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3-02085 | 发文时间: | 2023-04-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德政办发〔2023〕12号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政府办公室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高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府直属各单位:
《德清县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31日
德清县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
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安委办〔2022〕48号)和《湖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湖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的通知》(湖安委办〔2023〕3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应急指挥工作水平,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聚焦聚力应急指挥场所、值班值守队伍、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预警信息、指挥保障力量、社会应急联动,全面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为我县加快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品质生活新城”提供坚强的应急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到2024年,县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场所全面达标、值班值守队伍更加专业、应急指挥数字化有效支撑、综合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精准、应急指挥技术保障坚强有力、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快速高效,有效实现应急指挥综合化、高效化、远程化和立体化,确保第一时间全面、直观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分析,第一时间作出高效、合理的应急反应处置。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标准化。按照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有关文件的要求,2023年8月底前,完成我县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指挥场所总面积不少于700平方米,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新区、各镇(街道)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设置,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1.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指挥大厅作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应急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指挥调度的核心场所,涵盖各项主要指挥功能,县应急指挥大厅面积约440平方米。应急指挥大厅配置大屏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视联网、无线通信网)、融合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UPS后备电源等子系统。(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2.应急值班室。设置应急值班室1间,满足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需求,接入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相关部门的灾害事故分析研判信息系统及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具备视频会议室功能。应急值班室外部设置明显的标识,名称为“应急值班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3.会商室。会商室作为县委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专家等进行视频会商与研判的场所,在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具备独立指挥调度功能(可兼作第二指挥室),会商室面积约120平方米。会商室设置大屏并接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专业扩声发言系统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4.其他相关场所。新闻发布室,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场所,满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媒体记者采访等功能;值班休息室,满足平时值班人员和启动应急响应时进驻人员休息需要,具备卫浴等功能;技术保障用房,包括设备机房、音控室、UPS蓄电池室、应急装备储存室等。设置其他备用房,作为防汛防台应急响应等应急期间其他各组别、各有关部门进驻人员工作用房。(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二)推进值班值守队伍专业化。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业务培训,实现专业化值班,力求业务熟练、队伍稳定,不断提高值班业务能力和水平。
1.落实专业化值班。结合我县实际,争取到2023年12月底前实现专业化值班。加强值班力量,加大专职值班人员配比,实行“1+1+X”模式(即1名值班领导,1名值班长,X名专业值班人员),由专业值班人员负责日常系统登录、信息接收和设备操作,负责起草突发事件信息和紧急公文流转,值班长和值班领导负责审核突发事件信息、组织事态研判等重要工作,保证值班值守质量。(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2.开展值班业务培训。2023年6月底前,制定值班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常态化值班值守、应急处突及相关业务系统和单兵、布控球设备应用等培训,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水平、岗位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创新培训方式,2023年3月底前,对新进人员通过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应知应会”模块开展培训,以尽快熟悉值班业务;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活动前的应急值班值守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重要时期值守任务。(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3.健全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全面加强值班值守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值班值守、交接班、信息报送、会商研判、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到2023年6月底前,建立一套完备的值班值守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资料归档,做到一事一档,电子档、纸质档需同时保存,实施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三)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加强应急指挥数字化建设,汇集相关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和视频资源,提高可视化装备覆盖率,力求信息汇聚、全域可见,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
