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归一”深藏传统文化 | |||
发布日期: 2019-03-22 来源:县新闻网 | |||
过了“九九天”,很快到了春分日,我们便说“九九归一”。从冬至到九九结束,总共走过八十一天。“九九”不是等于“八十一”吗?我们为什么偏偏说成“九九归一”?很多人想不通了,“八十一”难道等于“一”吗? 算了很多的账,算到最后,有人还没弄明白,我们便说“九九归一,从头算起”。讲了很多的道理,讲得很复杂,意见不能完全统一,我们就说“九九归一,推倒重来”。 对于“九九归一”,人们有多种解释,比如:一种是,乘法口诀表,从“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起头,到“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结尾,念到九九,已经结束。“九九”的结束,也是意味着“一一”的开始,如同现代人所说的二十四点整,其实也是零点整,结束即起始,最大亦最小,就是所谓的“九九归一”。 还有一种解释,“九九归一”,其实也跟春分这个节气扯得上关系。过了九九,春分就在眼前。我们在日历上,常用到“九九” 。冬至后的三九天最冷。到了冬至后的七十二天至八十一天,就是所谓的九九艳阳天,此时已到达惊蛰日,冬眠动物开始苏醒,九九结束时万物有了重新生发的迹象,到了九九阶段,也是重又归一的阶段。 还有一种解释颇为有趣:九九天过完,马上就是昼夜等长的春分日。如果你在九九天结束时观察太阳的投影,你会惊奇地发现,从早上到晚上,同一物体的投影近乎在一条直线上移动。武康伏曦汉字笔墨会社认为,“九九归一”也可以从“立竿见影”的实验中得到印证。因为其他日子的投影,从早到晚,将每个时段的投影点组成连线,多呈不同的曲线状。而过了九九天,基本看不出弯曲度了,各时段投影点的连线非常直,呈一字状。当这个各时段投影点的连线呈现一字状后,九九归一了。《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环,“归一”也可从投影图案上得到十分形象的诠释。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习惯用十进制。在四五十年前,我们不少人还习惯于使用十六进制、九进制等。比如重量,一市斤为十六两,而不是十两。买半市斤的肉,叫八两肉,就是所谓的半斤八两。而里程常用九进制,4公里半的路程,被称为一九路,九九路为八十一华里,相当于40余公里。在早年,人们的出行距离大多不远,一般人以九九路距离为一天能步行的极限,九九已经足够大了,数到九九,就重新计数。即便在今天,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中,仍有人会用回老家要走几九路来叙旧。而年轻人,在不经意中,会用“九九归一”,来表达重新起步、从头再来、归根到底等的意思。 从一到九,一为起始,九为最大,而起始即为结束,故而一也是头,也是老大,第一,就是老大;九则为尾,也是最小,而一与九之间的五,成为中心,五就有了中心、交互之意,人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故称为吾。五为吾,九为久,我们就不难理解“九五至尊”。如果说“九五至尊”,尊贵在中心,那么“九九归一”,可贵于可以轮回,万物无论处于什么位置,皆可以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回到本初状态。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九九归一”,它很简单,但又很深奥,难以捉摸,因为它是一种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九九归一”,意味着重新出发,不论上一个轮回成败得失如何,都可以在下一个轮回再努力奋斗,它给予了我们无穷的人生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