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市场经营主体突破7万户 | |||
发布日期: 2023-08-10 来源:德清新闻网 | |||
县市场监管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县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73415户,同比增长15.46%,其中在册个体工商户51390户,同比增长18.48%;新设经营主体6460户,同比增长20.25%,其中新设个体工商户4829户,同比增长30.16%;注销企业491户,同比下降32.65%。半年度经营主体培育五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体现了我县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 当前,德清常住人口约为65万人,这就相当于平均每9个德清人中就有1个“老板”。而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经营主体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占比超过30%,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重点产业企业增幅明显,结构优化成效突出。 急企所急 “三必访”服务常态化 “多亏县市场监管局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不然企业就打算注销了。”湖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户德清的杭资企业,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研发。这两年由于经营困难,企业负责人正在考虑是否要注销企业。 在对县内企业登记服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留意到了该企业,立刻为其提供税务优惠、创业补贴等相关政策,同时联系当地市场监督所和镇街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工作人员三天两头往企业里跑,帮我们联系部门、整理资料,这样的服务着实让我们心里觉得暖洋洋的。”公司董事长表示,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坚定了谋发展、快发展的决心。 用心服务,贵在坚持。今年以来,我县围绕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总体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建立健全经营主体登记服务“三必访”制度,即对新设企业回访、注销企业问询、迁移企业恳谈。 “企业发展亟待解决技术性人才缺口问题!”新安镇太平桥工业园区内的两家新设企业不约而同在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提出了一个共性问题。为此,相关部门立刻将办公室搬到了企业现场进行交办,迅速敲定加快培养本地人才、组团招人等措施。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近年来,我县在及时高效解决好经营主体各种具体问题的同时,还对需要面上推动解决的问题,实行销号制度,推动“三必访”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努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的最强“利器”。 便利于民 打造“全县域通办”模式 近日,县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了解到姚女士想开一家水果店,但是经营场所在乾元镇,准备前往乾元市场监管所办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现在已经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全县域通办’,通过‘浙里办’提交网上申请即可‘异地’办营业执照。”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审核和公章刻制,一份“异地”营业执照顺利送到姚女士手中。“真没想到这么方便!节省了好多时间。” 此前,由于受到经营主体所属地管辖相关规定的限制,各基层市场监管所只能向辖区内的申请人提供业务办理,经常出现往返跑、跑远路的情形。今年1月1日起,我县创新打造个体工商户“全县域通办”模式,“就近受理、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就地发照”为主要内容的注册登记新举措,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发放“异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17张。 此外,自2022年起,我县市场监管局以市场准入便利化为主要目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通过营业执照归集各类许可证信息,减少审批发证,推进电子证照应用。从制度和办事方式上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证照分散办、群众多趟跑、证照发放多”的问题,打破了企业“准入不准营”“拿照容易开业难”问题,不断激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 一揽子政策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出台新一轮承租国有市场经营用房的减租政策,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减免承租经营户租金;加强融资服务,为全县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积极参与非公党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眼下,“拼经济”热潮涌动,我县不断“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树立经营主体信心。县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促进市场经营主体提能升级若干措施》,更是以政策“红包雨”推动企业驶向发展“快车道”。 “我代表‘个体户’竖大拇指点赞。”政策措施好不好,经营主体说了算。今年,我县创新推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措施,帮助个体户稳定生产经营。同时,对新产业新业态个体户选优拔尖培养,鼓励转型升级,俞德明就是受益者。 2016年,俞德明在钟管镇设立了一家钢琴厂,是较早一批从事钢琴产业的经营者。随着德清钢琴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俞德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工作人员在走访时提出让其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建议。“很多大企业订单和招标项目均需企业资质。”通过“个转企”窗口,俞德明顺利拿到了转型为企业的公司执照,并入驻东衡众创园(钢琴小镇)。 在德清,一系列政策正逐步落地。一桩桩、一件件为企业发展带来红利和动力的事例,也印证着德清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改变与成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