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2-17910 | 发文时间: | 2022-12-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德政发〔2022〕28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政府办公室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高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府直属各单位:
《德清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22—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清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德清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22—2025年)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1 总则
1.1 规划背景
1.2 编制依据
1.3 规划期限和范围
2 现状与形势
2.1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和利用处置现状
2.2 一般工业废物产生和利用处置现状
2.3 近年成效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形势与压力分析
3 总体思路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
3.2 基本原则
3.3 主要目标与指标
4 重点任务
4.1 聚焦减量化,提升源头治理能力
4.2 聚焦资源化,提升综合利用能力
4.3 聚焦无害化,提升安全处置能力
4.4 聚焦体系化,提升收集运输能力
4.5 聚焦数字化,提升整体实战能力
4.6 聚焦精准化,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4.7 聚焦集成化,提升综合支撑能力
5 重点工程
6 保障措施
6.1 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污染防治责任
6.2 加大要素保障,完善各项制度
6.3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6.4 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
1总则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持续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利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有利于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高质量完成德清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本规划按照国家、浙江省、湖州市关于“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结合德清县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德清,系统性梳理德清县当前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现状,明确“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以及规划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德清县“十四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
(7)《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5月);
(8)《“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
(9)《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环固体〔2019〕92号);
(1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
(11)《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部令第23号);
(12)《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13)《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修订);
(14)《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方案的通知》(浙环发〔2021〕17号);
(1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2号);
(16)《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浙美丽办〔2022〕20号);
(17)《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2号);
(18)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1〕53号);
(19)《湖州市生产环境局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规划(2022—2025)>的通知》(湖环函〔2020〕30号);
(20)《湖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湖政办发〔2020〕18号);
(21)《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湖政办发〔2022〕4号);
(22)《湖州市生产环境局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2022年度湖州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通知》(湖环函〔2022〕30号);
(23)《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德政发〔2021〕9号);
(24)《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德政发〔2021〕22号);
(25)《德清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年限为2022年至2025年。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德清县全域。本规划数据统计对象为县域内工业企业。
2.1.1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
按类别分:2021年全县共产生工业危险废物约4.75万吨,共涉及20大类危险废物,其中,产生量排名前八
的依次是HW34废酸约1.86万吨、HW18焚烧处置残渣约0.92万吨、HW17表面处理废物约0.75万吨、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约0.31万吨、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约0.27万吨、HW49其他废物约0.18万吨、HW11精(蒸)馏残渣约0.15万吨、HW12染料涂料废物约0.14万吨,
占全县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96.80%;排名前五的危险废物占全县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86.95%。具体见表2—1。
表2—1 德清县2021年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分布情况
序号 | 危废类别 | 产生总量(吨) | 占比(%) | 备注(主要来源) |
1 | HW34 废酸 | 18639.96 | 39.2291 | 钢压延加工 |
2 | HW18焚烧处置残渣 | 9242.18 | 19.4508 | 全部为生活垃圾 焚烧飞灰 |
3 | HW17表面处理废物 | 7598.38 | 15.9913 | 金属表面处理 |
4 | 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 | 3076.02 | 6.4737 | 化学品制造 |
5 | 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 | 2746.02 | 5.7792 | 化学品制造 |
6 | HW49其他废物 | 1806.97 | 3.8029 | 主要为废包装物 |
7 | HW11精(蒸)馏残渣 | 1530.05 | 3.2201 | 玻璃制品制造 |
8 | HW12染料、涂料废物 | 1400.16 | 2.9467 | 家具制造 |
9 | 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 | 594.34 | 1.2508 | 机械加工 |
10 | 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 | 458.62 | 0.9652 | 金属表面处理 及热处理加工 |
