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绘浓德清底色 | |||
发布日期: 2020-05-26 | |||
记者 董华 文 王正 图 前不久,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推出的“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排行榜揭晓,德清县位列其中,排名全国第七。“绿色”代表勃勃生机,令人向往,也是我县近年来最耀眼的色彩。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十余年来,我县坚持“两山”理念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了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连续5年夺得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一步一履中,“两山”的思想深植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越发清晰,德清人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发展之路。 生态为先 坚守绿水青山 5月22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国家水利部魏山忠副部长在接受专访时说,德清县因水系治理有效,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并大力褒扬了我县蠡山漾治水兴水的典型案例。 经过几年的治理,曾经远近闻名的“黑臭河”蠡山漾摇身一变,成为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不仅评为省“美丽河湖”,还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河湖建设名单。蠡山漾转变的背后,是我县不断创新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工作机制,让城市、乡村变得更加生态宜居的决心和力度。 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让德清形成了“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格局,山水兼备是大自然的珍贵恩赐,而如何把这自然的馈赠保护好、利用好,成为了德清人不断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终身课题。 早在2001年,县委、县政府便提出了“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的战略目标,并在2005年率先在全省建立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你为生态让路,政府给你补偿”的激励下,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更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至今,已累计投入约5亿元。而十五年来,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要义已从单一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延伸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并重,再到如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相处。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县从2016年开始探索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既审“经济账”又审“生态账”,有力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效果,用绿色“指挥棒”引领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得之容易保持难。在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的同时,近年来,我县打赢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治水、治气攻坚战,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从“清三河”到“剿灭劣V类水”,从“截污纳管”到创建污水零直排区,从“百河示范”到“美丽河湖”创建,我县通过“截、清、治、修、管”五部曲奏响了治水“最强音”,连续五年捧回浙江“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全县16个县控以上水质断面均在Ⅲ类水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成功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200条。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群众最直接的环境获得感。近年来,我县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狠抓工业废气治理,打出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重点解决了18项具体突出问题。“十三五”以来,我县三年空气优良率提升幅度是全省的2.5倍以上,2019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35微克以内,首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达82.5%,“蓝天白云”已然成为常态。 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生态补偿之下,我县生态底色愈发纯粹,所到之处,目之所及,青山绿,河水清,处处皆美景。 打破成规 孕育更美山水 绿水青山,在崭新的生态理念指引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已经成为德清人的共识。而“更美”,意味着打破城与乡的边界,孕育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 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水乡,从城镇到乡村,近年来我县主动融入全省“大花园”建设,由点及面建设“大景区”“大花园”,打造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的脚步不断加快。 在城镇,我县“美丽城镇”建设自2016年全面铺开,莫干山镇、乾元镇、下渚湖街道、新市镇等一批有产业、有文化、有个性的“美丽城镇”在全省脱颖而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跑领先,连续获评2017、2018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莫干山镇更是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在乡村,我县投入了20亿元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成11个精致小村、36个精品示范村,80%的村成为A级景区村庄。其中,五四村入选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试点,东衡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我县打造了环莫干山异国风情、历史人文、水乡古镇、防风湿地、水梦苕溪等10条全县域美丽乡村景观线,一个个美丽乡村如“明珠”一般点缀在景观线上,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莫干山异国风情观光线成功入选“首届浙江美丽乡村十条精品线路”之一。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荣誉接踵而至。而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首届中国田园博览会的举办,更是让风情万种的德清向世界展示了她的美。 与此同时,城乡管理一体化的新模式也在我县逐步构建。2014年创立“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了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至此,一场“垃圾革命”就在我县轰轰烈烈展开。去年,我县出台全省首个县级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桶管家”等智能监管系统投入使用,城乡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无害化处理率、厨余垃圾收运桶电子芯片安装率均达100%。今年,我县还将开展环卫收运市场化试点,实施垃圾分类提标,实现住宅小区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全覆盖、城乡垃圾精准投放率提升至90%以上,力争生活垃圾零填埋、总量零增长,不断补齐环境保护短板。 厚积薄发 释放生态红利 波兹曼是位于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其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新经济,成为美国西部落后山区成功转型的典范。借鉴“波兹曼模式”,德清不再囿于山水美、农家美,而是转变思维方式,探索创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持续放大美丽环境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磁吸效应,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本。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的这句话,对莫干山镇莫梵民宿业主沈蒋荣有着深刻体会。尽管疫情影响依然存在,但是刚刚过去的周末,民宿客房入住率达80%以上,而仅4月,营业收入达20余万元。“有好的风景,就不愁没人来。”对于今年民宿经营,沈蒋荣依然信心满满。 山峦起伏,翠竹山坞之间,莫干山脚下民宿星罗棋布。从2007年第一家“洋家乐”裸心乡诞生,至今我县已有民宿700多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特色高端民宿150多家,带动德清乡村走上振兴之路。 民宿、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使得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生态吃饭成了德清农民致富新选择。50、60后村民们当起“洋家乐”的服务员、“土特产”的推销员,吃起了“生态旅游”饭。而越来越多的80、90后年轻人则回归至小山村创新创业,让心中的理想山水、秀美家园由梦想照进了现实。据统计,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85.2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7.5亿元,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接待游客89.1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9.5亿元。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德清,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城乡环境、和谐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愷亿科技制造(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年产200万台反渗透增压泵等项目签约落户经开区。愷亿科技总经理林约海直言:“德清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十分适合投资兴业。” 坚决守护的良好生态,让德清早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人气和机遇聚集的“创业新城”。去年,我县累计签约产业项目306个,如意航空、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IMG中国主题乐园等百亿级大项目纷至沓来。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国际区块链大会等十余场超千人规模大会举办,会展经济营业收入突破3500万元。 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鲜明,生态文明的主旋律越唱越响亮。生态为先,支撑着德清发展的自信和底气。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增创“两山长效转化”的新优势,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最高地。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是吸引资本和人才的重要先天优势。坚持生态为先的德清,因之得益,用绿水青山换来了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而如今,在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德清,一种新的竞争力正在形成。生态基础、交通区位、营商环境等优势相互叠加、相互促进,并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未来,小城德清目标更明确、步伐更坚定,将继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这方山水必将迸发出更大能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