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1-07803 | 发文时间: | 2021-09-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来源: | 德清县政府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人民政府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高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德清县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德清县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0日
德清县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
根据《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建设,结合德清数字政府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聚焦“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高效的治理理念,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以科学化政府决策、高效化普惠服务、精准化协同治理和法制化执法监管为数字化转型主线,集成更高水平的数智德清,为我县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整体协同、城乡一体。坚持城乡“一盘棋”,运用系统性思维,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推动纵向、横向和业务一体化建设,减少重复投资,最大限度提高公共资源投入产出效率。
——以人为本、普惠均等。始终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高频事项,坚持问题导向,以民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核心标准,兼顾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
——多元共治、共享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构建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企业、银行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开放型数字政府生态体系,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
——改革引领、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决策、治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的改革创新,打造具有数据驱动特征的现代政府。发挥数字政府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赋能作用,实现政府数字化改革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安全可控、鼓励创新。以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树立网信安全底线思维,加强电子政务安全技术应用和制度保障,以安全可控为前提,鼓励数字政府建设技术应用创新和先试先行。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改革理念全面贯彻,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现代化,全方位、一体化的“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全域数字化治理卓有成效。数据成为政府治理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改革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撬动效应明显,人人享有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公共服务、极具温情的高效率治理服务,探索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县域特点的数字化改革新模式,打造成为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典范,全球影响力的全域数字变革标杆。
1.打造“惠企利民、便捷舒心”的幸福德清
县域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浙里办”“企业码”“我德清”等服务端全面覆盖群众、企业办事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全面提升,人人享有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企业享有全国领先的县域营商环境,显著撬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2025年,健康、教育、养老、交通、文旅等民生及产业领域数字化应用逐步实现从“能用”到“好用、易用”,有效催生公共服务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德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打造“全域感知、多元共治”的数治德清
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治理能力全面跃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形成基于信用的新型监管模式,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引领全国的县域“数治”新模式。到2025年,地理信息空间技术作为基层治理新工具广泛应用,成为全国样板;全面建成能实时感知、线上指挥的县域数字治理中心;公共监管重点领域全流程100%可追溯,掌上执法率达到95%,掌上办案率突破90%。
3.打造“高效协同、智能决策”的能效德清
构建县乡一体、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数字政府高效运转机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政府决策运行各环节,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基础,形成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的政府决策运行体系,县域机关运行效能及数智决策能力全国领跑。到2025年,打造机关效能最强县,掌上办公比例达到90%以上。
到2035年,全面建成虚实孪生的全域数字治理城市。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发展格局、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全面建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的现代政府,德清成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城乡治理创新的全国数字变革标杆。
二、主要任务
(一)激发数字驱动力,深化整体智治的新型体制机制改革
1.健全系统协同的体制机制
健全适应政府数字化改革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德清县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数字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设立数据专员,负责业务数据化和公共数据治理。积极探索雇员制在政府数字化改革中的应用。建立灵活机动的编制调整机制,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原则,优先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编制需求。组织常态化、普惠性的干部数字素养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对于数字化改革的把握能力、引领能力、驾驭能力,分类分级提升在职干部的数字化素养。