11 | HW04 农药废物 | 217.82 | 0.4584 | 化学农药制造 |
12 | HW48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 | 134.00 | 0.2820 | 铜压延加工 |
13 | HW50废催化剂 | 20.46 | 0.0431 | 生物制药 |
14 | HW02医药废物 | 13.83 | 0.0291 | 生物制药 |
15 | HW31含铅废物 | 13.19 | 0.0278 | 金属废料和碎屑 加工处理 |
16 | HW16感光材料废物 | 10.64 | 0.0224 | 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
17 | HW23含锌废物 | 7.25 | 0.0153 | 金属表面处理 及热处理加工 |
18 | HW03废药物、药品 | 3.52 | 0.0074 | 中成药生产 |
19 | HW29含汞废物 | 1.62 | 0.0034 | 照明器具制造 |
20 | HW36石棉废物 | 0.66 | 0.0014 | 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 |
合计 | 47515.69 | 100 | / |
按区域分:2021年全县危险废物按镇、街道产生量排名从高至低依次为新市镇约1.60万吨、雷甸镇约1.24万吨、乾元镇约0.60万吨、钟管镇约0.44万吨、阜溪街道约0.33万吨、新安镇约0.24万吨、洛舍镇约0.19万吨、禹越镇约0.08万吨、康乾街道0.02万吨,莫干山镇、下渚湖街道、舞阳街道、武康街道产生量不足50吨。新市镇、雷甸镇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全县危险废物总量的59.78%,排名前五的占全县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88.63%。具体见表2—2。
表2—2 德清县2021年度各镇、街道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序号 | 地区 | 2021年危废产生量(吨) | 各镇、街道占比(%) |
1 | 新市镇 | 16030.17 | 33.74 |
2 | 雷甸镇 | 12397.00 | 26.09 |
3 | 乾元镇 | 5999.50 | 12.63 |
4 | 钟管镇 | 4359.01 | 9.17 |
5 | 阜溪街道 | 3303.34 | 6.95 |
6 | 新安镇 | 2362.75 | 4.97 |
7 | 洛舍镇 | 1919.32 | 4.04 |
8 | 禹越镇 | 841.85 | 1.77 |
9 | 康乾街道 | 244.11 | 0.51 |
10 | 莫干山镇 | 39.37 | 0.08 |
11 | 下渚湖街道 | 10.69 | 0.02 |
12 | 舞阳街道 | 8.19 | 0.02 |
13 | 武康街道 | 0.39 | 0.01 |
合计 | 47515.69 | 100 |
2.1.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2021年全县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总量约4.76万吨(含往年暂存量0.01万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2021年全县危废利用处置量约4.76万吨,危废利用量约3.55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74.58%,危废处置量约1.21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25.42%。
计算公式: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利用处置往年贮存量)×100%。
按利用处置去向,县内利用处置量约1.89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39.71%,委托县外市内利用处置约1.53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32.14%;市外省内利用处置1.20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25.21%;省外利用处置量约0.14万吨,主要为HW11煤焦油,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2.94%。
按类别分:2021年全县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排前五的依次是HW34废酸1.86万吨、HW18焚烧处置残渣0.92万吨、HW17表面处理废物0.76万吨、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0.31万吨、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0.27万吨,占全县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的86.55%。见表2—3。
表2—3 2021年各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单位:吨)
危废类别 | 产生总量 | 市内处置量 | 市外省内处置量 | 省外处置量 |
HW34 | 18639.96 | 18502.74 | 137.22 | / |
HW18 | 9242.18 | 9540.91 | / | / |
HW17 | 7598.38 | 1975.64 | 5543.76 | / |
HW06 | 3076.02 | 928.86 | 2146.78 | / |
HW13 | 2746.02 | 1451.63 | 1294.37 | / |
HW49 | 1806.97 | 894.34 | 889.75 | / |
HW11 | 1530.05 | 8.79 | 127.37 | 1446.01 |
HW12 | 1400.16 | 506.61 | 915.95 | / |
HW08 | 594.34 | 206.09 | 333.85 | / |
HW09 | 458.62 | 170.65 | 287.08 | / |
HW04 | 217.82 | / | 217.67 | / |
HW48 | 134.00 | / | 107.81 | / |
HW50 | 20.46 | / | 20.46 | / |
HW02 | 13.83 | 13.98 | / | / |
HW31 | 13.19 | 9.60 | / | / |
HW16 | 10.64 | 9.83 | 0.81 | / |
HW23 | 7.25 | 0.60 | 6.65 | / |
HW03 | 3.52 | 3.52 | / | / |
HW29 | 1.62 | / | 1.62 | / |
HW36 | 0.66 | / | 0.66 | / |
合计 | 47515.69 | 34223.78 | 12031.82 | 1446.01 |
按区域分:2021年全县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排前五的镇、街道依次为新市镇约1.63万吨、雷甸镇约1.24万吨、乾元镇约0.60万吨、钟管镇约0.43万吨、阜溪街道约0.33万吨。
2021年全县危险废物委托市外利用处置量合计约1.34万吨,占比利用处置总量的28.15%。其中,委托市外省内利用处置量排名前五的类别依次为HW17利用处置量约0.55万吨,HW06利用处置量约0.21万吨,HW13利用处置量约0.13万吨,HW12利用处置量约0.09万吨,HW49利用处置量约0.09万吨,占委托市外、省内利用处置总量的87.70%。具体见表2—4。
表2—4 2021年危险废物市内及市外省内利用处置情况
类别 | 对应产生量 (吨) | 市内利用处置量(吨) | 市外省内利用处置 (吨) | 市外省内利用处置占比(%) |
HW17 | 7598.38 | 1975.64 | 5543.76 | 72.95 |
HW06 | 3076.02 | 928.86 | 2146.78 | 69.79 |
HW13 | 2746.02 | 1451.63 | 1294.37 | 47.14 |
HW12 | 1400.16 | 506.61 | 915.95 | 65.42 |
HW49 | 1806.97 | 894.34 | 889.75 | 49.24 |
HW08 | 594.34 | 206.09 | 333.85 | 56.17 |
HW11 | 314.34 | 8.79 | 305.65 | 97.24 |
HW09 | 458.62 | 170.65 | 287.08 | 62.60 |
HW04 | 217.82 | / | 217.67 | 99.93 |
HW34 | 18639.96 | 18502.74 | 137.22 | 0.74 |
HW48 | 134.00 | / | 107.81 | 80.46 |
HW50 | 20.46 | / | 20.46 | 100 |
HW23 | 7.25 | 0.6 | 6.65 | 91.72 |
HW29 | 1.62 | / | 1.62 | 100 |
HW16 | 10.64 | 9.83 | 0.81 | 7.61 |
HW36 | 0.66 | / | 0.66 | 100 |
目前,德清县已建成2个危废综合利用项目,分别是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资源化利用15.5万吨废酸废碱及表面处理废物项目和浙江润淼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干法处理2.3万吨废铁质包装桶项目。
