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1-08747 | 发文时间: | 2021-08-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来源: | 德清县政府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人民政府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高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府直属各单位:
《德清县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清县人民政府
2021年8月6日
德清县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根据《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德清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阐明全县金融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金融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十三五”时期,德清金融业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培育金融新兴业态,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建设“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深入推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县金融办升格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湖州银保监分局德清监管组正式成立,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开展金融机构争先创优行动、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金融“五联”服务,有效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计划、绿色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金融跨越发展新成绩。德清县获批省首批金融顾问试点县和省金融专项资金支持县区,为全省提供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经验。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竞争性金融市场
一是紧盯金融供给主线,融资规模实现倍增。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扎实开展“中小微企业滴灌”行动;推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实现从基准利率向LPR的转变,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超0.5个百分点;推进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价”。“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引进银行机构7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双千亿突破,贷款“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速18%,居全省前列。二是紧抓金融服务扩面,金融体系日益健全。推进金融顾问、金融管家和金融专员服务,逐步健全“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至2020年末,全县担保余额6.36亿元,保费收入16.78亿元、小贷业务增量4.69亿元,转贷业务增量40.29亿元。三是紧扣服务实体靶点,信贷资金精准投放。通过金融“五联”服务等专项行动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围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获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围绕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授信额度。围绕疫情防控助企开复工开展“政银联动、金融稳企”攻坚行动。累计减费让利1.55亿元,发放央行专项再贷款4.55亿元,贷款加权利率低于LPR利率107个百分点。
(二)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分层分类,梯次推进资本市场。抓住资本市场政策窗口红利,形成“境内+境外”“上市+挂牌+股改”上市梯队,“十三五”期间,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4家,累计11家;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25家,股改76家。至2020年末,上市公司总市值1636.5亿元,较2015年末新增920.29亿元。二是一企一策,因势利导挂牌上市。实施上市后备库制度,建立问题会商制度,每年对县域科创成长型、行业龙头型、效益高增型等企业进行动态培育。率先开展全省金融顾问试点工作,提供上市个性化定制服务。三是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区域市场。与省股权交易中心、中国银河证券合作设立“德清高新板”,重点培育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市场主体。至2020年末,板块内拟培育上市18家,发行全省首单小微企业抗疫专项私募可转债,发行全省首笔绿色交通债15亿元。
(三)推进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打造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县
一是突出“绿色+”,金改试点走在前。全面推进德清县金融引领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农商银行设立县域首家绿色专营支行、开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生活”试点;佐力小贷成为全市首家绿色小贷试点、获国内首笔小贷公司欧元融资;农业银行推广“绿色企业(项目)贷”模式,破解土地评估价值“剪刀差”;人保财险发展绿色保险,创新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二是突出“互联网+”,线上线下强服务。线下线上推广 “绿贷通”平台,累计注册企业4581家,融资403.44亿元。试点全省企业码“码上融资”,帮助企业精准获取贷款和金融产品信息。大力实施便民支付工程,创建11个移动支付示范项目。三是突出“信用+”,产品服务创新高。推动“信用+”与“生态+”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企业信用贷款,全省首创“垃圾分类+小微贷款”正向激励模式,全市首创民营企业党建“红色动力贷”。全市率先推出“相约民宿·安心畅游”乡村民宿复工保险。
(四)全面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守牢区域金融安全底线
一是及早处置,防控信用风险。积极应对上市企业流动性和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针对疫情影响对外贸企业资金链的冲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监测分析,协调推进大额不良资产处置。“十三五”期间,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39%,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实时监管,化解系统风险。深入实施《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积极稳妥处置P2P分支机构,完成县内3家法人P2P网贷机构良性清退。定期开展民间资金撮合机构专项审计、小贷公司评级检查和小贷、担保公司各类专项检查。三是专项整治,严防法律风险。深化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联合十部门合力推进民间借贷综合治理。对类金融企业注册和变更实施五部门联审,累计联审企业899家。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六进”宣传活动,提高普通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十三五”期间德清县金融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5年末 | 2020年末 |
1 | 新增全社会融资总量(亿元) | 202 | 352.46 |
2 | 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 544.19 | 985.6 |
3 | 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 441.62 | 1019.22 |
4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 | 159.12 | 321.17 |
5 | 涉农贷款余额(亿元) | 362.55 | 782.43 |
6 | 绿色贷款余额(亿元) | 59.93 | 187.43 |
7 | 银行机构(家) | 15 | 22 |
