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4-06077 | 发文时间: | 2024-12-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来源: | 民政局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民政局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一)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1.“弱有众扶”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打造1+3+N助联体品牌示范带,迭代升级“两库”建设。扎实推进善居工程,实施家居环境改造70户,家电配置200户。实施困难群体“造血工程”,“甘露育苗”护航全县230名困难家庭儿童成长,“植木成才”为困难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护林颐养”解决困难对象社保参保问题。开展“联益企”守护当“夏”项目,为2340户困难家庭派送清凉包。
2.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持续拓展。调整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出台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三年行动方案,为100名困境儿童实施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和干预。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六一主题活动,全县71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建成县级精康服务中心1个、区域性康复驿站13个,服务600余人次。构建大社救数字协同体系,解决重复发放、应享未享、潜在帮扶对象主动发现难等问题。
3.慈善助力三次分配成效明显。开展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慈善一日捐”,创新慈善收款码,打造“德益+”共富品牌,营造“人人慈善”氛围。落实“慈善中国”和“浙里有善”平台信息公开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增基金会1家、慈善组织3家,慈善信托达300万余元。启用县级慈善教育基地,创建慈善文化实践基地32家。落实慈善资金4249万元,实施助困、助学、助医等40个项目。开展与小金县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帮扶项目4个。
(二)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要,升级幸福养老“服务圈”
1.设施围绕老人建,让老年人养老安心。实施幸福颐养民生实事,改造县社会福利院,新改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家,优化提升康养床位50张,安装智能无感终端26台。启动特困供养人员“一院供养”工作,转移67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星级评定,根据评定发放补助,治理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整治消防不达标养老机构,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提升改建。医康养联合体实现全覆盖,相关工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
2.服务围绕老人转,让老年人照护省心。高质量完成民政部家床试点,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78张,上门服务556人次。以推动家装消费换新为目标,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助餐点位35个,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助餐人次达117.09万。与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爱心卡”和“老有康养”优享工程。落实养老护理员特岗津贴,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09人,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护理员24.68人。
3.活动围绕老人办,让老年人生活舒心。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敬老月”活动,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重阳节活动获央视多个栏目报道。抓住“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打造个性化“银龄工坊”。发挥县老年活动中心“火车头”作用,将“幸福月月生日会”“银龄乐享汇”等品牌活动推广到全县。承办省级银龄康养莫干山研讨会,阜溪街道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三)创建社会组织德清样板,下好社会治理“一盘棋”
1.聚焦政治引领,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水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社会组织对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引》,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功能作用发挥。发挥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清廉社会组织建设,获省级第二批清廉社会组织百家示范案例。落实《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相关审核机制,把好“关键少数”政治素质关。
2.聚焦赋能培优,持续增添社会组织发展动能。开展第十二届公益创投活动,筹集173万元资金,开展公益服务项目38个。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16场,从项目设计、内部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深化社会组织品牌建设,阜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获省级品牌社会组织称号。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新增5A级5家、4A级2家、3A级5家。
3.聚焦规范建设,持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落实社会组织负责人任前公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行政许可联审制度。深入推进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省级试点,深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规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模板11项,出台关联交易管理指引。制定僵尸型社会组织退出操作规程,发布全县社会组织“三色”预警监督检查亮牌公告2期,探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绩效评估。
(四)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盼,优化社会服务“生活圈”
1.基本殡葬服务保障身后无忧。加快推进殡葬设施提升项目,建设镇级纪念堂2家,实施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五个一”,新安镇永安堂、下渚湖和睦村综合节地生态墓园获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实现全流程免费,县级微改革项目身后一件事涉财查询已反馈1010人,涉及总金额1699.82万元。平安有序完成清明、冬至祭扫,获浙江卫视和央视新闻报道。
2.婚姻礼俗改革助力引才留才。高分通过省级婚俗改革试点验收,入选省级婚俗改革文明简约“甜蜜经济”试点县。积极打造“姻有德、缘自清”婚俗改革品牌,举办“德天独厚 清爱人才”人才集体婚礼,提升户外颁证基地,建设婚俗馆、婚俗文化展示体验馆,打造村婚俗文化示范村。积极开展婚俗新风“五进”活动,镇(街道)婚姻家庭辅导驿站服务延伸至村(社区),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完善婚姻家庭辅导长效机制,办理结婚登记1588对。
3.地名文化管理赓续历史文脉。积极探索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创建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设置乡村门牌2978块,乡村道路上图741条。迭代升级数字门牌,拓展助企模块。围绕“地名惠农服务”,推出地名标志农产品认定制度,建立地名标志农产品保护名录,加强地名标志农产品宣传推广。丰富地名文化载体,打造地名特色文化村落,建设地名文化长廊,编纂《德清地名记忆》。相关工作获民政部发文全国推广(全省仅2个)。
4.水库移民后扶促进和谐致富。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年度复核工作,直补移民4742人。实施2024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3个。深入开展“入千访万、话家常、办实事”活动,其中走访三峡移民2083人次、帮扶148人次,投入帮扶资金22.72万元。定期对水库移民情况进行全面排摸,做好政策宣传,持续做好排忧解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