建立数字化项目一体化、多维度的动态评价机制。以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基础,率先建立数字化项目的全周期绩效评价模型,推动数字化项目常态化、电子化评价和应用,健全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和问责机制,逐步形成前期论证、中期跟踪、后期评价无缝衔接的闭环管控和追溯机制,加强多跨协同的应用谋划,进而以技术手段推动数字化改革中项目管理的流程再造。深化党政数字化项目立项审批、预算执行、运营监测、绩效评价等环节制度与机制改革,有效支撑数字化项目的集约高效建设。
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政府辅助决策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为政府提供科学智慧的决策支持,让公共数据辅助“人脑”,引导政府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革命”。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建立自然语言处理系统、问题处理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实时数据、趋势预测、大数据分析等综合信息服务。开展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和政策模拟,减少地方、部门政策试点的试错成本,为党政部门重大战略决策、城乡空间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2.构建多元共治的建设格局
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能力。实施覆盖多年龄段的公民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增强全社会对德清数字化改革的认知度与参与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加快推进地理信息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工作,以地理信息小镇、通航智造小镇等空间载体为依托,实施数字经济育才工程。
问需于民,鼓励民众主动参与数字政府建设。遵循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双向发力的改革规律,开展数字政府规划及公共服务类应用需求调研,聚焦群众、企业和基层的高频事项,从痛点难点出发引导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及优先次序。加强数字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信息公开,全程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意见反馈。建立服务重要数字化应用的专门运营服务团队,及时解答民众咨询、反馈意见建议,完善业务纠错和体验改善机制。招募数字政府公民体验官,将公民评价与数字政府公民体验官的评分纳入政府为项目运营付费的重要核算依据。
构建数字政府专家智库。建立德清数字政府专家库,组建由技术专家、公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在规划、项目评审、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提供智力支持,为数据治理、数字化应用开发中公民数据隐私保护等重要议题提供建议。
3.创新灵活丰富的合作模式
创新数字化项目政企合作模式,鼓励政企合作中政府端和企业端的多样化采购实践。探索形成由新兴、中小型数字技术公司参与的企业集群式数字解决方案供应。推广政府定政策机制、出政务数据,企业出技术、人员、经费的合作开发模式,鼓励民营资本介入探索数字化应用开发的投融资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创新项目合同管理模式,结合项目可用性和运营有效性实施项目绩效付费,在合同管理中实施适度的激励和惩罚机制。
理顺数字政府建设中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与责任边界。以政府提供基础规则、公共数据,市场提供技术服务为导向,发挥政府的关键主体作用,实现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政府对合作企业的有效问责,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共属性。既要警惕行政过度干预市场风险,又要避免以项目开发公司代替政府自身改革的错误倾向。
(二)赋能政府现代化,构筑务实高效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
1.深化党政机关数字化改革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党政机关数字化水平,推动政府履职方式系统重塑,构建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加速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业务全面上网,强化数据驱动的党政机关管理运行改革创新,提升党建、财政、审计、规划、档案等业务的数字化能力。全面实现机关内部业务的“网上办”“掌上办”,依托“浙政钉”推进公文流转的全流程电子化。围绕决策、执行、监督等机关履职全过程,加快实施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以数据共享开放推动基层减负应用,探索构建“还数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专栏1政务服务重点应用 |
“浙政钉”应用。依托浙政钉2.0平台,提升移动政务公共支撑服务能力。推动各部门持续开发“微应用”,打造一批覆盖各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示范应用,努力实现政务协同业务和部门间非涉密办事事项“应上钉、尽上钉”。 |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党的组织建设、权力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数字化支撑。推进“互联网+”在党的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干部培训等领域的运用。助力党的四风建设,打造数据铁笼,加大电子监督,构筑权力监管防火墙。拓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交流、知情知政渠道,实现议案提案办理流程全程可视。深入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建设,全面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加强政法部门数据跨边界共享和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数字法治发展水平。
2.打造便利企业的营商环境
完善企业线上一站式审批和服务平台,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实现“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腿”。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改造提升政务服务2.0应用等举措,以流程优化为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率,推动企业“一件事”多部门联办,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的“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推广“企业码”等一站式涉企服务通道,系统集成业务办理、补贴申领等多项涉企服务和应用场景,探索无接触式、整合性惠企政策自动推送功能,准确评估惠企政策的目标实现情况,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持续优化。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治理场景建设,不断凝聚政府、市场、社会治理合力,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经济监测数字化,推动经济决策智能化、智慧化,建立县域经济智能运行管理体系。加快推动数字财政、数字经信、智慧国资等建设,完善工业大数据平台,按需建立专题经济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构建县域经济产业监测平台,探索建设产业大脑,对县内企业进行科学、客观、系统、全面的评估,为县域经济运行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大数据辅助精准施策。着重突破“产业链数字地图”精准合作招商系统建设,推动“来浙里产业链应用”赋能政府选商引资,优化企业生产物流链条。推进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投资项目、投资企业经营、土地利用全过程及项目服务全流程管理。
