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登记管理 >年度报告

德清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 2025-04-14 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单位名称德清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沈兴法
住所  德清县武康镇永安街277号(二楼)
开办资金(万元)104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04期末数(万元)103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地名工作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服务。为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保障。指导全县地名管理工作。服务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21471220042H举办单位德清县民政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3年度,我单位在德清县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德清县地名工作在民政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省、市对县地名工作内容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突出地名工作重点,积极做好乡村地名、数字门牌、地名文化、地名服务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做好地名管理工作,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一是设置乡村门牌工作。系统地维护区划地名库和地名地址库,处理地名地址库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掌握新增和变更的乡村地名信息情况,并及时进行乡村地名信息更新。做好全县乡村地名标志管理工作,设置乡村门牌2978块。做好数字门牌查漏补缺工作,不断探索延伸地名的服务功能,持续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二是乡村道路上百度高德。我县深化“数字地名”建设,开展乡村地名信息点采集上高德和百度增补工作,将已命名好并设牌的乡村道路741条上图百度、高德。通过乡村地名上高德、百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作用,有力促进了群众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进一步加快乡村地名“入网”“上图”,以乡村地名建设为乡村发展赋能,让乡村要素流动更便捷、更智能。三是数字门牌信息更新。数字门牌信息要保持常年动态更新,确保数据鲜活有效。今年让各个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最新的信息更新,包括最新获得的数据、成果等相关内容,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同时,也对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更新,及时宣传好政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丰富地名文化载体,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一是地名文化长廊建设。打造以“沈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村落,完成以桃源步道为纽带并串联各个文化节点,保护老大会堂、宣家门楼、摩崖石刻、放生潭、宿九坞古道等古迹,塑造特色地名文化观光长廊。东沈村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深度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完善乡村地名标志形式和设置,设置了乡村地名图、地名故事展、地名古诗宣传版、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展示等,通过“微景观”偱地名、知往事、寄情怀。二是编纂《德清地名记忆》。今年,我县完成了《德清地名记忆》编纂工作,共86篇地名故事,汇编各镇(街道)的乡村地名故事、逸闻趣事,这些地名故事是对乡村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乡村历史和地名知识的宣传普及,可以重新唤醒人们的记忆,保存历史文化印记。三是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按照国家、省、市对县地名工作内容的有关要求,突出地名试点工作重点,积极做好乡村地名、数字门牌、地名文化、地名服务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德清优秀的地名文化,拍摄地名文化宣传片,汇报片时长约5分钟。宣扬德清地名文化,我县开展了全县地名故事征集活动和地名打卡健康行活动。(三)创新地名工作平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数字门牌加强与妇联合作,将优秀妇女代表创业的餐饮店铺信息接入数字门牌,百姓能够通过数字门牌查询相关店铺信息及人物创业记录。联合供销社,推进农产品进城消费,增加老百姓接受度,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桥梁著名行动,开展乡村道路著名行动,完成农业公共设施著名行动。县民政局牵头,七部门联合发文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二是评选地名标识产品。德清县盛产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拥有各具特色的加工工艺,这些都是丰富的地名标志资源。开展了地名标志农产品的摸排工作,规范地名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制定了地名标志农产品认定制度,建立了地名标志农产品的保护名录。推出德清地方特色产品23家农产品,促进农产品进城消费,让农民与产业企业利益联结,真正把小农户带进大市场。三是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按照部、省厅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依法管界意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德清余杭、德清临平界线联检工作。加强界桩界线管理维护,开展界桩界线日常检查,及时消除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确保平安边界创优率达到100%。加强边界地区文化建设,以界线联检为契机,在边界地区双边协同举办文化活动,组织引导边界地区双方干部群众开展有利于团结互助的文化事业,增加双边友谊。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社会效益良好。通过对损坏路牌进行维护,对新建道路、小区楼幢牌的增设,对“有名无标”的设置地名标志,乡村地名上高德、百度,方便市民生产生活。每年不少于四次检查界桩界线,并填写界桩界线日常登记表、拍照留档,维护边界平安和谐,边界没有纠纷。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安排残疾人员体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地名的宣传来提高市民的保护各类地名标志牌意识。
四、下一步打算一是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完善地名管理制度,健全地名管理体制机制,修订《德清县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深化我县全国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乡村地名服务,加强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增设乡村道路牌,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现代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地名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服务点、乡村旅游点、家庭农场地名地址上百度、高德地图。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深化地名与旅游融合,打造地名文化旅游线路,积极探索“地名+旅游休闲”模式,让绿水青山远近闻名。二是完成界桩智慧化管理。为探索以智能技术助力界桩规范化管理创新形式,提升界桩智慧管理水平,德清县以智能技术助力界桩管理创新模式,实现界桩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管。以多种显示模式,多画面智能切换,实时、定时、报警、触发等方式可查看界桩现场实时画面,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软件APP和数字门牌平台实时在线监控界桩及周边环境情况,实现全天候自动化、远程可视化监管,方便管理和交流。今年已经实现4个,争取明年全部完成。三是做好德清县数字门牌助企服务场景建设。贯彻落实省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创新驱动、开放共享”为宗旨,聚焦贯彻落实全省三个“一号工程”文件有关部署,紧密围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进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和优质共享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县数字门牌的应用推广。深化提升数字门牌的多跨服务场景和服务实用性,打造基于数字门牌的服务助企场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通过数字门牌独有的地理位置信息,打造便民服务“15分钟商圈”。四是开展地名展示馆建设。留存至今的古旧地图是文史资料无法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直观性和代表性,不仅是地方文化研究的基础史料,也是社会大众了解乡村历史和地名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途径,出版《德清县古旧地名图》。同时建设地名展示馆,在馆内陈列古旧地图。地名展示馆面积400平方米,规划在新档案馆大楼内。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申请了开办资金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