8 | 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亿元) | 31.28 | 38.59 |
9 | 保费收入(亿元) | 9.06 | 16.78 |
10 |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 26.07 | 43.11 |
11 |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 | 0.73% | 0.53% |
12 | 境内外上市公司(家) | 7 | 11 |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抢抓资本市场与资金市场改革红利的机遇,做实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文章。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正待重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升级,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增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为此,“十四五”期间德清必须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增强金融服务效能,筑牢金融风险底线,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提升;必须抓住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红利,推动县内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发展、并购重组等,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做好金融要素融合共享文章。德清地处长三角“三省一市”战略扇面交接点,具有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支撑,发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优势。为此,“十四五”期间德清紧抓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协同发展机遇,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深入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钱塘江金融港湾、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金融资源,全方位吸引金融要素。
(三)抢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机遇,做好金融绿色化发展可持续文章。湖州作为理念诞生地,德清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金融业发展应紧紧依托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县、莫干山国家高新区的机遇,切实走出金融绿色化发展道路。为此,“十四五”期间县域各金融机构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绿色经济、零碳经济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有效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体系。
(四)抢抓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做好金融科技升级迭代文章。浙江省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大省,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杭州先行建设金融移动支付之城。德清金融业以数字经济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传统金融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金融服务转变,为个性化金融需求提供创新性服务。为此,“十四五”期间德清要抢抓浙江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通过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改造,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真正融合。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聚焦实体经济金融要素保障和金融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驱动”,把握“五个区”定位,增强“五种实力”,实现“五大突破”,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集聚发展,努力打造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着眼打造“金融强县”“资本强县”,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多元格局,地方金融产业有效集聚,金融机构实力显著提升,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金融总量实现三个“翻一番”,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超2000亿元、培育上市公司超20家、金融业增加值超100亿元。全社会融资总量超3000亿元;保费收入超30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3%以上;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下。
(三)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我县金融业发展以新时代视野,明确建设“五个区”定位,走出具有德清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金融支持实体标杆区。深刻把握“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内在规律,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根本性目标,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供给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比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业态向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发展,构建涵盖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地方金融、产业基金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德清体系”。
——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区。围绕提升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率先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低碳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标准和产品,打造金融引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引擎。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系统、绿色信贷标准、绿色产业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我县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领域先发优势,推动“双链金融”成为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重点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市场化转型,鼓励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深度参与融合绿色金融业务,做出更多省级乃至国家级绿色金融“德清贡献”。
——上市经济发展先导区。抢抓全面注册制改革发展机遇,通过直接上市、借壳上市、引进上市等途径形成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拥有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导向的上市公司。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实行“二次创业”,形成本地化产业集群,培育更多领跑同业、领先科技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单打冠军企业,推动上市经济辐射由点到线、变线成面,实现从企业上市到上市经济的转变,从激励申报到注重监管的转变,从企业扩张到产业延展的转变,从明晰企业产权到重构现代化平台体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以资本市场驱动发展能级的“德清板块”。
