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 330521/2024-00709 | 发文时间: | 2024-02-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来源: | 德清县财政局 | 发布机构: | 德清县财政局 |
单位地址: | 联系电话: |
一、关于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执行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发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8502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科目情况如下:
(1)增值税323486万元,增长44%,主要由于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大。
(2)企业所得税106795万元,下降20.4%。
(3)个人所得税58044万元,下降12%。
(4)资源税2800万元,下降16.4%,主要由于当年有部分矿业停产。
(5)城市维护建设税29428万元,增长6.8%。
(6)房产税41376万元,增长11%。
(7)印花税16456万元,增长32.2%,主要由于申报方式从汇总申报改为明细申报。
(8)城镇土地使用税20404万元,增长4.3%。
(9)土地增值税-3642万元,下降108.7%,主要由于当年房地产项目清算退税。
(10)车船税5590万元,增长0.5%。
(11)耕地占用税6669万元,下降32.1%,主要由于当年土地出让交易量减少。
(12)契税54394万元,下降17.8%,主要由于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
(13)环境保护税402万元,增长103%,主要由于施工扬尘和堆场扬尘开征环保税。
(14)专项收入57017万元,增长88.3%,主要由于今年两项计提收入较上年增加。
(1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6336万元,下降55.1%,主要由于耕地开垦费收入较上年减少。
(16)罚没收入9907万元,下降23.4%,主要由于上年法院刑事涉黑案件追缴违法所得和罚金金额较大。
(1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01033万元,增长54.5%,主要由于矿业权出让收益增加。
(18)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265万元,下降22.4%,主要由于上年有经济适用房出售。
(19)其他收入456万元,下降7.2%。
2.支出执行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53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8%,同比增长5.9%。分科目支出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5562万元,增长16.2%。
(2)国防支出1136万元,下降29.8%,主要由于省补助支出减少。
(3)公共安全支出68448万元,增长10.8%。
(4)教育支出161747万元,增长5.9%。
(5)科学技术支出65224万元,增长26.1%,主要由于支出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支出增加。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5747万元,下降5.6%。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048万元,增长10.5%。
(8)卫生健康支出87859万元,下降12%。
(9)节能环保支出8714万元,下降50.9%,主要由于上年镇(街道)环东苕溪水源地生态支出、环境保护专项支出、污水零直排等项目支出较大。
(10)城乡社区支出61809万元,下降16.3%。
(11)农林水支出89554万元,增长0.9%。
(12)交通运输支出63820万元,下降5.0%。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74998万元,增长80.1%,主要由于部分政策兑现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33万元,下降23%,主要由于外贸政策兑现资金减少。
(15)金融支出3155万元,增长35.4%,主要由于金融发展专项政策兑现支出较上年增加。
(16)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577万元,下降1.3%。
(17)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0894万元,增长19.9%,主要由于矿产资源长效管理及全域土地整治项目支出较上年增加。
(18)住房保障支出5548万元,下降25%,主要由于上年公积金中心房产交易费用安排支出2000万元,为一次性因素。
(1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456万元,下降16.4%。
(20)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504万元,增长14.8%。
(21)债务付息支出26434万元。
(22)债务发行费用支出67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各项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转结余、调入资金等因素,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79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下降26.1%。政府性基金收入分科目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0101万元,下降8.0%。
(2)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790万元,下降4.1%。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43016万元,下降24.2%,主要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房地产行业下行,土地出让交易减少。
(4)彩票公益金收入1490万元,增长41.3%,主要由于今年彩票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301万元,增长0.5%。
(6)污水处理费收入7337万元,上年无此收入。
(7)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956万元,下降82.6%,主要由于土地指标费所列科目调整。
2.支出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3487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2%,下降18%。政府性基金支出分科目情况如下:
(1)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支出7万元,为上级补助支出。
(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992万元,下降4.7%。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23982万元,下降36.7%,主要由于按收入情况减少支出安排。
(4)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5033万元,下降27.1%,主要由于老旧小区支出较上年减少。
(5)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5994万元,上年无此支出。
(6)污水处理费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4000万元,增长16.7%。
(7)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安排的支出18万元,与上年持平。
(8)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230万元,增长4.6%。
(9)民航发展基金支出197万元,与上年持平。
(10)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支出457875万元,增长35%,主要由于其他地方自行试点专项债券收入增加。
(11)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524万元,增长11.9%。
(12)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支出23609万元,增长90.0%。
(13)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10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53480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万元,为上级补助支出;调出资金5348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6556万元,增长3.8%。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0399万元,增长2.7 %,收支相抵,本年结余6157万元。
(五)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23年经省财政厅核定,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959700万元,比上年增加496100万元债务额度。2023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县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96100万元,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的以前年度政府债券)48000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5949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815555万元,专项债务1143935万元。
二、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按照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及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意见,2023年县财政局持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
