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新闻】兴水之利 除水之害 德清水利抢抓机遇谱新篇 | |||
发布日期: 2019-03-22 来源:德清县水利局 | |||
|记者 王家浩 程昊 通讯员 沈佳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水,自古以来就是德清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我县治水已有4000多年历史。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我县时系统地提出了:“要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在新时代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西险大塘、导流东大堤、德清大闸、对河口水库等一批骨干工程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城市防洪达到50年一遇,农村地区达到20年一遇;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五水共治”投资近百亿元,原来的黑臭河“变身”景观线,成为传承民俗风情的新节点、彰显历史文化的新载体、展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力争成为水利现代化模式与样板的浙江省现代化水利示范区建设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今年9月完成建设……德清水利抢抓国家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全省“五水共治”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成效显著,获评“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连续多年获省水利综合考核优秀,连续3年最高分夺得省政府水利工作最高奖大禹杯“金杯奖”。
工程建设保平安 钟管镇干村大桥是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修建的桥梁之一,现场正在进行繁忙的施工。县水利局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技术负责人戴林军介绍,这已是工程涉及的最后一座桥梁,大桥西半幅已于去年11月通车,东半幅计划在今年6月底通车,将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东部地区南排工程沿线的交通条件。
南排工程中长山河、盐官下河延伸拓浚工程则打造了泄洪的高速通道,一旦上游洪水下泄,可以迅速通过该通道排入杭州湾,最大程度地降底德清及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水利项目投资近90亿元。其中,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苕溪清水入湖两大“治太”骨干主体工程已完成,大大提高了我县区域防洪排涝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有效缓解历史以来“南北夹击,东西矛盾”的防汛难题。
西部山区众多的山塘水库是汛期防灾重点,也是近年来改造提升的重点。截至目前,我县已整治山塘163座、大型水库1座(对河口水库)及小型水库16座,并已全部完成一轮除险加固。全县重要城镇防洪标准已基本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防汛防台实现了多年无人员伤亡。
美丽河湖入画来 东苕溪乾元镇联合村枯柏树大桥到城西闸段,3000多株樱花树在岸边临风而立,再过半个多月,樱花绽放时,这里或将成为德清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2017年以来,县水利局专门实施“水梦苕溪”东苕溪生态提升工程,将东苕溪沿线13公里打造成一条东部景观轴,串联德清南北,推动我县中部旅游业发展。
古桥卧波、白鹭纷飞、花丛点缀,蠡山村观音漾一派生态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岸边正在打造的古婚俗文化项目中立起了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可以回到家乡来投资,真是太好了。”项目投资方负责人唐中磊坦言,早在2013年便来考察过此地,当时脏乱差的河道、村庄环境令人望而却步,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完成后,这里焕然一新,这才坚定了项目落户于此的决心。
实际上,美丽河湖正成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重要助力,依托水梦苕溪、水墨苎溪、画里西施等景观线的打造,钟管镇蠡山村古婚俗文化传承基地项目、禹越镇三林村乡村振兴综合体、新市镇宋市村综合性生态休闲项目等纷纷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河湖美丽的常态化,我县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全县1211条河道共明确河长1978名、湖长157名,并积极探索“跨界河长”“民间河长”“智慧河长”创新版。
水利改革惠民生 新安镇下舍村大缺郎灌区是一片水稻种植区,有效灌溉面积为743亩。2017年,得益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精准补贴4458元,节水奖励资金1486元,合计5944元。
“农业水价改革很好地维护了农民合理用水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下舍村党总支书记潘国元表示,节水奖励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用水户主动节水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我县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减三提’(减少灌溉成本,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源污染,提高管护水平;减少农业用水,提高节水意识)的格局。”
县水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炜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我县累计投入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343万元,完成改革面积35.91万亩,终端用水管理组织覆盖率10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入围全省水利改革创新2018年度十大典型经验。
说起农业改革上的“德清经验”,早在2017年,我县正式通过了国家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验收,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100个试点县中率先通过验收的县。通过这项改革,实现了水利设施“虚权”变“实权”、“死产”变“活权”、“活权”变“活钱”,累计颁发水利工程所有权证2274本,完成水利资产抵押融资7.902亿元。
现代水利树典型 在洛舍漾的西侧,新建了一幢2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建筑,是浙江省现代水利示范区的管理展示中心。“智慧水利是现代水利的一大特色,这里将成为整个园区的‘大脑’。”现代水利示范区项目负责人毕忠飞说,项目建成后,园区内的水闸、泵站、灌溉等都将采取信息化管理,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为防洪排涝提供决策支持,并实现工程管理标准化、工程运行自动化。
据介绍,我县将以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水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一批机制、制定一批标准、深化一批改革,实现全域水利科技创新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同时,与中国水科院建立全面合作,研究完成全县水利现代化顶层设计;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德清全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思路、实现路径,制定现代化水利指标评价体系,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样板。
实际上,智慧水利正在我县全面铺开,已搭建起包含九大系统核心建设模块的智慧水利一体化服务平台。去年7月,莫干山镇筏头集镇突发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险情时,便是依靠智慧水利防汛体系的高效运转,半小时调度近300名责任人快速进岗应急处置,确保了平安度汛。2017年,我县“先行先试探索智慧水利之路”成功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为我省唯一上榜的基层经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德清的水利事业更要凭借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成为水利现代化、智慧化的引领者,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