德清县现有1家危废收集单位,年收集贮存废矿物油(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0.5万吨、废铅酸蓄电池4万吨。
德清县现有1个小微企业危废收贮运中心——德清纳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1月10日,其获批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试点批复,编号为浙小危收集第00046号,可收集、贮存HW08、HW12、HW17、HW49 等17大类(80小类)危险废物,年经营规模1万吨,收集的危废转运至省内持证危废利用处置单位处理。
浙江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资源化利用0.2万吨废贵金属催化剂项目在建。
此外,湖州全市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还有11家,其中危险废物焚烧单位2家(其中1家同时具备医疗废物焚烧资质和危废填埋场)、综合利用9家,对应利用处置危险废物45大类。HW04农药废物、HW48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HW50废催化剂、HW29含汞废物、HW36石棉废物、HW11煤焦油目前湖州市内尚无处理能力。
2.2.1 一般工业废物产生情况
按类别分:2021年全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总计约50.92万吨,排名前五的类别依次为SW17可再生类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约为14.56万吨(主要为布料边角料、木材边角料、金属边角料、塑料边角料等)、SW02粉煤灰约11.60万吨、SW07污泥约8.14万吨、SW03炉渣约6.49万吨、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约4.06万吨(主要为塑粉、废石头、废砂、工业粉尘)。排名前五的占全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8.08%。具体见表2—5。
表2—5 2021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类别分布情况
(单位:吨)
序号 | 固废类别 | 产生总量 | 占比(%) | 备注(主要来源) |
1 | SW17可再生类废物 | 145577.87 | 28.5911 | 布料边角料、木材边角料、金属边角料、塑料边角料等 |
2 | SW02粉煤灰 | 116010.89 | 22.7842 | 热电联产 |
3 | SW07污泥 | 81409.61 | 15.9886 | 污水处理、纺织染整 |
4 | SW03炉渣 | 64941.17 | 12.7543 | 热电联产、工业炉窑 |
5 | 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 40565.41 | 7.9669 | 塑粉、废石头、废砂、工业粉尘等 |
6 | SW06脱硫石膏 | 18649.54 | 3.6627 | 热电联产 |
7 | SW01冶炼废渣 | 14749.25 | 2.8967 | 轴承制造、金属制品 |
8 | SW10磷石膏 | 11826.99 | 2.3228 | 非金属矿物制品 |
9 | SW15造纸印刷业废物 | 8348.99 | 1.6397 | 造纸印刷 |
10 | SW14纺织皮革业废物 | 4149.83 | 0.8150 | 纺织皮革 |
11 | SW13食品残渣 | 1926.61 | 0.3784 | 牲畜屠宰、豆制品制造 |
12 | SW16化工废物 | 1006 | 0.1976 | 医药制造 |
13 | SW11工业副产石膏 | 10 | 0.0020 | 水泥制品制造 |
14 | SW05尾矿 | 0.5 | 0.0001 |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
合计 | 509172.66 | 100 |
按区域分:2021年全县各镇、街道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排名依次为雷甸镇约13.32万吨、新市镇约9.90万吨、钟管镇约8.60万吨、阜溪街道约7.87万吨、乾元镇约5.24万吨、禹越镇约2.70万、新安镇约2.21万吨、洛舍镇约0.91万吨,下渚湖街道、康乾街道、莫干山镇、武康街道、舞阳街道产生量不足500吨。雷甸镇、新市镇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占全县一般工业固废总量的45.6%,排名前五的镇、街道占全县一般工业固废总量的88.23%。
2.1.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2021年全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量达到51.41万吨(含往年暂存量0.17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其中:利用量约51.25万吨,占利用处置总量的99.69%;处置量约0.16万吨,占利用处置总量的0.31%。
计算公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处置往年贮存量)×100%。
按利用处置去向,市内利用量约42.24万吨,占利用处置总量的82.16%;市外省内利用量约8.07万吨,占利用处置总量的15.70%;省外利用量约0.94万吨,占利用处置总量的1.83%。具体见表2—6。
表2—6 2021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序号 | 项目 | 数值 | 备注 |
1 | 产生量 | 50.92万吨 | |
2 | 利用处置量 | 51.41万吨 | 利用处置率100% |
其中: | 利用量 | 51.25万吨 | 占利用处置量99.69% |
其中:市内利用量 | 42.24万吨 | 占利用量82.42% | |
市外省内利用量 | 8.07万吨 | 占利用量15.70% | |
省外利用量 | 0.94万吨 | 占利用量1.83% | |
3 | 处置量 | 0.16万吨 | 占利用处置量0.31% |
其中:市内处置量 | 0.16万吨 | 占处置量100% |
按类别分:2021年全县利用处置的一般工业固废共涉及14大类,其中利用处置量排名前五的依次为:SW17可再生类废物12.58万吨、SW02粉煤灰11.60万吨、SW07污泥10.60万吨、SW03炉渣6.49万吨、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4.07万吨,占利用处置量的88.19%。
按去向分:SW17可再生类废物(主要为布料边角料、木材边角料、金属边角料、塑料边角料等)利用去向为再生资源公司、厂家回收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SW02粉煤灰主要利用去向为新型材料公司作为原料使用;SW07污泥类主要利用方式为厂内回用、堆肥、建材利用、热电厂掺烧等4种方式,其中:通过厂内回用、堆肥等方式处理占总污泥利用量的89%,建材利用占总污泥利用量约5%,热电厂掺烧约占总利用量的6%;SW03炉渣利用方式为建材利用。
2021年度一般工业固废市外省内利用处置量约8.07万吨,主要为SW17可再生类废物、SW02粉煤灰,主要去向浙江嘉兴、杭州;省外利用处置量约0.94万吨,主要为SW17可再生类废物、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去向为江苏连云港、无锡、常州、安徽铜陵。具体见表2—7。
表2—7 2021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量及占比表(单位: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类别 | 产生总量 | 利用处置量 | 市内利用处置量/占比% | 市外省内利用处置量/占比% | 省外利用处置量/ 占比% |
SW17可再生类废物 | 145599.46 | 125827.189 | 105310.26/83.69 | 17580.11/13.97 | 2936.819/2.33 |
SW02粉煤灰 | 116010.89 | 116010.89 | 85139.09/73.39 | 30871.8/26.61 | 0 |
SW07污泥 | 81409.61 | 105999.66 | 100909.96*/95.20 | 5069.7/4.78 | 20/0.02 |
SW03炉渣 | 64941.17 | 64941.17 | 58753.41/90.47 | 5887.76/9.07 | 300/0.46 |
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 40543.82 | 40726.94 | 30170.42/74.08 | 6121.16/15.03 | 4435.36/10.89 |
SW06脱硫石膏 | 18649.54 | 18643.08 | 18643.08/100 | 0 | 0 |
SW01冶炼废渣 | 14749.25 | 14707.8 | 4137.8/28.13 | 9045/61.50 | 1525/10.37 |
SW10磷石膏 | 11826.99 | 11826.99 | 11826.99/1 | 0 | 0 |
SW15造纸印刷业废物 | 8348.99 | 8329.99 | 3606.19/43.29 | 4693.8/56.35 | 30/0.36 |
SW14纺织皮革业废物 | 4149.83 | 4120.85 | 3630.56/88.10 | 291.44/7.07 | 198.85/4.83 |