一是着力抓收支、保平衡,坚决打好稳定财源“攻坚仗”。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多措并举狠抓财政收入,牢牢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财政责任。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0216万元,增长6.5%。出台《关于进一步过“紧日子”切实加强财政“三保”工作的十五条措施》,在全市率先实施“公务餐”管理办法,强化部门对过紧日子工作的主体责任,集中财力保障“三保”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初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预算20%。扩大投资预算审核范围,将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高新区投资项目纳入审核范围,共完成政府及国企投资项目评审232项,审核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核减金额8.6亿元。积极向上争取,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要素达67亿元,其中专项债券46.6亿元,增长37%,有力保障我县杭德市域铁路等项目建设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二是着力保基本、兜底线,坚决打好共富惠民“持久仗”。突出公共财政的民生导向,统筹安排财力,兜牢民生底线,保障民生事业发展。2023年财政民生支出达到7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6%。始终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16.2亿元,保障县内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优化和教师工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安排14.9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标准至人均102元。统筹财力13亿元保障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打造优质、高效、均衡、共享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农林水支出9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达13.9%,统筹调度“大三农”政策资金17.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业双强、粮食功能区清理腾退、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农业农村项目。支持城乡居民住房环境改善,安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资金1.7亿元。推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计划,构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以财政贴息方式向扩中家庭提供低息金融贷款,发放贷款超2亿元,受益扩中家庭达882户。
三是着力扣主线、抓重点,坚决打好服务大局“整体仗”。聚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等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对标上级中心工作,努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聚焦“一号发展工程”,坚持创新强县、人才强县首位战略,全年安排科技支出6.5亿元,增长26.1%,统筹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7亿元。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全年共兑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3.2亿元。统筹安排交通发展专项资金21.7亿元用于杭德市域铁路、浙北高等级航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一号开放工程”,全力保障“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资金7481万元用于商贸业政策扶持,安排金融创新发展专项资金2920万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241万元,进一步促进我县内外贸及外资领域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安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6亿元,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安排亚运经费4380万元,为亚运会成功举办提供财力保障。聚焦“一号改革工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在全市率先实现财助营商“一键兑”惠企平台推广运用,全县20家惠企部门的所有惠企政策均通过平台兑付,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兑现惠企资金5.8亿元,惠及企业4346家(次)。通过取消投标保证金、降低履约保证金比例、推行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等降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全市第一家绿色采购平台分中心,实现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推动企业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已成交项目节省采购预算5889万元。
四是着力促改革、强监督,坚决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启动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工作,全面梳理我县政策,共梳理出扩大有效投资等8大领域52条政策,全县财政安排及向上争取资金共计102亿元,用于支持“8+4”经济政策体系。出台《德清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闭环管理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2023年,批复政府投资项目34个,涉及财政资金25.5亿元,通过事前绩效评估核减9249万元。聚焦基层“三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等8类重点问题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提升监督效能。开展8项财政重点评价工作,涵盖专项债、公共文化等方面,涉及资金约3.6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企外部资产注入和内部整合重组,重新组建高新国控,新增1家AAA、2家AA+信用等级国企,国企融资能力有效提升。指导县属企业围绕主业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股权并购,高新国控成功取得方正电机控股权,实现上市国企“零”的突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支出执行的刚性需进一步强化、部分项目资金支出绩效需提升,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还不够到位,债务等风险防控需进一步紧抓。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2024年预算草案
(一)当前面临的财政和经济形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从收入看,我县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发展动力加速转换,为进一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应看到,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影响政府收入的三大来源不容乐观,全县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支出看,有限财力既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又要保障重大项目、共同富裕、“三个一号工程”等大事要事,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在财政减收与支出增加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加大。因此,必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我县2024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措施,厉行勤俭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全优生、加快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品质生活新城”的实绩实效,高标准谱写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德清答卷。
(三)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1.收入预算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9010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科目情况如下:
(1)增值税329300万元,增长1.8%;
(2)企业所得税105000万元,下降1.7%;
(3)个人所得税59000万元,增长1.6%;
(4)资源税6000万元,增长114.3%,主要原因是预计矿山资源税增加;
(5)城市维护建设税30000万元,增长1.9%;
(6)房产税44000万元,增长6.3%;
(7)印花税17000万元,增长3.3%;
(8)城镇土地使用税22000万元,增长7.8%;
(9)土地增值税20000万元;
(10)车船税5800万元,增长3.8%;
(11)耕地占用税8000万元,增长20%;
(12)契税57000万元,增长4.8%;
(13)环境保护税400万元,下降0.5%;
(14)专项收入30000万元,下降47.4%,主要原因是预计政策性计提减少;
(15)行政事业性收费9000万元,下降44.9%,主要原因是预计耕地开垦费收入减少;
(16)罚没收入8500万元,下降14.2%;
(1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47000万元,增长45.5%,主要原因是预计矿业权出让收益增加;
(18)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700万元,下降17.3%,主要原因是经济适用房期满出售增值收益预计减少;
(19)其他收入300万元,下降34.2%。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3000万元,下降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科目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3054万元,增长4.8%;
(2)国防支出826万元,下降27.3%,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3)公共安全支出68300万元,下降0.2%;
(4)教育支出162243万元,增长0.3%;
(5)科学技术支出75103万元,增长15.1%;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9060万元,下降26.0%,主要原因是上年有亚运专项经费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440万元,增长3.2%;
(8)卫生健康支出91906万元,增长4.6%;
(9)节能环保支出13058万元,增长49.9%,主要原因是部分政策兑现今年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10)城乡社区支出61079万元,下降1.2%;
(11)农林水支出89837万元,增长0.3%;
(12)交通运输支出46903万元,下降26.5%,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62505万元,下降16.7%,主要原因是政策兑现较上年较少;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560万元,增长25.3%,主要原因是商贸业扶持政策支出增加;
