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政务公开+基层治理 涉企惠民政策 上级政策文件
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实施方案》 等7个改革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1-20来源:乾元镇

 

 

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实施方案》

等7个改革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59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管理体制。完善与园区平台发展相适应、权责一致、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运作规范、服务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

(二)建设规模。到2016年,园区平台新增开发建设面积不少于8平方公里,形成布局合理、基础配套功能完备的平台园区。

(三)经济总量。到2016年,园区平台经济总量贡献率达到全县的55%以上。

(四)产业优化。加快形成3+X工业产业体系,到2016年,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平台园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产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成效明显。

二、改革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平台发展规划

依托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平台发展规划,明确平台发展思路。

1明确发展目标。德清经济开发区对照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要求,加快整合提升,大力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和矿基地综合整治利用。临杭工业区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参与开发,同时加快德清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推进德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德清工业园以城镇化理念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注重园区开发与小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科技新城围绕信息产业集聚区、科创示范区、高端商务区和生态人居区四大发展要求,助力德清打造杭州北区·创业新城

2科学编制规划。平台发展规划的编制要坚持高标准,有效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规划空间布局,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环境整治和生态化改造规划等相结合,切实加强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提高规划整体配套的可操作性,避免因规划布局大调整而造成的低效率和无序建设。二是做好规划环评等配套工作,明确规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指标、绿化指标和污染控制要求,完善环保设施,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统筹协调好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3加强规划管理。依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平台管理体制

完善平台管理体制是加快平台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突出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放权审批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

1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平台园区管委会作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实行独立运作。各管委会承担本园区规划范围内招商选资、项目审批与推进、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日常运行管理服务等工作职能。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各管委会按照自身实际需求,内设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环保分局等机构。各管理委员会要配足配强领导班子成员,配优配齐机关干部队伍,其中管委会主任由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

2实施放权审批改革。根据平台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要求,按照职能配置,各平台管委会在规划区内开发、建设、管理中,授予规划建设管理权、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预评估后的产业项目审批权、安全生产、环保管理监督权等县级管理权限,各管委会对上述权限为最终认定。县级机关相关部门根据管委会的审定意见,以见章跟章的形式办理有关手续或转报。

3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通过土地开发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集中财力,加快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积极探索采用BTBOTTOT等招商引资模式,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完善投融资平台,依托融资公司,利用各种融资形式,拓展融资渠道,切实保障平台开发建设资金。

4强化平台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优质、高效原则,创新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中心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科室等机构,实行首席代理员制度,采用一站式集中办公制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等方式,全面实施投资项目全流程快速审批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稳妥引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加快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凡新落户的大好高项目且符合产业政策目录的,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县得部分的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费用零规费政策。各平台园区内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全额返还给各管委会,用于平台开发建设。

2优先保障要素资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切块下达之前,优先保障平台园区需求,达到全县的60%以上,特别是保障大好高项目建设的需求;用能指标、环境容量对平台园区予以优先安排,以保障大好高项目建设需求。

3建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财政资金,建立平台建设的专项资金,对平台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给予贴息补助。

(四)进一步完善平台考核机制

坚持分类指导、差别化考核,建立和完善平台园区工作推进机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制订年度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完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平台园区开发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制定工作绩效与政策扶持相挂钩的考核办法,确保顺利推进平台园区建设。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7-201410月)

根据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制定实施方案草案。

第二阶段(201411-201610月)

下发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完成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的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201611-201612月)

全面回顾总结,提炼出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的经验、做法,全面提升体制改革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城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强化任务推进和责任落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人员到位,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县创新平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对照本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细化工作职责,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对接、对下协调指导,确保实施方案得到顺利推进,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三)强化督查考核。对实施方案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及时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建立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中消极应付、推进缓慢的,给予问责问效。

 

 

 

 

 

 

 

 

 

 

 

 

建立高端服务业发展激励机制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2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智能物流、高端旅游、信息经济、健康服务、商务总部、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形成《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指明未来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以高端旅游业、信息经济、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突破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德清县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发展机制,促进我县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助推我县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二、改革举措

(一)立足实际,探索新方向

在当下发展改革的大形势下,我县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随之发生改变,需立足实际,深入分析德清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区位等资源,探索研究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向,提出《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大力发展高端旅游、现代物流、信息经济、健康服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

(二)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出台《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德清县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的通知》、《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德清县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高端服务业发展机制,以政策为导向,扶持高端服务业发展。

(三)凝聚力量,强化宣传

聚各个部门发展服务业的力量,加强与乡镇、部门的联系,在全县范围内达成发展相关服务业产业的共识,为服务业发展扫除机制体制上的障碍。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高端服务业发展政策。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6-20149月)