——金融科技应用先行区。从金融角度深度融入浙江省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进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依托毗邻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区位辐射优势,有效发挥我县数字金融发展有利条件,对接承接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城西科创大走廊金融功能,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聚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推动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打造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金融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手段,在推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中贡献更多“德清经验”。
——金融生态环境典范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多部门协同持续防范化解大企业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企业“两链”风险、私募投资基金风险和类金融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培养、选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业务的金融铁军,打造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德清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增强金融要素“赋能实力”,实现金融供给新突破
1.强化“中坚力量”作用,加大银行机构融资力度。实施金融赋能产业计划,鼓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围绕“323”现代产业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国有平台发展、新兴产业集聚、支持工业园区升级提档等领域专项信贷支持。深入实施金融助企发展行动,鼓励银行机构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向央行争取再贷款低成本资金,为“凤凰”“雄鹰”“雏鹰”企业融资规划,专项支持企业数字转型、延链增链、科技创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周期融资难点,提升企业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质押贷款比重。推动小微贷和中长期贷增速实现“双高”、融资成本与不良率实现“双低”、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实现“双拓”。探索与长三角金融机构合作实施联合授信、建立重大项目银团放贷模式、推动县内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整县授信战略合作,力争贷款年均增速超15%,信贷规模五年翻一番。
专栏1:“323”现代产业体系 |
“323”现代产业体系指我县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家居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厚植地理信息+、通用航空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北斗时空、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三大未来产业。 |
2.发挥“头部带动”效应,做大做强证券保险规模。推动证券机构积极向总部机构争取投行资源,挖掘企业上市需求、项目融资需求、主体发展需求,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开展资产转让等业务,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提供项目整合、资本运作等证券中介服务提升县域债券评级,增强发债能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并购重组债券、可转换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可续期债券等扩大融资规模,为登陆资本市场作全面准备。推动保险行业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完善政企保合作机制,在污染治理、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校园安全、医疗纠纷、建筑质量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加大保险品种创新服务,有效推进金融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引导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拓展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等,搭建政府、基层组织和保险机构各方密切协作的农业农村保险体系。
3.坚定“创新升级”方向,稳健发展地方金融业态。全面贯彻《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经济“毛细血管”作用,稳健发展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民间融资、典当等金融新业态,支持转贷中心、民间融资和佐力绿金等地方金融组织合规跨区域发展。推行“T+1”转贷模式,推动民间融资、转贷公司融入资金引入第三方银行托管,探索民间借贷合同区块链备案模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审计,严控业务风险。发挥金融业协会行业协调作用,推动地方金融组织与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合作,开展“银担合作”“投保联动”“投贷联动”等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引入融资租赁、资产评估交易等新兴业态,支持各类资本依法设立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理财公司等机构类型。推进国有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鼓励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国有产业集团组建金控集团和申报地方金融牌照。
(二)全面增强资本市场“竞争实力”,实现企业上市新突破
1.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把握国家科创板和全面注册制机遇,明确抓牢新兴产业上市、抓实主导产业上市、抓好国有平台上市、抓紧招商企业上市“四大重点”,突出直接上市、重组上市、招引上市、转板上市“四个渠道”,优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四类企业”,力争上市企业数“翻一番”达到20家以上。增强国有集团资本运作,力争实现县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零突破”。对接设立沪深两大交易所德清联络基地和省证监局德清联系站,为企业开辟服务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上市企业募投项目中心园区,实行企业募投项目一站式全程服务机制。推动实施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优质白名单”制度,为企业提供“选择清单”。
专栏2: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 |
境内资本市场主要由主板市场、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组成。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的主板市场。创业板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专属板块,主要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科创板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板块,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三板市场起源于“股权代办转让系统”,2020年全国股转系统设立精选层制度,符合条件的公司可直接转板科创板、创业板。我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特指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家监管部门相关规定设立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主要为我省中小型企业提供股债权的融资和转让服务。 境外资本市场主要是指美国、香港、新加坡、英国和日本等地建立的资本市场。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香港联合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股票交易所等。 |
