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德清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德清县以“微”视角、“小”切口、“实”举措,聚力打通基层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切实提升了企业、群众和基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进一步浓厚争先创优改革氛围,现将33个改革项目进行展评,邀请您进行投票~
1. 实现全县13个镇(街道)自助服务设备全覆盖,完成171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网点布设;2. 建设完成4个“一单一网一终端”7×24小时规范化帮办点;4. 实现自助机可办事项400余项,可办杭州、宁波政务事项226项,共帮办20458件。1. 在图书馆、正翔商业广场、高铁站等区域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66台,投放急救箱312个;
2. 开展“急救包进万家”活动,共发放急救包15286个。
2. 救护站日常运营、设备和设施维护与管理由文旅集团负责,并建立持证志愿者与专业医护人员合理配置的长效管理机制;3. 由县红十字会定期培训持证志愿者,提升志愿者基本应急救护能力。1. 开设旅游度假区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内容涵盖景点介绍、景点推荐等;3. 制作完成莫干山旅游度假区2020年标准地图、手绘地图及庾村景区和劳岭景区等各区块景区的详细地图;1. 完成12家百姓健身房建设,并于12月正式对外开放;
2. 健身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年不少于330天,并提供健康报告、健身食谱等个性化服务。1. 邀请民宿设计师组建农村建房设计师联盟,绘制独具特色的建房图纸30套;
2. 初步建立农村建房设计师定期(每个设计师每月至少一次)驻村指导农民建房的连心机制;3. 初步建立“一书两图”(申请书、原貌图、改造图)的联合审批机制,印发《莫干山镇农民建房试行办法》;1. 截至11月底,主城134个信号灯路口接入交警指挥中心,并实行智能配时策略,提升通行效率12.9%;
2. 在城区8个重要路口设置交通诱导屏,及时发布交通路况;
3. 在25个主要路口实行交警“高峰执勤岗”制度,提升城区头盔佩戴率至94.12%、路口守法率至91.6%。
1. 开展外呼调研功能模块试运行,开展防诈热线多并发外呼调研10万余人次;
2. 搭建咨询、导办等系统功能模块,梳理各类群众服务事项300余项,完善并规范答复标准;3. 组建智能服务团队,围绕业务知识、群众工作等综合能力提升开展培训10余次。1. 推出“女性素质提升课程”“亲子阅读课堂”等网上教育课程;
2. 在“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开设“德清嫂在线”版块,及时更新版块内容,并提供网上维权服务;3. 开通“宏姐成长热线”,由专业心理老师接听青少年成长方面的咨询电话,并提供解决方案;4. 举办首届德清县网红直播培训课堂,并筹办“巾帼云创来带货”直播活动;6.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10多次线上文化传播活动。1. 新建妇女微家236所,共开展微家活动3000多场次,惠及女性5000余人;
3. 创新推行微家走亲机制,开设微家家长培训班,提升微家家长各方面能力。1. 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各门诊楼层设置挂号缴费自助机,实现诊间结算,并安排志愿者引导,门诊智慧结算比率已超过75%;
2. 三家县级医院完成与省健康医保卡系统对接,并基于“浙里办”开通健康医保卡申领和支付功能,全县健康医保卡申请数量超过全县常住人口的15%;3. “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健保集团微信公众号、“浙里办”等平台开通分时段精准预约功能。1. 对全县25247名特殊病患者开展用药需求分析,梳理特殊药品121种;
2. 县内医药机构可提供国家谈判药增加至38种,截至目前,共提供国家谈判药84470人次,涉及金额840.14万元;3. 逐步建立医保部门、县级医院与用药人员之间的定向沟通模式。1. 制定《德清县物业服务企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奖惩办法》并开展考核评比8次,共发放奖励资金118万元;
2. 将物管小区考核结果纳入省物业信用管理平台,仔细审核县内20家物业企业信用信息,并将其与物业公司招投标挂钩,评分比例达20%;4. 面向社区、物业一线人员开展红色物业专题培训,开展小区“提标评星”及“星级业委会”评选;5. 指导武康街道全面搭建“街道社工体党委+社区社工体党支部+小区社工体党小组”组织体系。1. 研发启用全省首个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智能监管系统—“德清•居”,并开发电脑端、手机微信端两大平台;
2. 探索“一张图、三类人、五色法”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工作模式,招聘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人员154名;3. 开展两轮高分辨率遥感监测,共发现疑似问题点位32726,现已办结32595个,办结率达99.6%;4. 每月对13个镇(街道)开展实地检查,每季度公开亮牌考核,并在年终评选出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工作优秀镇(街道)3个、优秀村16个;1. 开展“普惠大走访”活动,宣传农户小额贷款政策;
