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远离塑料袋 | |||
发布日期: 2019-06-28 来源:县新闻网 | |||
我们最常见的垃圾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一次性塑料袋。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居民家庭,最常见的垃圾非一次性塑料袋莫属。如果哪个场所垃圾成堆,也一定少不了一次性塑料袋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如果这种一次性塑料袋少了,垃圾减量的效果一定非常明显。 那么,这些塑料袋从何而来?其实,大多数是我们从市场上拎来的。问题是,我们好像很难离得开。 早上出门上班,很多人习惯去早餐摊。无论包子还是茶糕,热气腾腾地到你手上,一定是塑料袋为“媒”。几分钟后,包子茶糕下肚了,塑料袋也就完成了“使命”,虽然,有的人也能做到垃圾分类,但对于环保而言,这种行为依然非常奢侈。因为这只塑料袋,只使用了几分钟时间,却需要耗费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来降解。况且,对于大多数吃早餐的朋友,包子或茶糕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一杯牛奶或豆奶配套,这时,一根塑料吸管和一只奶杯空盒就产生了。 仅仅一顿简单的早餐,垃圾就已产生不少。 去超市买菜,很少有人自带篮子、环保袋。走进超市,即便你很想“环保”一下,但你想避开塑料袋,几乎没有这个可能。大家爱吃的豆腐,都是塑料盒装的,即便是散装豆腐,也是用塑料袋装了,才能贴上二维码,也才能扫码付款。如果买一块散装猪肉,也是塑料盒或塑料袋上贴二维码,否则难以付款成交。更夸张的是,有的盒装保健品,包装物的体积往往比保健品自身的体积还要大许多,多余的体积就是垃圾。 其实,以前德清的商店,也都以天然的植物作为包装材料的。比如,一些糕点用干荷叶当作纸张,捆扎的绳子也是就地取材,用稻草、麻线包裹。现在我们经常把“打酱油”这句话用于调侃,三四十年前,我们在购买菜油、酱油、老酒的时候,确实是自带容器,到商店里打的。若购买豆腐,也会自带碗具,一天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垃圾产生。可以说,那时候我们一个月产生的垃圾总量,比今天的一两天的垃圾量还少,即便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废弃的玻璃瓶、塑料袋产生,反复利用,重复使用,是当年的好传统。但是,今天我们即便想重回那种环保生活,已是相当困难,不信,你去超市逛一圈,若想远离塑料包装物,真的很难,因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用塑料纸封装的。 据媒体报道,一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仅为25分钟。更糟糕的是,从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分解出来的塑料颗粒,通过食物链,会再次进入人体。科学家估计,到2050年,我们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将超过鱼类。近年来,多个国家开始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泰国清迈的临平超市最近决定将一次性塑料包装袋换成香蕉叶。每片香蕉叶上都有一个贴纸,上面有条形码、产品名称和注意事项:香蕉叶和食物不含杀虫剂。摆脱塑料包装是杂货店向前迈出的第一步。 所以说,真正的环保,还得从生产与销售源头抓一抓。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中午就餐时间,尤其到了夏季,有的在家里休息的人也不想生火做饭,有的上班族坐在单位不愿外出,懒人们对叫外卖特别感兴趣。殊不知,当你给快递哥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你也在给社会环境制造垃圾。每叫一次外卖,一般就会制造出三四只塑料盒,至少一只塑料袋,有的还夹带了一次性的筷子和勺子。一年下来,仅一个人就制造上千只废弃的塑料盒和塑料袋。有环保人士指出,实际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最好的行动,是环保型的消费,比如,少叫外卖,多走几步路去店堂消费,就能减少垃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