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意见征集
索引号: 11330521002569276H/2022-00051 发文时间: 2022-04-06 14:50: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有效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德清县公安局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德清县公安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实施货车绕行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决策预公开 >


为保障杭德市域铁路施工,预防和减少施工期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进一步规范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局在先期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代起草了《关于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实施货车绕行的通告(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一、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从德清大道因功能转变、道路通行压力、保障市域铁路施工、提升城市形象等因素综合考虑,亟需对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黄牌货车(以下均简称货车)实施绕行。
       城市道路功能需求增加。作为全县东西向交通主干道,联通武康乾元,是城市主动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沿线商住区增多,浙工大、浙工大附属德清高中和千秋外国语中学新校区启用,县内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等因素,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的实际功能从服务过境交通为主,向服务居民通勤、生活为主转变。
       道路车辆通行压力增大。经测算,该路段日均通行车辆达49000余辆,其中货车4600余辆,占比约10%。该路段平均运行速度仅为25公里/小时,高峰时段流量饱和度达0.85以上(1.0以上为非常拥堵)。根据路网通行效率模型计算(计算依据主要为车辆车身长度、起步时间),客货车通行比例为4:1,货车抢占道路资源突出。
       市域铁路施工保障需要。杭德市域铁路在德清大道设建设站点2个,施工工期至2026年底,需减少货车通行对路段造成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城市形象优化提升需要。德清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部分场馆的协办城市,以及全国文明县,德清大道作为门户道路,需减少货车通行,提升优化形象。
(二)起草过程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2021年11月始,相关部门经实地踏勘和排摸,并委托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货车从长虹街绕行的初步方案,即远期常态化绕行方案。同时考虑到目前有关实际情况(一是长虹街尚未完成道路四改六工程,道路及沿线桥梁承载能力均不足;二是杭德市域铁路工程在长虹街浙工大站有施工点,货车不能通行;三是双山路连接德清大道桥梁设计承载不能满足大量载重货车绕行),制定了货车暂时从杭州二绕绕行的近期绕行方案。工作实施方案内容已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进行了完善。
二、征求意见时间
       2022年4月6日至2022年5月6日
三、修改意见反馈
       请将意见和建议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反馈至德清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通信地址:德清县武康街道武源街125号德清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邮编:313200)
       传真:0572-8066706
       电子邮箱:1403745166@qq.com

附件:《关于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货车绕行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德清县公安局
                                                                                                                                                  2022年4月6日

附件

《关于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实施货车绕行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为保障杭德市域铁路施工,预防和减少施工期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进一步规范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自2022年6月1日起,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实施货车绕行。对违反规定私自通行的黄牌货车,公安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一、禁行区域

德清大道工大路-104国道段

红色区域为黄牌货车禁行路段

二、禁行时间

2022年6月1日0时起

请广大黄牌货车驾驶员驾车出行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勿在禁行路段行驶。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