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三林 “慢”生活 | |||
发布日期: 2019-03-25 来源:县新闻网 | |||
三月的“万鸟园”,绿草如茵,白鹭翔集。“这里有诗和远方!”来自四川的王治欢倚靠着沿河护栏,欣赏着美景。90后王治欢在禹越镇三林村万鸟园里有个“治欢工作室”,她毕业于四川美院,曾在繁华的上海工作,如今她选择了让她心灵有所依靠的三林村,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创工作。她说:“在这里,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乡村风貌,又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在这里生活很惬意,虽然说‘慢’,但不代表‘闲’,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 其实,王治欢的“乡村生活”还得从头说起。王治欢从小就在画画方面表现出天赋,两三岁时,她经常捡起树枝蹲在地上画圈圈。学会握笔后,她就在纸上画了起来。“我喜欢画画,画画时感觉很安静,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高考那会,王治欢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考美院的目标。通过努力,她如愿考上了四川美院美术教育系。 毕业以后,王治欢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原本,一个女孩子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让人十分羡慕,但王治欢偏偏不这么干。“我觉得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我就想多出去走走看看,丰富自己对大千世界的认识。”王治欢辞了职,选择去上海发展,“就像一条鱼游进了汪洋大海。” 来到上海,王治欢靠画装饰画赚钱。“工作很忙,忙到让我好像成了一个机器人,没有自己的生活,我反复在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偶然的一次机会,王治欢来到禹越采风,她向往极了这种与自然为伴的生活。“一开始我什么都想要,什么也不想放弃,最后我真的让自己什么都不要了,放弃一切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王治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再一次辞去工作,来禹越开启“慢”生活。 刚到禹越,王治欢是在夏东村的蔬菜公园里画画,她要根据公园里一些石头的造型设计图案。“当时很多村民围过来看我画画,我没想到马教授也在里面。”治欢回忆,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马军山看了她的现场作画后,邀请她帮忙在“万鸟园”的接待中心里画一幅墙画。 正是这幅墙画,开启了王治欢的“乡创之旅”。在画画的过程中,治欢慢慢了解到三林村因势利导腾出空间,打造了一个名为“白鹭young”的乡创基地,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在这里,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依托田园风光创业创新,为三林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就这样,王治欢在乡创基地里有了自己创作的一方天地。她常常在“万鸟园”里找灵感,把水乡的点滴都融进了自己的创作,闲暇时她还教村里的孩子在蚕茧上画画,加深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除此,王治欢还参与了“万鸟园”里民宿的文创设计,门牌、房卡、装饰画、墙画等,这些都出自王治欢之手。“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带着温度的,我喜欢这种感觉。”话语间,透着王治欢对现下生活的喜爱。 如今,在禹越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王治欢也有了新的打算,她希望能在工作室里教村民画画,“村里景色美丽,可供创作的源泉很多,我希望能带动村民画画,丰富大家的生活,和大家一起把日子过成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