专栏2政务服务重点应用 |
企业线上一站式审批及服务平台。对标国内投资领域“放管服”先进改革理念,升级优化企业线上一站式审批及服务平台,加强数据驱动,形成极简审批模式。以企业码为基础,汇聚核心产业数据,丰富集成更多企业服务应用场景,探索政策和产业信息精准推送,实现“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腿”。 来浙里—产业链合作平台。聚焦产业链引企引智场景,覆盖“定产业-挖企业-引人才-推情报-派任务”产业链合作全流程的数字化场景应用,贯通政府产业链合作的科学决策、招引项目的数字管理和省外靶向资源智能挖掘,实现县内招引工作的智能治理和县外线索搜集的情报赋能。整体掌握全域产业运行情况;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破题信息不共享、流转不通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实现远程统一管理。 投资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以全过程监管为导向,以地理信息作为支撑,按照项目准入、项目实施(项目前期、项目推进、项目竣工)、投产运行等阶段,归集整合审批、用地、企业、投资进度、现场形象等基础数据,构建一图可视全景、一键可管推进的投资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纵向实现与在线审批监管3.0、省国土信息等省市共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横向实现与规划协同、工业大数据、“标准地”监管等多个系统跨部门数据集成。 |
3.集成服务民众的政务事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减少民众办事负担,推广以“零见面”为目标的急速审批。立足“场景化”“一件事”协同应用需求,通过“大场景、小切口”,推进“一件事”改革中的跨部门业务流程协同、数据共享,实现“账户通”“数据通”“人口通”。以系统思维推动更多事项纳入“一件事”集成办理。巩固“无证明城市”改革,全面铺开“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
推进窗口办、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率先实现“数字包容”公共服务新格局。升级政务服务大厅,在集成一窗受理、提高办事效率的基础上,依据民众实际需要设置线下办事窗口。推动数字政务向基层和乡村延伸,依托“浙里办”“我德清”,打造远、中、近场结合的全域化、智慧化、便捷化、系统性、重塑性、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
专栏3 政务服务重点应用 |
“浙里办”。积极承接“浙里办”、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任务,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窗口办、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的深度融合。综合集成各领域创新服务,通过“大场景、小切口”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站办”。迭代升级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推荐等功能,逐步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与获得感。 |
(三)营造群众幸福感,建设普惠智能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
1.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
推进数字就业,以大数据为抓手引导人才的高效利用和合理流动,促进我县就业服务品牌升级。完善就业服务场景,主动发现办事需求,发挥“大数据+网格化”精准优势,精细管理、快速帮扶,实现就业服务全程数字化, 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普及智慧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推动县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城乡互助共同体”建设,持续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域覆盖。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新技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探索推进大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式精准教学。深化“之江汇”平台运用,持续拓展师生教育教学应用。构建德清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为实现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数字健康城市标准建设,建立全县业务协同、全域数据共享、全程智慧服务的数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健康运营中心,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资产管理、挖掘与应用,实现“一屏掌控卫健”。构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万物互联”体系,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供给侧数字化改革,在全县范围内重构业务流程、优化运行效率。打造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推动“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推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数字化改革升级,打造数字化平安医院,推广老年人数字健康主动关怀服务、未来社区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婴育数字化服务等内容。建立互联网卫生健康综合服务门户和个人健康数据互联网“保管箱”,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打造陪伴市民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健康服务生态体系。
建设未来社区,提升城乡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和企业社区数字服务体验。探索建设前溪未来社区、地信小镇全域未来社区,以“城市大脑+未来社区”为核心应用场景,对传统社区建设模式进行系统性重构,迭代升级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低碳智慧、社区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来治理图景,使居委会等更好执行社区管理,使社区居民享受便捷、安全、贴心舒适的社会服务。
专栏4 公共服务重点应用 |
