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德清 >德清动态

碧波清流育明珠 ——“德清珍珠系统”申遗侧记
发布日期: 2019-09-19

记者 虞高岚

“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这是明代伍载乔对珍珠养殖盛状的描述,也是“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以下简称“德清珍珠系统”)农业景观的真实写照。

9月16日,2019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会召开。随着中科院专家的加入,“德清珍珠系统”全球申遗进程向前迈出了新的步伐。

打造体验式文化传承

“德清珍珠系统”是南宋时期叶金扬(公元1200~1300年)发明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以来,德清人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域资源从事珍珠养殖延续至今形成的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4月,我县成立了德清珍珠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申遗小组;2017年6月,“德清珍珠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作为在德清生活了50多年的创业人士,德清珍珠行业协会会长、欧诗漫集团董事长沈志荣是德清珍珠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推动者。“珍珠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德清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理念传递给后辈,而启动申报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载体。”

传承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而体验式文化传承效果更好。为此,沈志荣在规划企业的同时,建造了大型的珍珠博物院。下周,珍珠小镇将作为首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田园国宝主题园,充分展示农业文化遗产“德清珍珠系统”的文化魅力。

助珍珠文化走出德清

珍珠文化如何走出德清,走出世界?借智借力不失为可行之径。继欧诗漫集团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后,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又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拓宽“德清珍珠系统”全球申遗之路。

“‘德清珍珠系统’对珍珠产业、区域发展、水系保护及文化传承等都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在咨询会上受聘为政府顾问,他认为,德清珍珠产业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珍珠产品本身外,更要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这样才能让农业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真正在地方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从粗加工到深加工再到精加工,德清珍珠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珍珠养殖产业具有拉动作用。”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苑利看来,进一步提高珍珠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如今珍珠产业触角虽已延伸至化妆品、首饰、医药等行业,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其理应开发更多用途,“德清珍珠产业还大有前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斌认为,德清更应对珍珠养殖史、发展史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乃至全球珍珠产业提供重要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是珍珠文化,德清的研究面甚至可以拓得更广,上升到全球贝类领域。加强技术研究,用数据提供一个最直接的支撑。”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