1.推动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共用。2023年12月底前,依托德清县公共数据平台,汇集公安、自然资源、建设、交通、水利、综合执法、农业农村、气象、消防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着力提升风险感知和指挥调度能力,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商务局、县大数据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2.提升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加强统筹指导,2023年6月底前,建成综合性应急指挥系统,并且不断迭代升级,重点完善信息收集、风险研判、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火点卫星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防汛防台在线等各类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规范化、流程化,有力提升应急指挥能力。(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商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3.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加强可视化装备建设,重点向基层延伸,2023年12月底前,偏远镇街单兵/布控球配备100%全覆盖,提高工业园区、多灾易灾镇街高空瞭望视频覆盖率,确保实现遇到突发事件30分钟内上传现场画面的目标。2024年6月底前,推进370M窄带无线通信等系统建设,配置无人机、通信指挥车等设施设备,提高极端天气下的可视化通信保障能力。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对接,2023年6月底前,实现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119等突发事件警情、防汛防台等视频资源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音视频等数据联通共享。(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高新区、各镇(街道))
(四)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归集和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精准到达,力求业务协同、精准高效,确保快速响应和联动。
1.实现全灾种预警信息归集。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综合执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对接,2023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险、企业安全风险等多灾种数据整合和风险识别,实现不同灾种预警信息的快速有效汇聚。(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2.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在接到红色或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后,应急管理、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行业部门按照《德清县山洪灾害预警发布实施细则(试行)》(德政防指办〔2022〕2号)、《关于强化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德应急发〔2022〕13号)相关要求,通过浙政钉、电话等不同方式及时“叫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镇(街道)负责人,既要“叫应”又要“叫醒”;2023年6月底前,进一步健全完善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针对强降雨、雷雨大风、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不同类别预警信息,提前编制叫应方案,向相关人员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发布及时、精准、高效。(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执法局)
3.构建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023年12月底前,进一步推动县级层面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县、镇、村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扁平化传播,确保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户到人。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作用,2023年6月底前,协同县新闻中心等单位健全完善高级别预警与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向受影响区域群众特别是台风洪涝灾害多发易发区域群众全覆盖广播,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基层防汛责任人“六问”抽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灾害防范到岗到人。(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新闻中心)
(五)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通过设备改造、加强合作、实战演练等方式,有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力求优势互补、保障有力,为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1.提升硬件保障水平。充分考虑汛期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环境下维持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2023年12月底前,应急指挥大厅实现电源、音视频、电脑主机等双备份,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实战性和可靠性。2023年6月底前,建立重点时期保障机制,防台防汛期引入电力、通信运营商等专业力量,提供可靠电力和通信保障。(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
2.强化技术力量保障。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电力、铁塔等公司和无人机专业服务队伍等合作,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与相关单位工作对接,落实技术队伍力量,确保24小时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支撑服务保障;加强应急管理部门自身技术人员培养,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专家保障。(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
3.加强日常演练和抽查。经常性开展双盲演练,模拟极端天气应急指挥场所断网、断电、断通讯等特殊情况,2023年12月底前,协调国家电网和通信运营商安排应急供电、应急通信保障车辆,通过实战演练持续改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可视化演练检查抽查,提高指挥调度人员业务水平,熟悉使用各类可视化装备,确保可视化指挥调度联通率100%、30分钟响应率100%、连线质量达标率100%。(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高新区、各镇(街道))
(六)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协同推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力求信息共享、反应灵敏,提升突发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1.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2023年6月底前,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健全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以110接警平台为依托,2023年12月底前,构建以政法委、公安、应急、卫健、消防等为主要单位的应急联动领导组织和调度体系,确保110、119、120平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统筹推动各部门高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逐步推动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共享119接处警电话。(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2.强化上下联动。2023年6月底前,充分发挥“省应急处突系统”作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启动相应机制,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紧密配合,高效处置。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做好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超过我县处置能力时,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调派专家、救援队伍、应急物资,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应急指挥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县应急委成员单位)
3.强化邻市边际跨区域联动。落实长三角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与毗邻市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森林防灭火数字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探索与相邻县(市、区)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利用最大化。(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张文斌
副组长:许晓杰(县政府办公室)
陈旭明(县委政法委)
陈海松(县社会治理中心)
吴尧(县应急管理局)
高钺(县公安局)
沈忠(县财政局)