数字就业。打造“智就业”精准服务平台,通过加速推进就业供需基础信息采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企业、单位可按权限进行调用,服务就业日常管理。整合资源、规范流程等方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部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监管工作,提升监管效能。 智慧教育。以城乡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加大城乡互助体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学校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区域内社会企业和行业专家等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精准教学、教育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智慧健康。有序推进数字健康运营中心及驾驶舱建设,统筹集约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推动县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触角建设,重点提升面向老幼群体的医疗服务能力。探索远程医疗在乡镇层面的应用,推动优秀医疗资源下沉。 未来社区综合服务。落实未来社区实体建设与数字孪生理念,推动CIM平台对接试点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构建九大场景数字化应用场景,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社区配套服务,实现100%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接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 |
2.发展智慧服务的新兴产业
抓住建设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示范区的契机,系统谋划智慧交通。加强物联感知网建设,夯实智慧交通发展基础。从需求和基础出发,协同省市推进交通政务数字化,PC端以政务服务网为入口、掌上端以“浙里办”交通专区为入口,推进交通服务事项入驻,打通两个入口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一个账号能办事。聚焦公众出行信息需求,提高出行信息服务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打造全县交通出行信息实时可查、多种出行方式全面对接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将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加强对重点交通行业的治理,对车流、人流、物流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提供面向综合交通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
推进智慧文化旅游体育体系建设,实现数字便民、数字利游。开发利用数字文化资源,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链建设,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城乡数字图书馆建设、博物馆数字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打造“科技智慧游”,用数据改善游客体验。完善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精准化旅游产业管理,提升景区整体管理效率,使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居民健康状况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推进场馆数字化改造,创造安全、舒适、节能、畅通的运动健身新体验。
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养老项目,实现养老一站式服务。建设全县统一的智慧养老平台,提供养老院日常基本信息管理、入住管理、便捷的关怀服务等,优化整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评估、监管等养老资源,利用数据分析使养老服务更精确高效。加快发展智能健康服务,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专栏5 公共服务重点应用 |
智慧交通。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为目标,建设县域数字交通智慧平台,建成支持自动驾驶的5G通信网,协同社会信息资源,整合汇聚公交、出租车、网约车、长途班车、旅游包车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提供多样化出行信息服务,优化路况查询、收费站开关闭、交通设施查询、监控视频查看等功能,构建德清出行“一张图”,形成功能齐全、体系成熟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通道。 智慧旅游。以城市大脑为基础,依托地理信息等产业优势,整合县域重点公共文化数据及横向部门数据,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水平,建设全国领先的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景区建设,推出一批集民宿、美食等要素的“浙里优选”旅游精品。 数字体育。建立县域文旅体数据仓,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建立可操作、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构建重点景区、体育综合体、户外营地等区域的信息自动感知采集,以及游客流量监测,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 智慧养老。打造县域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养老服务大数据为依托,整合地方多方养老资源,形成一套政策管理和服务德清养老的新体系,实现多方式受理、统一评估、一证通办及严格监管,为老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供给。 |
(四)绘制全域数治图,优化条块联动的数字协同治理体系
1.加强科学有效的经济治理
优化数字产业营商环境,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构建形成与数字经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全力打造“三区一中心”(即地理信息+北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新制造应用标杆区、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发挥改革集成优势和产业先发优势,促进产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在传统产业跨界发展,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蝶变腾飞。实施接沪融杭战略,积极融入数字经济长三角,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数字产业辐射。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推动供应链、营销链、创新链融合,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地产等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专栏6 公共服务重点应用 |
数字金融服务。健全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智能匹配、企业贷款在线申请、政府公共数据共享、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支持等功能,有效缓解我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科技创新。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总体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运用分析研判、创新指引、要素分配、成效评价等人工智能技术,集成科技大脑的项目、载体、企业、人才等子系统,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布局平台载体,完善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模块,加强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赋能德清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数字贸易。充分应用全省“订单+清单”系统,实施从风险预警到精准施策的标准化流程;充分利用浙江网上展会平台,建设网上展会品牌。 |