SW13食品残渣 | 1926.61 | 1927.08 | 1806.58/93.75 | 120.5/6.25 | 0 |
SW16化工废物 | 1006 | 1006 | 1/0.1 | 1005/99.90 | 0 |
SW11工业副产石膏 | 10 | 10 | 10/1 | 0 | 0 |
SW05尾矿 | 0.5 | 0.5 | 0.5/1 | 0 | 0 |
合计 | 509172.66 | 514078.13 | 423945.83/82.47 | 80686.27/15.7 | 9446.03/18.4 |
注:*含往年暂存量。
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德清多措并举,在推进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源头减量技术改造、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完善工业固废收贮运体系方面取得成效:
全县共建成源头减量项目4个、固体废物收贮运中心2个、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9个、无废工厂5个。全面推广使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县内产废企业应纳尽纳,初步实现对工业固废企业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处置利用的全过程闭环式信息化管理。
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德清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行业整治、技术革新、设备研发等手段,先后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技改、生态除鳞技术推广应用、炉窑煤改气等,危险废物产生总量从2019年度的7.46万吨逐步下降到2021年度的4.75万吨,危废减量36%以上。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厂完成流化床排炉技改提高燃烧效率,结合垃圾分类减少入炉垃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从原先的3.21万吨降低到2021年度的0.92万吨,飞灰减量在70%以上;在全国率先突破无酸除鳞技术难题,推进生态除鳞,废酸年产生量从2.08万吨减量到目前的1.76万吨,危废减量在15%以上;原料替代促锅炉企业低碳升级,大力推进锅炉企业“煤改气”,2022年度九钢金属完成所有锅炉改造、才府玻璃完成1台锅炉改造,实现煤焦油减量约200吨。
二是完善工业固废利用处置体系,补齐工业固废处置短板。已建成1个一般工业固废
收贮运中心和1个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中心,构建“中心+点对点”工业固废利用处置体系,畅通工业固废利用处置渠道,2022年度一般工业固废中心累计服务约130家,累计安全收贮运危险废物约1800吨;危废收贮运中心累计服务约252家,累计安全收贮运危险废物约500吨;已运行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共8家,其中,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润淼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等2家危险废物利用企业,德清中能环境有限公司、德清永祥建材有限公司等2家污泥综合利用企业,浙江德清杭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德清泰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等3家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德清资源再利用基地等1座综合性填埋场,这些项目的运行,极大地提升了县内工业固体废物收、利用、处置能力。德清才府包装有限公司年处理18万吨废玻璃项目投产运营,构建完善了德清县废玻璃回收利用体系。
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联防联控。建成日处理500吨一般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补齐污泥处置短板,积极探索建立了全省首个污泥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7月与余杭市签订环境互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富足余量帮助周边地市解决污泥处置问题,优化区域固废处置利用和资源配置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2022年8月,德清、安吉、余杭、临平四地共同签订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协同领域、延伸协同深度,建立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水源地上下游补偿、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执法应急联动等五方面内容联防联控联治体系,统筹推进水、气、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2017年以来建设完成工业固废重点项目见表2—8。
表2—8 2017年以来德清县工业固废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2017—2022)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属类别 | 项目规模 | 建设(责任)单位 | 计划完成时间 | 完成情况 |
1 | 德清县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收集、贮存、运输,含铅废料收集、运输项目 | 危险废物 | 年处理4万吨废铅酸蓄电池、0.5万吨废矿物油、1万吨含铅废料 | 湖州德盈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 2017 | 实际建成无含铅废料收集、运输 |
2 | 钢材酸洗液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 危险废物 | 年处理废酸5万吨、废碱0.5万吨、 0.3万吨表面处理废物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 2017 | 已建成投产 |
3 | 浙江润森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2.3万吨/年废包装桶干法处理循环 利用项目 | 危险废物 | 一期年处理废包装桶0.7万吨 (干法处理) | 浙江润淼再生资源 有限公司 | 2019 | 已建成投产 |
4 | 浙江润森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2.3万吨/年废包装桶干法处理循环 利用项目 | 危险废物 | 年处理废包装桶2.3万吨 (干法处理) | 浙江润淼再生资源 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5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酸废碱及表面处理废物技改扩容项目 | 危险废物 | 年处理废酸10万吨、废碱0.5万吨、表面处理废物5万吨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6 | 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一体化中心 | 危险废物 | 年收集1万吨 | 德清纳海环境科技 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7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废酸10万吨、废碱0.5万吨、表面处理废物5万吨技改项目 | 危险废物 | 整治提升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 2022 | 已建成投产 |
8 | 德清永祥建材印染污泥1万吨/年,炉渣7万吨/年制砖项目 | 一般工业固废 | 年处理1万吨污泥、7万吨炉渣 | 德清永祥建材有限公司 | 2017 | 已建成投产 |
9 | 日处理500吨一般污泥干化 焚烧项目 | 一般工业固废 | 日处理500吨污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和一般工业污泥) | 德清中能环境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10 | 一般工业固废收贮运 一体化中心 | 一般工业固废 | 日收集200吨 | 湖州嘉骏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11 | 年处理18万吨废玻璃项目 | 一般工业固废 | 年处理18万吨废玻璃 | 德清才府包装有限公司 | 2020 | 已建成投产 |
12 | 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 利用项目 | 一般工业固废 | 年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 | 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 有限公司 | 2022 | 已建成投产 |
