有位母亲和我说,家里患病的孩子无法走出家门,她每天都要陪在孩子身边,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郑国芳想,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通过与县民政局、县残联对接以及与社区、武康街道协商,郑国芳获得了1万元的“开张”资金和场地支持。入驻祥和社区后,她筹建了残障人士“自信工坊”,带着几名兼职社工对6位轻度精神、智力障碍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日间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 “没想到一年后,他们的精神面貌、人际交往能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成了我们最好的宣传者,社工就渐渐被大家接受了。第二年,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郑国芳介绍,三年左右,第一批残障人士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为了反哺社会,这批残障人士也成为彩虹桥孵化的社工组织蓝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成员。 残障人士“自信工坊”项目被县民政局认可,目前已推广至洛舍、雷甸、舞阳以及下渚湖4个镇(街道),接下来还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彩虹桥”为残障人士带来了阳光。而她根据社区工作中的经验,带领团队开展的社区矫正、关爱老干部、残障人士、特殊儿童、关爱单亲妈妈、新居民等项目更是为各类人群带来温暖。每个项目都经过第三方考核评估,服务对象满意率高达98%。 社工工作纷繁复杂,坚持下来着实不易。但每一次看见居民们脸上的笑容,看着大家向着美好的生活迈进,郑国芳就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来承担社会工作的主角。孵化专业社工组织,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她这样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