邱芳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唐捷(县建设局)
杨剑炜(县交通运输局)
侯海明(县水利局)
陈杨名(县农业农村局)
何爱芬(县卫生健康局)
谈国明(县综合执法局)
金斌(县大数据局)
李洪权(县气象局)
李平(县消防救援大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应急管理局,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以及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相关事宜。
五、工作步骤
结合我县实际,合理规划、全力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于2023年3月启动,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一)组织部署阶段。2023年3月底前,成立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我县灾害事故特点,研究制定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全面部署,分解任务,完成建设前期相关准备,并将建设方案报市应急管理局审核。
(二)集中推进阶段。2023年12月底前,按照建设方案和建设时间表,挂图作战,倒排任务,围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推进,确保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应急指挥能力有明显提升。
(三)评估验收阶段。2024年1月底前,对照验收标准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形成建设成果材料上报市应急管理局;3月底前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初验,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组织整改推进,合格后报省应急管理厅复核验收。具体初验和复核办法由省应急管理厅另行制定。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6月底前,全面开展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总结,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应急指挥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县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落实。县应急管理部门每月中旬要向市应急管理局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精心组织,加强联动。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整体建设方案,明确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人、建设措施、建设时限,按计划有序推进,特别是要组织骨干力量,对重点建设任务进行攻坚。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县应急管理部门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信息资源等方面支持,积极构建“大应急”工作体系。
(三)强化考核,全面提升。各有关单位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情况将纳入相关责任制考核内容,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考核、检查。各有关单位要注重挖掘典型、发现亮点,及时提炼经验,以规范化建设实际成效带动应急指挥整体工作提升,形成具有德清特色的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体系。
附件:德清县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
附件
德清县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 项目 | 任务 | 任务要求 | 完成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推进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标准化 | 应急指挥中心场所 | 推进我县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县应急指挥中心场所设在县社会治理中心,总面积不少于700平方米。高新区、各镇(街道)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设置. | 2023年8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
2 | 应急指挥大厅 | 应急指挥大厅涵盖应急指挥调度各项主要指挥功能,面积约440平方米。 | 2023年8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 |
应急指挥大厅配置大屏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视联网、无线通信网)、融合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UPS后备电源等子系统。 | 2023年8月底前 | ||||
3 | 应急值班室 | 应急值班室外部设置明显的标识,名称为“应急值班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 2023年8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 |
满足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需求,接入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相关部门的灾害事故分析研判信息系统及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具备视频会议室功能。 | 2023年8月底前 | ||||
4 | 会商室(第二指挥室) | 会商室设置大屏并接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专业扩声发言系统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具备独立指挥调度功能。 | 2023年8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 |
5 | 其他相关场所 | 设置新闻发布室,满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媒体记者采访等功能。 | 2023年8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大数据局 | |
设置值班休息室,满足平时值班人员和启动应急响应期间进驻人员休息需要,具备卫浴等功能。 | 2023年8月底前 | ||||
设置技术保障用房,包括设备机房、音控室、UPS蓄电池室、应急装备储存室等。 | 2023年8月底前 | ||||
设置其他备用房,作为防汛防台应急响应等应急期间其他各组别、各有关部门进驻人员工作用房。 | 2023年8月底前 | ||||
6 | 推进值班值守队伍专业化 | 落实专业化值班 | 结合我县实际,落实专业化值班。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 |
加大专职值班人员配比,实行“1+1+X”模式(即1名值班领导,1名值班长,X名专业值班人员),由专业值班人员负责日常系统登陆、信息接收和设备操作,负责起草突发事件信息和紧急公文流转,值班长和值班领导负责审核突发事件信息、组织事态研判等重要工作,保证值班值守质量。 | 2023年12月底前 | ||||
7 | 开展值班业务培训 | 制定值班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常态化值班值守、应急处突及相关业务系统和单兵、布控球设备应用等培训,至少每月组织一次。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 | |
创新培训方式,对新进人员通过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应知应会”模块开展培训,使新进人员尽快熟悉值班业务。 | 2023年3月底前 | ||||
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活动前的应急值班值守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重要时期值守任务。 | 2023年3月底前 | ||||
8 | 健全完善值班值守制度 | 全面加强值班值守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值班值守规章制度汇编。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 | |
上墙制度: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工作职责、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各类登记本:值班安排表、值班记录本、交接班记录本、常用工作指南等。 | 2023年6月底前 | ||||
做好台账资料归档,做到一事一档,电子档、纸质档需同时保存,实施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 | 2023年6月底前 | ||||
9 | 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 | 推动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共用 | 依托德清县公共数据平台,汇集公安、自然资源、建设、交通、水利、综合执法、农业农村、气象、消防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商务局、县大数据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