13 | 德清县资源再利用基地 | 综合性填埋场 | 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区设计总库容为17.3万m³,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库区设计总库容为144万m³,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库区设计总库容为48万m³ | 德清县建设发展集团 有限公司 | 2022 | 已建成投产 |
2.4.1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复杂,利用处置存在缺口
根据工业固废产生处置情况,一是一般固体废物方面,SW17可再生类废物(主要为废木皮、金属废料、废包装纸)、SW02粉煤灰、SW59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金属碎屑)、SW01冶炼废渣、SW03炉渣、SW07污泥市外利用处置量大,主要受市场价格影响。二是危险废物方面,HW17表面处理废物、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和HW11煤焦油,这3大类危险废物处置市外利用处置占比高,其中,HW17表面处理废物、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主要受市内现有利用处置方式限制以及市场价格影响,HW11煤焦油市内存在利用处置缺口。
2.4.2 源头减量化需加强、资源化利用层次较低
全县钢材深加工企业众多,废酸和表面处理废物在全县危废产生量占比仍较大,无酸除鳞技术取得技术突破,源头减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需进一步加强源头减量化工作。冶炼废渣、炉渣等废物利用水平不高,主要用于建材行业替代原料,利用方式单一,与新形势下固体废物领域环境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4.3 工业固废分拣能力不足,固废收贮运体系需完善
众多企业对一般工业固废的收集分类意识不强,收集能力不够,管理能力差,存在工业固废未规范分类、未及时收贮运问题。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工业固废收贮运体系,实现了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的收集贮存转运,但可再生类固体废物(废纸、废木皮、废塑料等)仍旧存在运往个体物资回收点等情况,存在监管盲区,需进一步完善系统化和专业化管理,完善固废收贮运体系,实现工业固废闭环监管。
2.4.4 飞灰资源利用成本高,资源化利用推动难度大
通过源头减量我县填埋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年产生量已从3.21万吨降低到目前的0.92万吨,难以继续源头减量,目前飞灰处置全部填埋利用,从飞灰利用技术和处置成本看,飞灰利用成本过高,约为填埋成本的三倍多,焚烧企业负担大,且全县水泥生产企业少,县内无水泥窑用于飞灰资源化利用;另外,我县投资建设新综合性垃圾填埋场于2021年投入使用,考虑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进一步综合考量。
2.4.5固体废物监管能力不足,日常监管体系需完善
德清县工业固体废物监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固废管理机构能力不足,目前基层人员为一对多的“倒金字塔”模式,身兼土壤条线、固废条线、辐射条线等多个条线工作,无专职人员,难以满足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要求;二是工业固废污染预警能力不足,较难满足工业固废污染防治需求,工业固废管理起步晚基础薄弱且隐蔽性高,难以被发现。近年来,德清县逐步加强危废产废企业监管,危废产生单位基本纳入固废平台监管,但仍有部分小微产危废企业未落实危废规范化管理。此外,一般工业固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固废监管体系尚存在较大欠缺,有待完善。
2.5.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近年来,德清县大力推行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基本平稳趋势,根据近年工业固废产生数据,并充分考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要求,预估2025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区间为55~60万吨。
表2—9 近三年工业固废产生情况
年度 | 2019 | 2020 | 2021 |
危险废物产生量(万吨) | 7.46 | 5.02 | 4.7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万吨) | 50.26 | 48.87 | 50.92 |
合计 | 57.72 | 53.89 | 55.67 |
2.5.2面临的形势
一是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要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环境监管持续加力,将有力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工作。2020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固废法》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提出建立健全全过程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制定管理台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等新要求,对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联防联控等制度建设要求,不断强化地方政府及产废企业等各方责任。同时,随着《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环办固体函﹝2020﹞270号)《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修订)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十四五”时期工业固体废物监管将进一步趋严。
二是环境经济政策惠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出台,从产品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加强信息公开等方面,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投融资机制等政策以及省内关于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环境管理要求文件的相继出台,环保产业市场不断壮大,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抓手。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浙美丽办〔2022〕20号)文件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要明显下降、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要明显提升,无害化处置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坚持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总目标为指引,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助推工业提质增效、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2.5.3压力与挑战
德清县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本县危废基本实现产处平衡,个别种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仍存在缺口;源头减量取得成效,仍需进一步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无害化末端处置项目的实施。其次,全县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统一收贮运体系已经形成,需进一步加强工业固废分拣能力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中心提质扩面。再次,工业固废监管能力不足,小微产废企业固废管理不规范,需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实现全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为我县创建全域“无废城市”打下夯实基础。
