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父亲给儿子的教育
发布日期: 2019-05-30 来源:县新闻网

  最近,读到张明儿先生写的《新市古镇,千古流传的“廉官”故事》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明朝时期,新市人王升给远在甘肃平凉崇信县做官的儿子王轸,写了一封家书,托一个叫宇文桂的官员捎带。但是,王轸却没有收到父亲寄来的这封信,原来,宇文桂尚未将信交到王轸手里,就因涉嫌犯罪被查,朝廷没收了宇文桂所携带的一百多封信件。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些信件一一查看,发现这些信件有的奉承拍马,有的托办升迁帮忙,有的为刑罪犯法之事说情,只有一封来自于德清新市的署名为“王升”的信,让明太祖眼睛一亮,看得热血奔涌。

  那么,这封信说了点什么,能让朱元璋感动万分?信的大概意思是,王升对儿子王轸说,你那边大的开支就没必要,凡事都要怀有洁净的心,廉洁自爱而相守。吃得艰苦一些,生活得俭朴一些,这是一位有良知的有识之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防止享受富贵的念头产生,古人说过:“贫穷到一点也没有留下来,这是一件好事情”,这话现在就可以开始实践体会了。对于管理百姓要有“仁慈”之心,对于报效国家要有“忠勤”的本质,待人处世必须以谦卑和尊敬为前提,对于学业的深造还需不断努力。有空的时候,多读读好的书,好好体会探索里面的学问,这样自然会让平时内心所想的,不会出现偏差。对那些新的朝廷规章法律要抓紧学习掌握,熟悉了新的法律,办事自然也能守法而不会陷入困惑迷惘了。饮酒要以北宋的“康节先生”为榜样,自饮自乐,不可放任贪杯而伤身坏事。对皇帝的忠心表达,按法律允许范围内去做,如果不按法律办事,就会违纪而犯事了。

  现在的家长,格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作为父亲,我们很少见到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的,但像王升对王轸那般的教育,并不普遍。像现在又到高考季和毕业季了,我们听到最多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你一定要考出好成绩,高中毕业的,争取考上重点院校,大学毕业的,努力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其他好像没有什么了,只要考上了,就算成功了,似乎人生目标已经达成了。但是,对照六百多年前的王升,总觉得还缺少了什么,比如缺少了思想和精神上的抚育。王升说,要防止享受富贵的念头产生,今天的人可能更难以做到。“贫穷到一点也没有留下来,这是一件好事情。”这样的境界,当代人更是难以理解,因为今天的父亲们认为,考上重点院校,当上公务员之类,就是为了生活条件更好一点,他们无法理解,贫穷到一点也没有留下来,反倒是一件好事情。

  古人清廉为官,以节俭为荣的故事很多。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史学家。童年的司马光除了“会砸缸”,除了成年后官拜宰相,除了老年时编撰成《资治通鉴》,还有一个被常人忽视的“成就”,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很有一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入冬,有个“梁上君子”以为司马光身居高官,家里肯定有钱,夜晚悄悄潜入司马光家里,四处找遍也没翻出值钱的东西,只好扛走一个竹编衣箱,拿走了他和妻子仅有的衣服和被子。“梁上君子”万万想不到,司马光是这样对待物质财富的: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司马康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以一生为人廉洁和生活简朴称誉于后世。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