2.实施企业培育“春苗工程”。出台《德清县拟上市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形成股改、后备、拟上市家数比例20:5:1层级梯队,实行上市后备企业库管理。建立后备企业属地推荐机制,由属地镇(街道)按照企业行业地位、科技含量、成长业绩等优先推荐后备进库。出台《上市企业会商协调办法》,建立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及问题解决“快速通道”机制。发挥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德清高新板”孵化跳板作用,争取试点浙江“科创助力板”德清工作站,以科创型企业股改规范、培育孵化为重点,完善上市企业资源“蓄水池”功能。运用“德清高新板”打通企业融资需求和居民投资需求“双通道”,建立在板企业融资信息库,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创新风险资金保障、产业基金跟投等模式支持初创、A轮B轮融资,打造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县级示范板。
3.打造企业发展“上市经济”。发挥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鼓励上市公司立足主业,通过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链整合,带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完成从做大自身到引领产业发展的转变。培育细分领域“单打冠军”,鼓励引导上市公司通过“二次创业”形式扩大产能、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成为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在行业排名争先进位,带动地方经济享受企业上市红利。培育科技创新“独角兽”,鼓励上市公司在国内外设立研究院(中心)等,加大研发投入,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成为行业独角兽。引导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培育全链条“产业集群”,鼓励上市公司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支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开展并购重组再发展,提升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能力,投资县内上市后备企业、成长型企业,推动形成县域“块状经济”。
(三)全面增强金融体系“创新实力”,实现金融保障新突破
1.突出高质量发展重点,引导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充分运用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绿色金融债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提高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融资获得感。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业务绿色化转型,鼓励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完善低碳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深度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低(零)碳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推动GEP绿色金融贷增量扩面,探索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节能环保融资等创新业务。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顺应长三角金融要素流动一体化趋势,全力引进沪杭持牌绿色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功能性总部。
专栏3:碳达峰碳中和 |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经过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通过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减至最低程度,再通过森林碳汇或捕集等其他方式抵消掉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源与汇的平衡。 |
2.突出乡村振兴重点,鼓励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改革增量扩面,完善普惠金融“五联”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小微普惠贷、“银税互动”等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普惠面。运用无还本续贷解决企业转贷难转贷贵问题,运用保证保险解决企业信贷难担保难问题,运用小微私募债解决企业融资渠道少门槛高问题。优化政策性担保公司市场化运营能力,发挥政府性担保公司政策性优势,建立以服务企业家数、放大倍数和覆盖率等为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健全注册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银担合作,降低担保费率,释放担保额度,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普惠领域融资,实现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突出科技创新重点,大力发展科创金融。拓宽金融支持创新渠道,探索创新链、资金链、转化链“三链”融合,引导各类资本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形成“银行+政府+担保+创投+中介”的科创金融支持体系。挖掘税收、研发、专利等大数据金融价值,汇集科技支行、股权融资、风险补偿、政策保险、政府性担保等政策资源,创新“孵化贷”“人才贷”“成长贷”“上市贷”“知识产权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科创企业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高能级科创平台金融综合支持体系,通过种子资金、成果转化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打造德清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创投融资体系。推动科技支行、科创小贷等科技专营组织(机构)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深化“股债贷”联动,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远期权益”收益共享机制,出台科创基金投资容错制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力度。
4.突出国际国内双循环重点,全力发展双链金融。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包容审慎监管,畅通“双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机制,推动集团企业与金融机构围绕营销环节、业务流程、产业链接,合作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模式。创新发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供应链票据、信用证融资、仓单财产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运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三角债”。
专栏4:双链金融 |
2020年8月,央行等中央八部委联合发文,支持围绕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等领域规范发展金融服务。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是指由产业链或供应链企业通过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以经营贸易业务的间接方式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旨在实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贸易效率目标,同时结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及进程、全部资产和链上参与经营的主体,将需求方、供应方和金融服务提供者联系在一起。 |
(四)全面增强金融产业“数字实力”,实现产融发展新突破