2.构筑城乡融合的社会治理
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推进城乡全域数字化和共同富裕。围绕数字孪生赋能乡村振兴这一大场景,着眼生产、生活、生态,探索人地物事全域感知、环境变化和基础设施监测、数字农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建在“云”上的“孪生乡村”。持续深化“数字乡村一张图”、乡村治理数据管理系统、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将“数字乡村一张图”升级为“县域治理一张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改革,为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监管和乡村治理注入科技力量,打造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使村民享受美好现代生活。
以“条抓块统”为导向,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平台在基层复杂问题处理中的作用。建设标准地名地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健全多部门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和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建设集基层治理、城市管理、矛盾调解、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县域数字治理中心,开展“一体化”运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网统管”格局。以精准智控、平战结合为目标,构建以应用支撑体系和“1+N”场景化多业务协同的指挥体系。整合物联感知、执法巡逻、民众反馈等信息来源,智能、精准识别城市治理事件,自动调度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基层执法力量、网格员和社区力量,实现敏捷、精细化治理。深化“雪亮工程”等建设,推广“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融合互联网数据资源,打造网信智治平台,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和水平。
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打造城市管理“整体智治”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市容AI、油烟监管、渣土监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等智慧系统多个场景的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元素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监管。推进德清城管大脑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智慧化体系。推进渣土一件事,实现渣土资源有序有效配置,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构建权威、便捷的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一站式服务系统。聚焦城市路面塌陷、城市内涝、马路拉链等城市地下市政设施问题,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专栏7 协同治理重点应用 |
数字乡村。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以“数字乡村一张图”为基础,聚焦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监管和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推进乡村整体智治应用场景建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化基层治理。承接“1+11”基层治理平台架构,以县域数字治理中心建设为核心,深化基层治理数字化、场景化应用,有效支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县乡一体、条块统抓”改革,实现统一受理入口、统一流转通道、统一用户体系、统一管理考核,提升预测化解社会风险能力。 智慧城管。以德清城管大脑建设为基础,推进垃圾分类、油烟监管、卫生监管、市政基础设施等的数字化监测管理,加强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渣土一件事。运用线上服务管理系统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监管模式,形成科学规划、在线审批、智能匹配、动态监管、高效执法、生态修复等功能应用,有力推进渣土行业领域“两土一车(船)”全要素、全流程、全闭环精准规范高效数字化服务管理。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建设的管理规范、设施普查、隐患排查、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五大建设任务,推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提升运行管理效率和事故监测预警能力。 |
3.推行精细智慧的生态治理
注重生态价值实现,用数据智能守卫绿水青山。探索推进GEP核算成果进规划、进政策、进考核、进项目,建立部门协同标准化核算数据监测收集体系,探索制定村镇层级和项目层级GEP核算标准,推动核算成果在国土空间管控、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等领域应用,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地表水、大气环境、固废治理、河湖库等系统平台,搭建环境业务全要素、资源整合全覆盖、数据交换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体系。建成上线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确立一个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若干个环境要素辅助决策应用模块的“1+N”的业务应用体系。
专栏8 协同治理重点应用 |
GEP核算辅助决策及生态价值转化应用。依托浙江GEP核算标准,通过建立一套生态价值核算模型,将无价的生态系统“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形成项目全周期生态价值管理、生态补偿、GEP金融贷、生态绿币、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等功能应用,推动GEP核算辅助决策及生态价值转化,为政府加强生态资源管理和群众共享生态资源红利提供了全新路径。 智慧环保。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敏捷感知网,建设德清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体系融合,聚焦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排污许可、河湖库保护、耕地保护、固废治理、垃圾分类、水质监测等场景,实现对生态环境运行态势总览、科学研判、精准决策、成效评估,形成生态环境全闭环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治理。 |
4.构建全域感知的智慧监管