(15)金融支出5781万元,增长83.2%,主要原因是政策兑现资金增加;
(16)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685万元,增长4.2%;
(17)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2968万元,下降37.9%,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18)住房保障支出4143万元,下降25.3%,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1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193万元,增长30.0%,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增加;
(20)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484万元,增长45.8%,主要原因是消防车购置费增加;
(21)其他支出4022万元,为预留清算资金;
(22)债务付息支出27800万元,增长5.2%;
(23)债务发行费用支出50万元,下降25.4%。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转结余、调入资金等因素,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1.收入预算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725000万元,下降8.0%,主要原因是预计土地出让金较上年减少。政府性基金收入分科目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0000万元,下降0.5%;
(2)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800万元,增长1.3%;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9200万元,下降23.4%;
(4)彩票公益金收入1500万元,增长0.7%;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1000万元,增长296.2%,主要原因是收费标准调整导致增加 ;
(6)污水处理费收入2500万元,下降65.9%;
(7)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10000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446700万元,下降60.6%。政府性基金支出分科目情况如下:
(1)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41万元,增长485.7%,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增加;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89941万元,下降37.5%;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4811万元,下降4.4%;
(4)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500万元,下降91.7%,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设施运维项目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5)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安排的支出13万元,下降27.8%,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6)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230万元;
(7)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688万元,下降30.6%,主要原因是预计上级补助支出减少;
(8)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支出5611万元,下降98.8%,主要原因是专项债券额度尚未下达;
(9)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715万元,增长7.6%;
(10)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支出41900万元,增长77.5%,主要原因是上年争取专项债券较多,本年付息增加;
(11)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50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24年国有企业利润收入按30%上缴,股利股息等全额上缴。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利润收入预期10668万元。安排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6万元,调出资金1066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96768万元,剔除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2024年开始省级统筹),增长7.3%。拟安排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9105万元,同口径增长5.6%。收支相抵,预计当年基金收支结余7663万元。
(七)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目前,我县新增债券额度及再融资债券额度省财政厅尚未下达,后续待债券额度全部下达后纳入调整预算予以报告。
四、认真抓好2024年预算执行工作
(一)坚持开源节流,确保平稳运行
充分研判经济形势,科学谋划收支预算。深入研究涵养新财源的方式,以创新举措培育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强与税务部门统筹协同,完善收入滚动测算机制,把握组织收入节奏,推动全年收入平稳运行。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把严把紧预算编制关口,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建立分领域、分行业的支出标准体系,进一步压减支出标准。研究完善项目支出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把牢新上项目入口关。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清单,梳理大事要事框架,保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支出政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严控擅自实施未经评估或经评估不具备出台条件的政策。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理念,统筹谋划当前可用财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精准把握上级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增加可用财力。
(二)加力财政政策,助推稳进提质
全面落实促消费、扩投资、稳增长等各项政策举措,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谋划财政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梳理整合七大领域财政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满意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发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断点和难点。坚持把“三农”领域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重点,探索推动财政支持“大三农”政策体系变革重塑,支持保障农业农村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加快构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扩中家庭增收致富,围绕增收、减负、共享、补偿四条路径打造财政促富标志性成果。
(三)聚焦除险保安,强化风险防控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聚焦经责审提出问题,高标准落实整改责任,全面梳理各部门、国有企业等建设实施的工程项目,严格区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出台《德清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将政府专项债券收益管理实现制度化,健全政府偿债备付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国有企业债务增速管控,持续压低国企年度债务净增率,优化完善国企融资和债券发行情况月度统计分析制度,严控国企债务风险。加强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各项“三保”支出及时足额保障,加强对教师工资、编外人员工资等风险隐患的重点摸底排查,制定“三保”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落实社保风险准备金财政投入责任,做大社保风险准备金“蓄水池”,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定和可持续运行。
(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效能
坚持“优方向”和“调结构”相结合,统筹谋划财政资源配置,重塑财政扶持政策体系,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保障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与优势产业倾斜。加强预算项目目标管理,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项目必要性以及目标与资金匹配度,将事前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一体推进,以成本定标准,以标准提质效,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深化部门整体绩效改革,强化全过程绩效闭环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扶持政策、专项债等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将绩效结果应用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强化激励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大审核”体系,推动审核关口前移,动态优化审核范围,强化事后审核监管,构建重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核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程价款结算等环节的监管,坚持以加强财政管理为抓手,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为牵引,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全优生,加快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品质生活新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