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辣条君,请离孩子们远些
发布日期: 2019-03-26 来源:县新闻网

  都说小时候的味道,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亲情。但如今,许多未成年人“小时候的味道”,被辣条的重口味侵略了。妈妈做的味道,似乎已经淡而无味,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据报道,辣条居然是不少小学附近小卖店里最热销的商品,很多孩子说自己一天能吃两包,甚至三四包。如果,辣条的卫生状况很好,偶尔吃几回,少量的品尝一下过把瘾,也未必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不利。但是,辣条终究不能当饭吃,更何况,一些不法商贩经销的辣条,有严重的添加剂超标、菌群超标等问题,加上孩子过量食用和长期食用,显然会严重危害孩子们的健康和生命。最近,央视曝光了“虾扯蛋”“亲嘴牛筋”“黄金口味棒”“爱情王子”等4个品牌的问题辣条,县市场监管局也火速对校内店和校园周边店摊进行重点排查。据报道,这次排查中,发现问题19个,责令相关经营户立即整改,这表明,历史上不食辣的德清也并非真空地带。

  问题辣条,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隐患,但这么肮脏、危险的食物,孩子居然爱不释手,真让人又急又气。又辣、又香、又麻、又鲜、又咸、又甜,但辣,并不是纯粹的辣;香,也不是天然的香……一种复合的味道,尽管成年人对带有浓郁香精味的食品,大多会有一种天然的不舒服反应,但孩子们似乎特别喜欢这种强刺激的味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口味变异?

  “第一口奶”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小时候给他(她)吃什么,大起来就会喜欢什么,你给他绿色天然的,成年后就喜欢绿色天然的。你给他人造香精,成年后他也会嗜好香精,甚至会排斥天然绿色的食品。

  爷爷辈、外公辈的小时候,哪怕是一颗炒焦了的黄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长辈都舍不得扔掉,算是省给小辈吃的,塞进嘴巴,一种被强迫了却很幸福的感觉。味道是焦香的,回忆起来却比蜜还甜。

  但是,到了父母辈的小时候,物质条件有所改善,西式糕点、炸鸡等加工食品越来越多,部分父母小时候的味道,已经带有“香精”的刺激,以至于他们成年后,对食品的天然味道,已经没有像长辈那样敏感。应该说,80后做父母的一代,是十分重视饮食健康的一代,但他们已经不像长辈那样,大多数食品在市场上现购,极少自产自吃。为了食品的保鲜问题,各种防腐剂添加剂不可避免地亲密接触。厂商们为了口味出众,生产出了各种的香、各种辣,吸引消费者购买,祖辈小时候没有的,儿女辈开始有了。儿女辈小时候单纯的酸、单纯的甜,到了孙辈已经全复合进一种食品里去了,辣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80后的子女大多在读小学、上幼儿园,正是辣条的潜在客户群。

  一个从未尝试过辣味的幼童,第一口辣条,一定是有点排斥的,但当口腔中的刺激缓过劲来,似乎又对辣条产生一种依赖的感觉。当经历过强刺激,原有的小时候的味道,立马被覆盖,一旦迷恋,或对一生的口味产生影响。把握得当,是一种人生乐趣,扩大了口味接受度,提升了成年后在异乡生活和工作的生存能力。把握不当,被诱惑而染上不良饮食习惯,毁了一生的健康。

  在央视新闻频道一次采访中,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说:一包小小的辣条里,含盐量高达11克,而成人一天的食盐摄入量才6克,吃一包辣条,相当于孩子把两天的盐都吃了。而有的孩子一天要吃两三包辣条,就相当于把一个成年人一个星期的盐给吃了。而吃惯了辣条的孩子,再去吃清淡的天然食品,会觉得寡淡无味,不愿多吃。成年人的疾病与健康,从饮食习惯上讲,也是小时候的味道所决定的。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