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开展“微经济”守护行动 | |||
发布日期: 2025-04-30 来源:德清新闻网 | |||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探索“疏堵结合”治理模式,将流动摊贩纳入“定时”“定点”统一管理,全面护航“微经济”健康发展,让城市更好聚拢烟火气,推动实现城镇治理提质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向奔赴”。 便民摊位,摆出“契合度” “阿姨,我要一份杂粮煎饼,再来一杯豆浆。”早上七点,家住华盛达·曼城的刘女士出了小区后直奔拐角处的早餐摊,用热气腾腾的餐食开启新的一天,“小区周边没什么早餐店,以前想买个早饭要跑到一两公里外,现在出门就能吃上热乎的食物。” 食客吃得满意,摊主林秋香每天都干劲十足。今年53岁的林秋香退休后闲不住,拉着朋友琢磨着干餐饮,多挣点养老钱,“刚好看到综合执法部门推出了一批免费的便民摊位,报名之后幸运地中签了。” 林秋香所说的便民摊位,正是县综合执法局规划布局的“早菜”摊点。前期,武康执法中队联合街道和社区深入开展调研,充分结合居民需求与周边商业布局情况,在条件适宜的区域有序设置摊位。 “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出入口、宽阔道板等处科学选址,居民步行5分钟即可满足早餐或买菜需求。”县综合执法局武康中队中队长邓超介绍,截至目前,中队管辖区域内已设置21个便民摊位,涉及自产自销果蔬类、便民早餐类和小修小补类等摊位类型。 潮汐滩区,管出“新范式” “辣椒要不?”“要,多放辣。”在阜溪街道环城北路,临近午饭时间,曹丽娟也忙活起来。她的摊位虽小,但用料实在。出摊没多久,就聚起了不少来吃饭的工友。 “我就在前面的工地干活,走过来几分钟就到了。”云南人张中强今年来到德清工作,本来还担心饮食上不习惯,没想到距离工地不远,就有一片餐饮集聚区,卤菜、凉面、小笼包等多种多样。 这片餐饮集聚区,让烟火气既暖胃、更暖心。曹丽娟摆摊摆了好几年,今年落脚到了环城北路这片区域。“这里是工业区,工地多,吃饭的工人也多。”让曹丽娟开心的是,执法部门给摊主划定了经营区域和营业时间,“不用天天过来抢位置,摊位稳定了,客源也多了,不少工友都是我们的回头客。” 然而,流动摊贩管理问题,一度让执法人员感到头疼,三天两头和流动摊贩“打游击战”。县综合执法局阜溪执法中队队员王嘉闻介绍,阜溪街道工业园区企业和工地集聚,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企业职工和建筑工人就餐难、购物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滋生大量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象。中队立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安全有序”治理理念,在环城北路、青春路等地划定临时经营区域,充分考虑消费时段与交通流量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出“潮汐滩区”,让“文明味”与“烟火气”同向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