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科技新闻频现 德清越来越“新”
发布日期: 2019-05-05 来源:县新闻网

  说起德清留给世人的传统印象,在早些年,一定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山之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这些关键词。而近一二十年来,德清添了不少新名片,人们脑海中跳出的关键词一般有这么几个:游子文化,德清的金名片;洋家乐民宿,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德清的新名片;说起改革,德清有“停不下来”之称。而近年来,德清的科技创新气息越来越浓,与科研院校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词汇频频亮相于媒体。这从近日的新闻可见一斑。

  4月28日,我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签署《共建Alpha创新研究院框架协议》。按照计划,五年内将研究院建成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产业示范平台。同日,浙工大教务处及理学院、建筑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院负责人一行来到地信小镇,就谋划设立地理信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调研,主动对接服务德清发展。

  德清不仅与著名科研院校的联动明显增加,因为注重产学研联动,一些科技感十足的德清新产品惹人关注。最近,全国各地为四川凉山发生的森林大火而捐资捐物,奉献爱心。4月16日,承载着德清人民的关爱和心意,4架全新的无人机启运四川凉山木里,以地理信息等科技手段助力木里开展森林防火和精准扶贫。据报道,这4架无人机来自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入驻企业,凭借卫星遥感等技术,已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内容的地理信息产业链。特别是浙江迪澳普、启飞智能等企业,在森林火灾预防、预警、物资救援等方面拥有优质的地信技术装备资源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而这些企业的背景,则是强大的科研院校支撑。

  不仅是高新园区“高新色彩”浓郁,即便是普通乡村,也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不断创新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在乡村开花结果。4月20日,全国首个院址设在村里的数字乡村研究机构——浙江大学(三林)数字乡村研究院在禹越镇三林村挂牌。研究院将以三林村为试点,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地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及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与浙江大学的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县域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经营水平,促进传统农业面向数字经济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打造农业数字经济三林模式。就在同日,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德清在2300多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在政务等领域,科技用于政府服务管理的氛围日趋浓厚。最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落幕的“2019世界地理空间论坛”上,德清县荣获“地理空间世界卓越奖”。据报道,此次获奖,是因为《德清案例——基于统计与地理信息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综合评估》项目的实施。据报道,我县建设的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公共服务数据、智能感知实时数据继而空间规划数据为核心,形成了地上到地下、平面到立体、室内到室外、二维到四维、静态到动态的数据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德清政务系统。例如在“多规合一”规划协同平台上,可实现对德清落地项目的预评价分析。

  自改革开放初期德清模式开创以来,全方位、全领域,停不下来,没有最新,只有更新。这些词汇,正是对德清创新驱动的真实写照,不断刷新德清在外的形象。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