加快探索“互联网+监管”,在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干扰的前提下,实现过程留痕、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通过优化掌上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浙企链、企业信用综合监管警示系统、食品违法案件“简案快办”执法模式等,以监管各领域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实现集成监管、精准监管。持续开展“厨房革命”数字赋能和集成迭代,借助浙食链、浙冷链、小微通等集成应用,深化处方药流通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创新“人脸识别+IP定位”药店监管、试点“浙苗链”、药品生产黑匣子工程、柔性服务站等系统或功能建设,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域数字化水平,实现食品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
深化公共信用平台建设,实现所有市场主体的信用评级全覆盖,建立“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推进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完善政企数据流通机制,做到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执法监管和检查强制信息、失信联合惩戒信息等有序归集。实现“证照分离”改革设计的告知承诺事项信用监管全覆盖。完善“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平台,引导企业以“亩均论英雄”。
5.开展协调高效的应急治理
汇聚多源头数据,增强应急大数据支撑能力,实现应急感知“零延迟”。构建覆盖全域的“数字孪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E监管”系统,全面汇聚灾害事故情报、态势分析研判、救援力量分布、应急物资储备、现场视频图像、网络舆情监测、灾害周边道路交通、人口位置分布等信息,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综合数据库。建立智能发现风险隐患、快速处置风险事件、仿真推演应急预案、联动处置突发事件的数字化管理闭环,通过“精准映射、虚实互动、先知先觉、以虚控实”,做好安全防控。
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精准决策和可视化指挥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秒处理”。建成融合应急通信“一张网”,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级应急指挥决策智能化,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模板,结合历史相似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处置经验快速做出辅助决策。建立全县及镇(街道)可视化双向互动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从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到应急救援全流程精密智控。
专栏9 协同治理重点应用 |
“互联网+监管”。构建县域覆盖的执法监管运行凭条,发布规范统一的执法监管事项清单,推进重点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全覆盖,实现统一处罚办案系统和掌上办案的全域应用,拓展智能监管场景。实现与省市平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联通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基层治理四平台等业务系统,接入各类行业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一网通管”体系的数字化总平台。 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以“数字孪生应急管理体系”、浙江安全码、E监管平台等为基础,加快应急管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自然灾害风险防控集成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研判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承接省市两级应急管理平台,建立县、镇、村多级联动的紧急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应急救援、灾后恢复、复盘评估等数字化支撑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科学评价等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区的疫情常态化闭环管理执行链,依托“数字乡村一张图”推动“健康码+地理信息+网格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完善。 县域数字治理中心。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构建一个集基层治理、城市管理、矛盾调解、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矛调数字治理中心,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助力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建设。 |
(五)谋划系统一盘棋,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1.完善统筹集约的基础设施
全县共用一朵云。加快推进已建业务系统向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迁移,实现全县非涉密业务系统100%上云。强化与省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互通共融。
电子政务一张网。全面推进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加快部门政务专网整合,实现非涉密业务的政务外网全覆盖。推进政务外网自主可控建设,加快骨干节点升级。
物联感知一中心。根据市统一的物联感知设备接入规范,建设统一的物联网安全接入网关,以5G网络、自动驾驶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县环境监测、水利、气象、交通、电力等智能物联感知网络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智慧感知设备集约建设、统一调度。丰富县内物联场景接入市级中台,做好存量物联数据归集工作。推进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公共领域的应用。
2.构建闭环共享的数据体系
强化数据归集治理。加强数据归集管理,完善数字化项目数据核验机制,对新建系统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数据归集通道,对存量系统逐步打通归集通道,对非系统数据根据应用场景需求打通归集通道,并落实更新考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落实数据源头管理,优化完善数据修正机制,落实数据质量主体责任,打通数据问题反馈通道,各环节反馈数据质量问题,形成数据共用共治,实现数据治理闭环,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加强数据中台管理,完善人口库、法人库、地名地址库等基础库,形成卫生健康、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主题库,建立智慧出行、数字乡村、工业企业等专题库,并形成长效更新机制,确保数据易用性。
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完善公共数据共享访问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积极融入省市县共建共用的数据应用共享模式中,推动跨地区的公共数据“走亲”。完善数据流转闭环机制,通过数据使用产生数据,同步反哺公共数据平台,促进数据体系更完善。
3.建设一体复用的应用支撑
