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台风“烟花” 安置点格外暖心 德清无处不是家! | |||
发布日期: 2021-07-28 来源:德清新闻网 | |||
“这几天在安置点里,比在家里还开心幸福!”回想起防御台风的日日夜夜,张佳荣逢人便念叨在安置点发生的故事,用手比划着志愿者送食品的场景。应对台风“烟花”,德清把人员转移安置作为重中之重。这些天,各大避灾安置点里保障充足,吃住不愁,活动丰富,暖心故事不断发生,身处其中的群众不由感叹:德清无处不是家! 千名工人在高校里安了家 “虽然人多,不像在家那么自在,但我们很安全。”7月27日下午,在浙工大莫干山校区体育馆内,张佳荣一家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张佳荣和丈夫来德清打工有好多年了,夫妻长期跟着项目住在工地上。今年暑假,两个孩子也来德清和他们团聚,不想却碰上了台风。“刚知道台风要来的时候,我和丈夫都紧张得睡不好,工地的工棚经不起大风大雨,万一塌了伤到孩子可怎么办。”幸运的是,7月24日,德清县将浙工大8000平方米体育馆临时作为避灾安置点,住在附近工地上的1000多名工人被紧急转移进来,张佳荣一家也在其中。 “不止有吃有喝,还吃得好、喝得好呢,晚上我吃了鸡腿还有肉丸,太合胃口了。”张佳荣刚说完,边上的工友熊华就笑着接上了话:“还有人过来给我们健康体检,连厕所都有人来消毒,我们大家就坐着看电视、刷手机,特别是看奥运会,感觉特别好。” 全县41个大“家”9936人 7月26日,在国际展览中心避灾安置点内,900多位工人正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安置点有人定期巡查,空调24小时不停,水、电全天候供应,方便面、快餐等食物定期有人送来。 因为这场台风,德清出现了很多个这样温馨的大“家”。“乾元技师学院有140多人,求是高中有500多人,三桥小学有近700人……”据建设局质安站站长杨涛介绍,台风来临前,我县建设局联合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在全县设置了41个大大小小的避灾安置点,转移安置人员9936人,而这还不包括各个村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的零散安置点。 免费体检、传授医护知识 “你血压太高了,上面有180mmHg,下面也有98mmHg,有没有哪里不舒服?”7月26日15点,在雷甸小学安置点的医务室,镇卫生院医生沈其彪看到李长青的血压过高后,细细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听到自己的血压数值,67岁的李长青也是大吃一惊,“我很多年没有测过血压了,也从来没有关注过,还一直觉得身体挺好的,想想都有点后怕。”沈其彪马上交代了他注意事项,并嘱咐他多体检,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很多工人都不太注意身体状况,我今天就看了好几个病人,有喉咙发炎还有手脚受伤的。”沈其彪介绍说,自安置点建立以来,雷甸镇卫生院第一时间安排医生24小时轮流在这里值班,就是为了给工人们多一份安全保障。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在雷甸小学安置点的图书室里,13岁的“小候鸟”田浩峰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阿凡提的故事》,桌子一边还叠着9本看完的书。虽然图书室不算大,但上百册的图书和杂志,足以让他消磨时光,“我之前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去过图书馆,看的书也少。”这次一下子可以看到这么多喜欢的书,田浩峰笑得特别开心。 隔壁是观影室,22位工人正兴致勃勃地盯着屏幕看奥运会,一边的黑板上还留着刚开展的“世界肝炎日”主题讲座的字迹。“我们这里还有棋牌室、健身房、篮球场、羽毛球场……”据安置点工作人员介绍,雷甸小学30个教室共安置了462位工人,学校多个功能室完全能满足他们的日常娱乐和健身。 大“家”有大的气派,小“家”也有小的温馨。在莫干山镇大瑶村,23位村民被安置到两家民宿内,民宿阅览室、会客厅、休闲区等设施设备完善,避难成了休养。在五四村,41人住到了景点“花花世界”的安置点,出门就是赏心悦目的美景。在舞阳街道双燕村,安置人员一起观看红色电影《余英溪畔别样红》。在雷甸镇雷甸村,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高龄、高危老人体检……安置点是大家的避难点,更是大家的精神港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