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赋能乡村治理高效协同 | |||
发布日期: 2022-07-20 来源:德清新闻网 | |||
5.61平方公里的五四村,全部“毫厘毕现”做成一个三维数字模型,随着鼠标滚动,可以看到村内的一砖一瓦,恍如就在现场……这个有点像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却有着应用于基层治理的现实价值,它也正成为德清基层治理现代化征程中的一个大招:数字孪生。 什么是数字孪生?简单来讲,就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克隆”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世界,且可对物理空间进行描述、诊断、预测、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交互映射。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要以数字孪生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水平,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我县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充分发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承载引擎,通过构建乡村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重大系统,以数字孪生赋能乡村治理高效协同。 能感知会思考让乡村治理更精准高效 对基层治理的各类需求进行实时响应,按需调用相关子系统业务能力,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协同联动和一网统管,这是建设数字孪生乡村的目的所在。 “他说自己‘双码’都正常,就没仔细看。”日前,莫干山镇何村村某民宿业主沈某在面对找上门来的民警时,支支吾吾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原来,一名江西籍游客在办理入住时,并未按照要求进行“湖州通”的扫码登记工作。 进入七月,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迎来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时期度假区民宿单日接待游客超9200人次。如此大的客流量,疫情防控压力可想而知,如何做到800余家民宿一户不落?依托辖区内安装的电子围栏,游客集中区域、人流态势、游客驻留时长、游客来源等信息得以一屏展现。每位流动人员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等信息都汇入“孪生空间”中,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可掌握全量信息。 走进我县每个行政村,都能看到电子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粗看,它是一张三维地图,实际上它是一个涵盖乡村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孪生模型。当乡村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复现,许多物理空间难以克服的问题就可以借助其“孪生兄弟”得到解决。 针对乡村区域面积大,各类地表变化问题难以精准发现的问题,我县通过统一采集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实现环境卫生、农田保护、私建坟墓、违章建筑、占用水域等9大场景智能发现、线下处理、线上反馈的“天巡地查”流程闭环。针对西部山区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我县通过20个火警监控点、89台山塘水库监测杆的数据实时采集,基于数字孪生底座的气象多源资料综合动态分析,实现对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及由此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靶向预警…… 以数字为基础,以模型为载体,助力乡村精准高效治理,数字孪生,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 惠及民生福祉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温暖 数字孪生空间,一端连接着政府治理,另一端则直接服务着广大村民。 “我体质不太好,每隔两天就要做一次检查,现在只要在这个仪器前坐两分钟,就能知道我是什么体质,该怎么调理,高科技是真方便!”在东衡村邻里中心,一台中医体质辨识仪已经成了村里老人们眼里的“明星”。仪器通过“望、闻、问、切”,为每一位使用过的老人自动建立健康数据库,大家从显示屏上就能看到各项身体健康数据,系统还能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老人潜在的健康风险,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养生、膳食、用药和生活的针对性指导。 同时,该系统还能提供村民预约转诊服务。“只要输入姓名就可以找到以前的信息,系统直接将需求反馈给我们,再将这些内容上报给上级医生。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病人也不需要来回折腾。”东衡村卫生室医生表示。 “作为一个基层治理的平台,首先要感知的是人心,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需求,都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化智能分析来进行感知,精准找到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痛点、堵点,从而精准施策、有效治理。”县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县数字孪生乡村建设中,每个应用场景都加入了需求采集模块,各个流程环节都设置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强化用户导向、需求导向,将基层治理中“由内而外”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成“由外而内”的需求发现模式。 老房子多存在安全隐患怎么办?乾元镇“危房监测”模块实时监测房屋状态,遇到突发情况自动报警。农村老人交通事故概率较高怎么办?禹越镇社会治理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事故易发点位一一上图,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防范巡查。夏季鱼塘容易发生缺氧浮头怎么办?钟管镇在鱼塘安装了水质监控、远程控制等智能设备,养殖数据一旦异常,监测器就亮起“红灯”…… 数字孪生带来的变化,让村民生活更便捷,也更有温度。 实时交互映射重塑乡村数字孪生空间 “数字孪生要的是主动采集、颗粒度细的数据,而不是以前常见的被动采集、颗粒度比较粗的数据,否则很难有这么逼真的效果。”县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孪生对数据质量要求严苛。 为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我县融合乡村建设7大类感知设备,包括30397路视频、825个污水监测点、2454个农业设备监测点等,实现对村情民生的“全天候监测、多维度记录”。同时,积极建立基于感知、研判、决策一体化的乡村大数据资源体系,同步打通58个部门数据,归集282类基础数据、579类GIS数据,为乡村治理提供完整系统的数据支撑。 数字孪生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概念,也考验着保障数据采集的体制机制。为此,我县还聚焦孪生乡村镜像、实时、互馈、全生命周期等特质,修订完善《德清县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德清县公共视频资源管理办法》,推行一数一源一标准,从源头上保障数据归集的实时鲜活。 “以前是工作催数据,现在数字孪生大大提升了我们平台数据供给、响应等能力,变成了数据催工作。”县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县将积极完善动态可视的乡村“孪生镜像图”,构建全领域数字化空间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实现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等动态呈现、精密智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