对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选取服务业发展的先进地区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借鉴,编制实施方案草案并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意见。

第二阶段(201410-201412月)

下发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发挥部门合力,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德清县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三阶段(20151-201512月)

大力宣传我县高端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扶持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对前期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在全县上下营造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

(二)齐抓共管。履职到位,统筹安排;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各责任部门要认真履职,主动配合,确保各项发展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利用网络、会议、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凝聚力量,营造乡镇、部门、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舆论基础。

 

 

 

 

 

 

 

加快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3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化和创新德清模式,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省科技金融试点县工作,进一步探索县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实现途径,为全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累经验,把德清打造成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产业转型升级实践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一)探索成果汇集发布模式,构建成果转化信息集成体系鼓励多渠道征集科技成果,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征集、评估、咨询、发布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对接。

(二)探索企业主体激励模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和落实实施成果转化必需的人才、资金、设备等要素条件。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强化成果转化中试环节,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三)探索人才智力引进模式,构建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体系。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为主要载体,实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引才模式,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

(四)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模式,构建成果转化金融助推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支行、科技担保和科创小贷公司,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科技金融机制,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引入天使投资、科技保险等机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

(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构建成果转化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应用保护机制、人才引进奖励机制、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共性技术和专利产品政府采购机制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

二、改革举措

(一)形成成果转化信息集成体系一是建立信息体系。征集、发布科技成果、专利信息和我县企业技术需求,发布成果(专利)信息不少于3000条,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100项。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建立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德清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德清服务站、省科学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德清服务站等共享平台。三是完善合作机制。引进6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四是优化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不同服务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培养技术经纪人,为网上科技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引入不少于3家科技中介机构进入服务平台或纳入服务体系。五是争取列入省科技大市场试点县建设。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基础平台,建立可供交易成果(专利)池和可供交易需求(难题)池,切实落实有效的供需来源。组建德清县科技成果市场服务公司,结合二期改造工程,增加相应功能、设施和配套场地,满足科技成果在线交易和现场拍卖交易的需求。力争网上交易金额不少于5000万元、技术合同登记不少于3000万元。

(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落实实施成果转化必需的人才、资金、设备、中试等要素条件,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力争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50项;探索建立公共中试基地不少于2个。

(三)建设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体系。围绕人才引进培育年度目标任务,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培训体系。

(四)建设成果转化金融助推体系。结合科技金融省试点县建设方案目标任务,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促进科技金融高度结合。

(五)建设成果转化制度保障体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第一年度)

1建立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德清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德清服务站、省科学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德清服务站等共享平台。

2引进6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阶段(第二年度)

1争取列入省科技大市场试点县建设。

2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基础平台。

3.组建德清县科技成果市场服务公司。

4.结合二期改造工程,增加相应功能、设施和配套场地,满足科技成果在线交易和现场拍卖交易的需求。

第三阶段(第三年度)

1征集、发布科技成果、专利信息和我县企业技术需求,发布成果(专利)信息不少于3000条,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100项。

2.引进和培育一批不同服务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引入不少于3家科技中介机构进入服务平台或纳入服务体系;培养技术经纪人,为网上科技市场提供专业服务。

3建立可供交易成果(专利)池和可供交易需求(难题)池,切实落实有效的供需来源。力争网上交易金额不少于5000万元、技术合同登记不少于3000万元。

4.力争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50项。

5.探索建立公共中试基地不少于2个。

总结推广阶段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总结推广成果转化和网上技术市场的成功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科技工作领导。成立德清县创建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人才办)、宣传部、财政局、国税局、发改委、经信委、金融办、教育局、住建(规划)局、行政服务中心、科技局、人力社保局、商务局、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开发区管委会、科技新城管委会、临杭工业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乡镇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成果转化实验区的发展规划、协调、实施工作,切实推进成果转化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科技局设立办公室,由县科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县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科技局下设事业单位,配备编制人员,具体负责成果转化相关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对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坚持和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科技投入,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到2014年,县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以上。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3+X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科技经费补助方式,充分发挥风险补偿、贷款补助等科技拨款方式的作用,不断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两个50%政策(对高企当年享受的税收政策和企业根据工业强县36得到的财政奖励补助资金,50%以上须用于本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规定要求。鼓励社会资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

(三)强化成果转化政策扶持,有效保障成果转化。制定并实施《德清县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3000万元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集中要素资源支持成果转化。对成果转化重点企业在项目申报等方面优先推荐、优先给予政策配套支持;对中试基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企业,需要新增用地优先保障;对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家属子女,享受县人才引进相应政策待遇。实施《德清县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一体化的意见》和加快科技孵化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探索建立高校、院所与科技部门互派挂职人员的机制。