1.前沿探索+点面结合,打造金融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县金融信息服务中心编制优势,聘请省内外金融企业、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组建德清县金融产业发展顾问委员会,通过政策咨询、行业活动、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意见建议等活动为县域金融发展决策提供专业参考,持续扩大德清金融影响力。谋划县域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同步上海、杭州等金融中心城市建设趋势,积极举办行业会议和金融论坛,着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新经济企业在我县设立子公司、金融产品研发中心、金融实验室和新技术研发机构,增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2.服务延伸+产业叠加,打造金融集聚产业园。依托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先发高地优势和浙江省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契机,做好长三角金融产业外溢承接,引进培育一批金融核心企业、金融服务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打造蚂蚁金服科技服务产业园,带动形成金融服务集聚区块。通过蚂蚁金服引入金融科技配套服务企业,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金融人才集聚培养,实现数字金融业态有效集聚。支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云计算、区块链)、信息安全技术(加密技术、生物识别、量子技术)的研发合作和应用推广。
3.智慧场景+多跨运用,打造数字金融应用县。依托融杭战略,紧跟杭州打造全球移动支付之城和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的定位,积极争取参与国家数字人民币研发与投放试点,大力推进数字支付广泛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引入新一代大数据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标记化技术、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技术等移动支付试点。推动银行机构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提升电子商务、交通出行、休闲旅游、教育医疗、公共政务、智慧停车等领域智能支付比重。全面运用“企业码”平台助企融资,以完备数据资源和精准场景挖掘,提升“码上融资”数据分析能力、信贷风控水平和平台应用深度。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智能支付应用企业深度合作,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开展多跨金融智慧应用场景评选推广。
专栏5:数字人民币 |
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目前我省仅杭州作为试点城市。 |
(五)全面增强金融风险“智控实力”,实现精准监管新突破
1.建立金融综合治理体系。以健体强基行动为核心,构建法律约束、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机构内控、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金融综合治理体系。根据地方金融组织经营特点和监管要求,探索搭建地方金融组织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地方金融组织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完善民间融资、企业转贷等业态监管细则,引入专业第三方评估监测地方金融业务风险,探索类金融企业设立变更“线上+线下”联审。理顺地方金融日常事权,构建多部门金融联合执法体系,实现地方金融协同监管。完善突发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对问题机构接管、管理、撤销、破产处置程序和机制。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构建地方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完善绿色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形成“金融调解+司法确认”金融司法新模式。充分发挥金融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职能,规范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建立金融风险防控中心。以护航金融行动为核心,配强金融监管执法人员队伍,发挥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领导小组职能开展多部门协同处置,从源头防范、动态跟踪、风险干预多维度实现金融风险全流程防控。严抓金融风险源头关,深化五部门联审准入制度。严格金融重点领域预警关,重点监测识别企业信贷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及各类交易场所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等,做好风险处置和次生风险防范。严把金融业务监管关,坚持金融机构、金控集团业务持牌经营,持续打击无牌照、超范围经营、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地下钱庄等违法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严守金融风险隐患关,对企业资金链流动性问题及时以市场规律帮助纾困,指导企业稳步化解退出风险。持续开展群众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3.建立金融大数据监管平台。以智慧监管行动为核心,以存量类金融机构风险监测为重点,探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综合数据纳入金融信用体系。构建精准反欺诈模型,建立金融数字增信系统。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运用好省级金融监管系统,优化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构建多维金融风险视图,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开展类金融企业数字监管。依托“城市大脑”,打造大数据、动态化、可视性的“金融大脑”,推进金融与司法、社保、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数据资源融合应用,为金融风险防范奠定数据要素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政治监督,全力推进“清廉银行”建设,确保党的建设与金融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总体指导和统筹推进,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标、行动落实到位。发挥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服务作用,强化沟通协调,提升金融机构的创新潜能。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编制配备,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全面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要求。
(二)强化政策配套支持。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叠加效应,发挥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杠杆作用,合理运用财政奖励、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措施,及时动态调整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针对重大金融创新扶持开展“一事一议”。加强发展改革、经信、科技、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工作协同联动,共同推动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金融、经济与社会良性循环机制。
(三)开展动态评估调整。探索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检查和评估制度,积极与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展德清金融业发展的评估和研究,准确反映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金融业发展方向,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加以解决。
(四)提升金融人才保障。开展金融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发挥金融人才的知识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选拔一批懂金融市场、懂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调动金融业协会的行业引导作用,在推动金融人才合理流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金融人才在住房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吸引金融高层次人才来德发展。依托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师资力量,推进高校与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学科合作建设和人才联合培养。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