(1)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利用处置存在缺口、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式单一、分拣能力不足、飞灰资源化利用推动难度大、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快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县产业结构、区位特征和发展阶段,摸清工业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切实需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设定目标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措施。
(3)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贮运、利用与处置管理需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探索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协同转运、利用处置体系建设。
(4)坚持数字智治。全面应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督促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应纳尽纳,同时对涉危重点企业开展视频监控联网,实现固体废物高水平整体智治。
围绕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或负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保持现有水平。推动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末端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体系全域覆盖,工业固体废物数字化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推动预警能力建设,全面有效防控工业固废环境与安全风险的预警体系基本建成。结合“无废城市”建设,立足我县实际,制定德清县“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指标,具体见表3—1。
表3—1 德清县“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指标
类型 | 序号 | 指标名称 | 现状值 (2021年) | 规划值(2025年) |
源头减量 | 1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 | 负增长 | 零增长或负增长 |
2 |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 | 负增长 | 零增长或负增长 | |
资源利用 | 3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100 | 持平 |
无害处置 | 4 | 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 | 100 | 持平 |
5 | 完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含尾矿库)综合整治的堆场数量占比(%) | 2021年度无任务 | 完成年度目标 | |
精细管理 | 6 |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和电子运单互联率(%) | 100 | 持平 |
7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 | 100 | 持平 | |
8 | 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 达标 | 持平 |
指标对应计算公式: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当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一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一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100%。
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当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一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一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100%。
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当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0%。
4.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当年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量÷当年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100%。
5.完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含尾矿库)综合整治的堆场数量占比(%)=完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含尾矿库)综合整治的堆场数量÷需要开展综合整治的堆场总数×100%。
6.危废处置转移联单与电子运单互联率(%)=危废处置转移联单与电子运单互联数÷危废转移联单总数×100%。
7.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数量÷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总数×100%。
8.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抽查合格率=(经评估达标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数量+0.7×经评估基本达标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数量)÷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总数量。
1.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树立“低碳”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立项应充分考虑与已建项目资源耦合、与利用处置能力匹配,从严控制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处置出路难的项目上马。对已批复的利用处置项目和年产废量100吨以上的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纳入重点监管企业清单,依法落实工业危险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
2.有序推进企业源头减量。推进企业源头减量化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采取工艺设备改造、清洁能源使用、原料替代、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循环使用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到2025年,推广金属材料无酸表面处理项目,建成油漆车间改造项目1个、煤气发生炉改造
项目2个。
3.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绿色家居、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关注德清木皮和钢琴行业,推进绿色化升级改造,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引导企业使用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再生原料,提高源头替代使用比例,鼓励产废单位内部开展循环利用,协同“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与“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集团”建设。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以上。
1.推动重点领域建立循环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深化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持续推进废旧木材、废旧钢材等的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利用规模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进一步拓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现有水平。