2. 在137个行政村推广,授信农户80754户,授信金额216.97亿元;3. 截至11月末,累计贷款2.8万余户、75.47亿元,其中低收入农户169户、1800万元。2. 推进“1.5+1.5”合作办班计划,并与云南省盲市签订合作协议;3. 今年新招云南班学生50人,其中有33名将留我县工作;4. 新增15名贵、川、鄂、吉四省建档立卡户学生在我县就读中职学校。
1. 规范化管理志愿者,制定《志愿者星级管理办法》等机制,并在高新区等地推出个性化激励政策;
2. 举办志愿服务嘉年华活动,表彰2020年度星级志愿者代表;3. 创建“有德小驿”品牌,提供爱心驿站等服务,现建成“有德小驿”站点2个,供志愿者休憩、交流等。2. 联合调查2起工伤事故,帮助2名受伤职工认定工伤事实;3. 联合开展工伤联动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42家,立案处罚13家次,罚款38.5万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4家。1. 举办线上招聘会5场,线下2场,报名企业1200家次,提供岗位9353个,投递简历2501人次;
2. 搭建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共组织企业201家、开设线上培训班774个,培训职工21375人次。1. 摸底全县电梯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共拥有电梯使用单位1110家,电梯5989台套,其中在用5058台套;
2. 老旧电梯大修、改造、更新纳入“智慧监管”范围;3. 完成验收参与全市电梯“智慧监管”试点的20台电梯,并正式投入使用;4. 创建“保险+服务+智慧监管”新模式,目前已有3个小区53台电梯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约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21:在乾元镇老旧小区实行以垃圾分类积分助推停车便利化1. 制定《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小区内停车费减免券方案》,居民凭垃圾分类积分,可优先享有车位选择权,同时可低抵消部分停车位年费;
2. 完成在大家山小区、乾龙花园、西单小区、航运新村4个村(社区)的试点推广。22:在洛舍镇试行将信用评价体系纳入社区(村居)管理1. 确定东衡村为“信用账本”建设试点地区,并出台《东衡村信用账本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2. 采集村民基础信息,建立778户的初始诚信数字档案库;3. 宣传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入户发放《致全体村民、新居民的一封信》;4. 东衡村“信用账本”在浙政钉2.0上线,工作人员可在线对村民行为打分、测评。1. 审批通过路线方案,并完成省、市、县政策对接;
2. 建设完成公交车候车亭,新建完善候车室等基础设施,完成车站提升改造;3. 9月19日正式开通运营,目前已运送乘客5万多人次。2. 创新“456”联村社区工作法并开通代跑通道;3. 推行村(社区)干部提早、晚退1小时工作机制,上墙公布电话提供预约服务;4. 推出“流动窗口”定期上门服务,主动上门为辖区内有轮椅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专业评估;5. 设立24小时便民“自助小屋”,提供政务服务和生活应急服务。1. 组建光华、兴山等7个商铺自治会,每个自治会覆盖辖区内沿街商铺;
2. 吸纳热心党员、商铺主等加入自治会,组建功能性党小组,指导自治会开展工作;2. 在“德清城管发布”的“便民服务”一栏中增添“德清犬类管理”程序链接;27:推行“垃圾分类+小微贷款”个体工商户信贷激励模式1. 确定德清农商银行和湖州银行德清支行作为首批合作银行,并举办德清县“垃圾分类+小微贷款”发布仪式;
2. 推进贷款方式线上转型,个体工商户只需扫“推广二维码”,即可申请办理贷款;
3. 截至目前,共发放贷款104笔、5535万元,为个体工商户节约利息成本50多万元。
1. 实施“地理信息+”应用示范行动,组织地信小镇20多家企业参与打造经济发展等应用场景;
2. 成立长三角地理信息创新联盟,汇聚一市三省104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代表。1. 共在新市镇范围投放共享电动车470辆,设立停车点位206个(主城区122个,周边乡村84个);2. 配备1名城市经理,3名运维人员,采用网格化管理、集中式工业仓库充电;3. 累计服务用户8600余人,车辆日均使用率达到1.5次/日/辆。30:武康街道开展“三治一体”破解私营城停车难问题1. 在广泛征求小区业主意见的基础上,在私营城试点地块安装道闸实行停车位封闭式管理;
2. 加强停车收费宣传,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余份,收集意见20条。31:在舞阳街道推行拆迁安置小区“四方协同”精细化管理1. 推选出35名业主代表、7名业委会成员,组建红色业委会;
2. 聘请物业公司与保洁公司,实行“1+1”模式负责小区日常保洁、绿化养护等管理;3. 建立“三村一社”联席议事机制,确定物业聘请、车辆管理等小区重大事项10件,协同解决小区内困难问题6个;4. 实行内部车辆有偿登记、外来车辆停车收费模式;1. 成立下渚湖街道“鱼水情”志愿联盟,签订团队联盟公约,制定管理办法;
2. 成立街道、村两级“1+14”个“老兵调解室”,开展相关活动35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成功调解涉及退役军人、军属等群体的信访调解案件100余起。1. 成立浙工大——康乾街道生态文明等4个实践基地,为浙工大师生提供实验——实践平台;
2. 打造警校共建党员服务站,形成“路——地——校”联动警务服务模式;3. 畅通“人才联村——科技进村”渠道,聘请5名浙工大教授担任康乾街道5个行政村的名誉村主任;4. 与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校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