(四)完善创新政策措施,加大落实督查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面,探索与商业投资企业的合作,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每年评选成果转化典型案例,评选成果转化、中试、中介等方面的先进单位(乡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开展省级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4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4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不断整合科技、银行、证券、保险、创投等各方面资源,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基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以及政策支持配套、上下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努力使德清成为科技与金融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先行区,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要素创新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民间资本投融资管理创新试验基地等创新试点。

(一)科技金融投入持续增长。设立1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做大种子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到2016年,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达到1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达到4亿元;科技信贷引导基金(财政性存款)达到2亿元,科技信贷总量超过50亿元,其中科技金融创新贷款达10亿元。

(二)科技金融平台加快建设。在做专县域科技支行、做大科技担保、做优科技小贷基础上,在县内其它商业银行设立1-2个科技信贷业务部。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科技金融中介机构5家以上,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建立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企业集聚创新网站,力争会员企业达到200家。以科技新城和芮家坞水库区块为核心,建设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

(三)科技信贷服务更加完善。进一步做精做强科技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科技信贷引导基金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科技项目资金过桥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推动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券,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力争经过试点工作,基本健全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资本市场对接有新突破。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到2016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力争新增3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达到8家以上;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方式融资8亿元以上;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科技型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力争3年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创新板挂牌企业30家以上;新三板市场上市企业5家以上。

(五)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16年,全县县级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380家;经认定的县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00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4000件和2500件以上;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达到120家;实施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累计达到180项;全县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300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家;引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中试基地10家以上,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达300项以上;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5000万元;新引进海归创新团队20个以上。

二、改革举措

(一)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激励,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高新区、科技新城联合做大种子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以25%的比例与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进行天使投资和创业风险投资;完善科技信贷引导基金,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存贷挂钩、奖励补助、贴息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2实施科技企业全链条扶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中试、种子期的试创企业,采取无偿资助,探索偿还性使用和微利周转等小额资助方式,给予种子资金扶持;对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企业,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股权投资形式予以融资扶持;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两高企业,鼓励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科技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信贷引导基金,存贷挂钩引导银行放大倍数贷款,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予以银行贷款扶持。

3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与省内科技金融管理机构合作,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监管,开展科技投融资创新服务,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资信调查、风险评估、项目联评等工作,满足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和不同融资服务需求,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金融综合服务。

(二)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

1加快科技型企业改制步伐。把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作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工作,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股改、高新技术项目立项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扶持若干高新技术企业尽快上市。通过贷款+风险投资,有效解决企业上市前期费用高、不确定性风险大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2加大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新三板挂牌交易及省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创新板挂牌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先期介入,对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中,选择创新优势强、成长性好科技型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或债权进行认购,认购额度最高不超过5%。引导投融资机构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定向增资、私募债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渠道的融资。对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的企业,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政策,对挂牌企业经营者一次性奖励50万元,挂牌企业获得融资1000万元以上的,按融资额的2%对企业高管团队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3建立多方参与的上市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实施,将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等有效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资源,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促进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措施的综合效能。

4强化上市企业的资本运作。鼓励上市企业再融资,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公司债、资产并购重组等多种资本市场运作手段,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与扩张发展。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产业链的龙头地位,对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并购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1大力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等方式支持创业投资,吸引省内外投资业绩突出、资金募集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投资机构等以股权投资方式的投资机构和优秀管理团队在德清设立或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有序整合民间资金,投资新兴产业发展。

2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积极打造民间资金新型转化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民间融资管理中心集聚民间资本的优势,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

3加快网贷融资平台发展。引进省内外管理规范的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采取简便、快捷的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科技小微企业、科技人才借助网贷获得创新创业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建立网络贷款专属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规范、安全、高效、诚信、专业的网络借贷中介平台,着力开辟新的融资途径。

(四)加强信贷服务和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1加强科技金融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增强支科支小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县内其它商业银行的合作,利用财政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机制,引导商业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服务机构,专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2科技企业信用贷款。财政资金在科技支行设立2亿元的科技信贷引导基金(财政性存款),支持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企业匹配不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别的企业分别给予20-2000万元的科技信用贷款授信。

3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银行、评估、担保等机构的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盘活专利、商标、名牌等无形资产,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质押贷款所支付的评估、登记、担保等相关费用。

4科技项目资金过桥贷款。对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省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补助经费支持的企业,在补助资金尚未到位前,按照1-5倍放大配套给予授信贷款,科技补助经费作为贷款企业的还贷保证。