10 | 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 | 提升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 | 建成综合性应急指挥系统,并且不断迭代升级,重点完善信息收集、风险研判、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火点卫星监测、省静止卫星林火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防汛防台在线等各类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规范化、流程化,有力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商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
11 | 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 | 加强可视化装备建设,重点向基层延伸,偏远镇街单兵/布控球配备100%全覆盖,提高工业园区、多灾易灾镇街高空瞭望视频覆盖率,确保实现遇到突发事件30分钟内上传现场画面的目标。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高新区、各镇(街道) | |
推进370M窄带无线通信等系统建设,配置无人机、通信指挥车等设施设备,提高极端天气下的可视化通信保障能力。 | 2024年6月底前 | ||||
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对接,实现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119等突发事件警情、防汛防台等视频资源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音视频等数据联通共享。 | 2023年6月底前 | ||||
12 | 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 | 实现全灾种预警信息归集 | 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综合执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对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险、企业安全风险等多灾种数据整合和风险识别,实现不同灾种预警信息的快速有效汇聚。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
13 | 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 | 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 | 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在接到红色或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后,应急管理、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行业部门按照《德清县山洪灾害预警发布实施细则(试行)》(德政防指办〔2022〕2号)、《关于强化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德应急发〔2022〕13号)相关要求,通过浙政钉、电话等不同方式及时“叫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镇(街道)负责人。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执法局 |
针对强降雨、雷雨大风、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不同类别预警信息,提前编制叫应方案,向相关人员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发布及时、精准、高效。 | 2023年6月底前 | ||||
14 | 构建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 | 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县级层面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县、镇、村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扁平化传播,确保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户到人。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新闻中心 | |
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作用,协同县新闻中心等单位健全完善高级别预警与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向受影响区域群众特别是台风洪涝灾害多发易发区域群众全覆盖广播,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2023年6月底前 | ||||
加强对基层防汛责任人“六问”抽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灾害防范到岗到人。 | 长期 | ||||
15 | 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 | 提升硬件保障水平 | 充分考虑汛期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环境下维持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应急指挥大厅实现电源、音视频、电脑主机等双备份。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社会治理中心、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 |
建立重点时期保障机制,防台防汛期引入电力、通信运营商等专业力量,提供可靠电力和通信保障。 | 2023年6月底前 | ||||
16 | 强化技术力量保障 | 加强与地方通信运营商、电力、铁塔等公司和无人机专业服务队伍等合作,落实技术队伍力量,确保24小时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支撑服务保障。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 | |
加强应急管理部门自身技术人员培养,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专家保障。 | 2023年6月底前 | ||||
17 | 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 | 加强日常演练和抽查 | 经常性开展双盲演练,模拟极端天气应急指挥场所断网、断电、断通讯等特殊情况,协调国家电网和通信运营商安排应急供电、应急通信保障车辆,通过实战演练持续改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供电公司、电信德清分公司、移动德清分公司、联通德清分公司,高新区、各镇(街道) |
指挥调度人员熟悉使用各类可视化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可视化演练(县级每月可视化演练不少于2次)。 | 2023年6月底前 | ||||
遇到突发事件,相关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携带可视化设备赶到现场,30分钟内将现场画面传送到省厅应急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100%连线成功、100%三十分钟响应、100%连线质量达标。 | 长期 | ||||
18 | 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 | 强化部门联动 | 积极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健全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
以110接警平台为依托,构建以政法委、公安、应急、卫健、消防等为主要单位的应急联动领导组织和调度体系,统筹推动各部门高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 | 2023年12月底前 | ||||
逐步推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共享119接处警电话。 | 长期 | ||||
19 | 强化上下联动 | 充分发挥“省应急处突系统”作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启动相应机制,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紧密配合,高效处置。 | 2023年6月底前 | 县应急委成员单位 | |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切实做好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 | 长期 | ||||
20 | 强化邻市边际跨区域联动 | 落实长三角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与毗邻市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森林防灭火数字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 | 2023年12月底前 | 县应急管理局 | |
探索与相邻县(市、区)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利用最大化。 | 长期 |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