构建生态开放的应用开发支撑体系,进一步提炼各业务领域的共性需求,充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消息服务、统一电子工单等公共组件库,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开发交付效率。
完善德清县域空间数字化平台“一库一图一工具箱”建设,开放以统一地图服务为核心的公共组件开发标准。深化空间技术应用,加快空间组件建设,集成打造组件丰富、特色明显、多方参与、利于创新的省市县共建共享的空间中心。
以统筹全县数字化应用为目标,完善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整合、打通项目立项审批评估、云资源申请、数据共享审核、安全防护监管、应用绩效评估等一系列功能,实现数字化应用一站式管理。建立数字化项目库与财政预算审批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联动更新机制,避免项目未批先建,杜绝重复建设。
专栏10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重点项目 |
公共数据平台优化。持续深化德清公共数据管理,结合数字化项目管理,理清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归集管理;同时协同省市共同完善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公共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围绕审批服务、执法监管、投诉举报、决策辅助、应急预警、综合治理等跨部门协同应用需求,结合我县德清地理信息、物联网感知等特色,建设各类专题数据库,完善数据共享模式,推进数据开放利用。强化数据应用管理,根据省相关标准,强化数据安全管控。 一体化资源管理系统。将镇、街道和部门的系统数据、组件等相对分散的数字资源综合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各地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数字资源申请管理入口,实现全县数字资源要素关联、过程检测、闭环管理、推动项目管理更精细、资源管理更集约、供需对接更敏捷、绩效评估更精准。 应用支撑能力建设。充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消息服务、统一电子工单等公共组件库。完善覆盖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五类主体信用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具有感知、分析、决策能力的信用智能服务,形成面向数字化改革全领域的“芯片式”公共信用产品智能化支撑。完善德清县域空间数字化平台“一库一图一工具箱”建设,开放以统一地图服务为核心的公共组件开发标准,实现空间资源要素“用”和“管”有机结合导向,统一对外提供空间治理综合分析和决策服务。继续深化德清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项目数字化应用一站式管理。 |
4.加强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
以“技术+制度”两轮驱动,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建立用于部门应用的数据脱敏库,推广内容分析技术、密码技术、数据防泄漏技术、数据脱敏技术和安全审计等数据安全技术。建立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完善数据供应链商安全监管机制、组织数据安全能力评估报备机制。
建立数据安全规程,落实数据安全保护分级机制,确立政务数据资产管理、用户访问权限管理、政务数据共享管理等工作规范,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安全自查、应急演练。建立符合国家、省、市要求的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开展政务系统安全建设,运用平台密码防护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加强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运用密码安全技术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建立一体化县域网络运维和安全运营中心,探索县域“安全大脑”落地。
5.建立统一健全的标准规范
建立富有德清特色、全国领先的专项工作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德清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依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发展规划与浙江省政府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的要求,整合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数字乡村、地理信息小镇、自动驾驶示范区等重点建设任务的现行标准,积极申报专项工作省级、国家级标准规范。
建立服务德清数字政府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以标准规范为抓手提升数字政府技术服务的质量。推进包括“一朵云”“一张网”等整体技术架构、电子签章等应用支撑、数据管理、交换、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等标准规范。加快推进业务流程、运营管理、管理评估等标准化建设,指导政府数字化改革各项工作的迭代升级、优化改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数字政府建设主要领导责任制,在德清县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组建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工作专班,推行“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方式,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协同机制。强化清单式闭环管理要求,完善谋划工作、实施举措、解决问题、反馈激励的工作闭环。
(二)健全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项目运营管理、数据安全保障等制度,围绕项目管理、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德清县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文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保护个人隐私,为数据在全社会范围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三)加强人才支撑
加大政府数字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建立数字政府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健全政府部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岗位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建立数字政府培训课程体系,制定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计划,持续提升数字化素养。
(四)优化要素配置
加大数字政府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强化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制定科学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项目经费与绩效评价挂钩。
(五)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应用效能和满意度水平。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典型应用,鼓励基层创新,建立容错和奖惩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惠民效果和群众评价检验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