2.实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攻坚行动。以废酸、废包装桶、含重金属废物为重点,督促县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提档升级,完成1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整治提升,筛选并重点支持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发展,推动相关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探索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拓宽工业危险废物利用渠道。
3.鼓励产废企业自建危废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具备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建设和规模经营。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已自建危废处置设施的产废企业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开展有条件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相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途径。
1.补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短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成覆盖全县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印染等工业污泥的利用处置体系,禁止原生污泥直接填埋。推动实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力争全县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占比不增加,逐步实现“趋零填埋”。
2.推进处置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利用处置骨干企业培育。对标“排放清洁、技术先进、外观美丽、管理规范”的要求,整合一批规模小、负荷低、附加值低的综合利用项目,淘汰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的利用处置设施,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档升级。到2025年,完成1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提档升级,努力打造1家省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领跑企业。
3.开展固体废物堆场治理。加强非正规倾倒点、填埋场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非正规倾倒点、填埋场长效监管机制,开展动态排查与分类整治,2021年度未排查发现工业固体废物非正规倾倒点,有效消除污染隐患。
1.规范工业固体废物收集体系建设。制定《德清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指南》,完善《德清县危险废物管理指南》,指导企业合规分类收集贮存工业固废。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一体化项目建设,扩大服务企业范围以及可统一收集的废物种类。推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一体化中心提质扩面,提升收贮运平台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营水平,目前实验室废物已纳入收贮运体系,下一步将覆盖范围向汽修行业等扩展延伸,到2025年,实现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运覆盖率100%。
2.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力构建以回收站点、分拣交易中心、回收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城市环卫网络、工业固废的“三网融合”。推进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园区内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协作,形成高效合理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园区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加强再生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市场发展。
1.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运用。加快推进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运用,针对县内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对其所有危险废物实行产生、收集、贮存、转运、利用处置全过程可追溯管控,实现“产生赋码、转移扫码、处置销码”一码溯源。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对象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和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抽样审计,加强闭环管理。聚焦固体废物“底数、流向”两个风险点,抓住“时间、数量”两个关键点。
2.深化拓展多场景应用。将全县涉工业固废单位纳入平台管理,对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构建可视化的“产废—转移—处置”全过程闭环监管数据网,通过“一码溯源”等进行全过程监管跟踪,实现危废管理全程可追溯、全程可留痕。充分应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危险废物贮存超期、联单签收异常、处置量负荷等问题,提升违法行为发现能力和跨部门管理协作能力,不断规范产废、运输、处置企业行为,结合企业自巡查等系统的应用,有效推动实现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全县非现场执法能力,全面实现执法数字化转型和执法形态蝶变。
3.强化从业人员信用监督。加大对违法企业和个人在信用、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联合惩戒,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深入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制度,加快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
危险废物治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全面推进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险增量扩面,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纳入污染环境保险投保企业名单。到2025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1.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危险废物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各类固体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贯彻落实“十四五”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纳入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针对金属表面处理、钢压延加工等重点行业及废酸、漆渣等重点危险废物产生行业制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规范重点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强化固体废物产生单位鉴别主体责任,根据危险废物鉴别程序和鉴别单位的管理要求,督促企业主动鉴别不明属性固体废物、副产品和中间产物,主动公开鉴别资料,加强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到2025年,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达标率达到100%。
3.探索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结合德清县实际情况,动态更新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在平台中严格执行管理计划、管理台账、申报、转移联单、经营情况报送等制度。
