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商业融合 扎染技艺焕发新生 | |||
发布日期: 2024-07-29 来源:德清新闻网 | |||
在雷甸镇“集采艺术”工坊的展厅里,传统扎染可以是一件色彩绚丽的风衣,是一条柔软又不失造型的围巾,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鹿,也可以是一块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板。在这里,扎染技艺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华丽的色彩呈现在世人眼前。 近日下午,记者在雷甸镇白云南路389号百德时尚产业园的“集采艺术”工坊,见到了工坊主理人宋立。这位从18岁就开始学习各种染织技术的手艺传承人,有一双“沧桑”的巧手,布满着染色留下的痕迹,正是这一双粗糙的手,却能做出扎染中最精细、最复杂的鱼子缬。 “做鱼子缬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更多的是耐心。”宋立展示着鱼子缬的扎结方式。一块40厘米宽的鱼子缬,一名熟练的工人一天只能做几十厘米,而且相比于其他种类的扎染一个点只需要打一个结,鱼子缬要打四个。因为制作费时费力,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制作鱼子缬了,还在坚持这项技艺的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手艺人。但是在工坊里,年轻姑娘马娜是专门从杭州赶来学习的,天天都来,已经一个多月了。“我来这里学习扎染技艺,还有一些植物染的染剂搭配等等,收获颇丰。”马娜在良渚经营着一家扎染工作室,供游客进行非遗手工体验。她发现,自己工作室的扎染颜色和样式都比较单一,并没有达到宣传非遗文化的效果,于是她找到了宋立老师,开始学习更多的扎染技艺。 自2023年底工坊成立以来,就经常有北京服装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院校的学生前来学习,还有相关行业的手艺传承人也会前来探讨交流。工坊不再是单一的展示空间,而是发展成了一个集生产、教育、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化工坊。 “关于工作室的商业化转变,百德时尚产业园的董事长许志伟给了我很大帮助。”宋立说,许志伟是一个拥有三十年纺织行业经验的企业家,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在工坊搬迁至园区后,许志伟建议将这一传统技艺与商业融合,设计出能够批量出售的含有扎染技艺的产品。 如今,工坊生产的产品品类涵盖围巾产品、雨伞、文创、摆件等1000余种。与深圳的玛丝菲尔、良子、墨冉,杭州的江南布衣,国际品牌Y3、FENGCHEN-WANG等多家品牌合作,年度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宋立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结合,开发创新,提高手工价值,传承技艺的同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