1.完善固体废物相关政策制度。落实浙江省《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方案》《德清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相关文件,集成已开展的有关循环经济、资源化利用、美丽乡村等方面改革和试点示范政策、制度与措施。进一步出台有关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规范性文件,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无废城市”创建创新机制有机融合,增强相关领域改革系统性、协同性和配套性。
2.加大固体废物先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依托科技发展等领域专项资金,加大对废旧动力电池、废酸、废水处理污泥等固体废物先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和协同技术攻关,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表面处理废酸等固体废物资源化等方面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以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研发攻关项目为载体,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核算研究。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
3.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优化市场营商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国有和民营龙头企业加大固体废物治理投入。落实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税收、价格、收费政策,加快建设工业固废收贮运站点,引入市场资源,形成适度竞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根据德清县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等情况,按照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体废物不出县”的原则要求,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15个重点工程。其中源头减量项目4个,收贮运体系建设项目4个,资源化利用项目5个,无害化处置项目2个。初步估算总投资金额为18.95亿元(不含已建成投产项目投资),项目建成后,基本能满足我县工业固废利用处置需求。具体见表5—1。
表5—1 “十四五”期间工业固废重点项目清单(2021—2025)
项目 类别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规模 | 建设(责任)单位 | 投资金额 | 完成年限 |
源头 减量 | 1 | 年产80台(套)金属材料无酸表面 处理设备及年无酸表面处理60万吨 金属材料项目 | 年产80台(套)金属材料无酸表面处理设备及年无酸表面处理60万吨金属材料 | 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5亿元 | 2022.12 |
2 | 炉窑煤改气项目(危废源头减量) | 工业炉窑煤改气 | 浙江才府玻璃有限公司 | 1.28亿元 | 2024.06 | |
3 | 炉窑煤改气项目(危废源头减量) | 工业炉窑煤改气 | 浙江九钢金属有限公司 | 700万元 | 已建成投产 | |
4 | 年产6000台大中型高空作业平台 | 油漆车间改造,改成喷粉车间 | 浙江鼎力机械有限公司(三期) | 4100万元 | 已建成投产 | |
资源化 | 5 |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搬迁入园项目) | 年综合利用5万吨表面处理废物、0.5万吨 废碱、年综合利用和处置10万吨废酸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万元 | 已建成投产 |
6 | 废贵金属催化剂及再生资源化项目 | 年综合利用2000吨废贵金属催化剂 | 浙江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4500万元 | 2022.12 | |
7 | 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项目 | 年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一期8000吨、二期22000吨 | 浙江立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 3.8亿元 | 一期已建成 二期2024.12 | |
8 | 固废循环综合利用设备制造及示范 应用项目 | 年处理木皮20万吨 | 聚农(湖州)新能源科技 有限公司 | 7.6亿元 | 一期2024.06 | |
9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涂料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 年资源化利用漆渣2万吨 | 德清水一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00万 | 2023.12 | |
收贮运体系 | 10 | 一般工业固废分拣综合利用项目 | 年收贮运10万吨 | 德清洁禹废旧物资回收 有限公司 | 300万元 | 2022.12 |
11 | 一般工业固废分拣综合利用项目 | 年收贮运10万吨 | 德清欣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200万元 | 2022.12 | |
12 | 一般工业固废分拣综合利用项目 | 年收贮运10万吨 | 湖州德欣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1700万元 | 2023.05 | |
13 | 德清县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治理 项目(工业固废收贮运中心) | 年收贮运7万吨一般工业固废和1万吨危险废物收贮 | 德清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4100万元 | 2023.12 | |
无害化 | 14 | 年回收5万辆废旧汽车智能化拆解 基地 | 年回收5万辆废旧汽车智能化拆解 | 浙江德清杭钢再生资源 有限公司 | / | 已建成投产 |
15 | 报废汽车拆解项目 | 年回收报废汽车6000辆 | 德清县茂源汽车设备回收 有限公司 | / | 已建成投产 |
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属地管理的监管体系,各相关部门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原则,有效担负起各自管理领域的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环保监管措施,着力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执法监督制度,督促企业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严格依法处置固体废物。
制定完善全县工业固废规范分类、收集、贮存及综合利用的配套政策文件,完善涉危险废物企业的管理指南和考核办法,利用好用地政策,把工业固废收运贮项目用地优先纳入土地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倾斜支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项目落地。
加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资金投入。积极推行绿色金融,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固废利用处置领域。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探索运用PPP等模式,让企业真正成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措施,普及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和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相关企业负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固废、综合利用的良好局面。对涉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和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培训,宣传贯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举办工业固废管理培训班。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善环境举报渠道,支持公众、社会团体、媒体等监督举报固体废物违法行为,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不断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人武部,
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