5科技担保贷款。引导社会资金参股科技担保公司,鼓励县内融资性担保公司与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合作,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与银行、担保机构合作,联合设立科技担保风险资金池,推行政府风险金+信用担保+银行贷款的运作模式,全力解决科技型小企业无抵押、质押贷款难题,降低担保风险。

6设计个性化创新产品。针对目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融资中存在的抵押物不足,互保联保产生的关联风险,以及到期贷款的还贷资金周转困难等主要问题,在金融租赁、集合信托债、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订单质押融资,以及产业链融资等方面不断拓展的同时,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研发设计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如循环贷微贷保续贷通等。

(五)全面推进科技保险试点,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1制定科技保险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科技保险工作,对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相关的关键研发设备、产品研发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等险种,给予20%-30%比例的补助,科技保险保额达到1亿元以上。

2推行科技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建立政府+保险+银行三方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由银行提供一定规模的贷款额度,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履约保险,风险补偿资金提供贷款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专利保险业务,给予保险费补贴支持;并提供专利维权托管、预警分析、专利权转让等增值服务。从专利执行险试点起步,逐步扩展专利侵权责任险、专利权质押融资保证险等其它险种。力争专利执行险实现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全覆盖。

(六)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

1加快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以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科技新城)为核心,设立1平方公里区块,打造金融业后台基地,引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等为代表的投融资服务中心、清算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测试中心、资金营运中心、科技资产交易中心等科技和金融后台机构,将科技新城打造集金融后台机构、产品测试中心、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外包、金融相关IT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的长三角金融业公共后台服务基地

2搭建企业集聚创新网络平台。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信息网络体系,与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委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企业集聚创新网络——德清工作站,集聚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建立科技企业百企创新信息库,采集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和实时查阅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为企业、银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绿色通道

3大力培养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发挥长三角金融业公共后台服务基地优势,集聚一批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对引进的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在个人所得税、安家置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快培育本土科技金融人才,加强县内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等人才素质的提升,整合乡镇科技联络员和金融机构科技信贷员,建立一支政策通、业务精、素质高的科技金融专员队伍。

4开展“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活动”。由科技、金融部门协同组织,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券商、保险,以及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等金融服务;组织开展银企投对接活动,创新对接形式,提高对接效率,做好资金保障和供需衔接工作;组织开展科技金融论坛和资本市场对接活动,承办全国科技金融论坛会和全国风险投资行业年会,开展科技金融培训活动。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8-20143月)

多方论证,制定规划。在参考借鉴市创建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和县创建省金融创新试点县的规划方案基础上,县科技局与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部门进行商讨,提出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发展的(2014-2016年)三年规划方案。并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省金融办、省银监局、省人行、省保监局、省证监局等部门以及金融专家召开方案论证会,再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实施方案草案。

第二阶段(20144-20166月)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实施方案情况汇报,根据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形成讨论稿,提交县委常委会会议讨论研究同意后正式启动。根据六大工作重点,分年度逐项推进落实。

第三阶段(20167-201612月)

总结经验,深化完善。通过先行探索实践,总结提炼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形成德清样板,为全省面上提供有益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委、县经信委、县金融办、县科技局、县财政(地税)局、县国税局、县市场监管局、人行德清支行、德清银监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科技金融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科技金融创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任务落实,努力形成条块集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强县的若干意见》(德委发〔201259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两个50%政策,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规定要求。将科技金融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每年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足额到位。进一步完善并落实资金配套、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政策,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科技投融资机制。

(三)强化绩效考核。将科技金融工作纳入县科技进步考核和金融考核体系中,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以考核促创建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考核办法,调动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金融机构的创造性;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凸显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保障作用;建立跟踪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14年度省级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

推进计划表

 

序号

具体举措

责任

单位

配合单位

完成时间

1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专利保险业务试点。

科技局

财保公司

20145

2

做大种子资金规模达到1000万元,对试创企业给予扶持。

科技局

高新区

科技新城

201412

3

设立1000万元规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以25%的比例与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参与基金运作监管。

科技局

财政局

金融办

201412

4

加强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建立网络贷款专属平台。

金融办

科技局

商务局

银监会

201412

5

新增1家科技信贷专营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制定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科技局

财政局

金融办

银监会

201412

6

推荐5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培育指导,完成股改10家企业。

金融办

科技局

201412

7

力争在新三板挂牌3家企业,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0家企业。

金融办

科技局

201412

8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到3600万元。

科技局

财政局

201412

9

对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省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补助经费支持的企业,在补助资金尚未到位前,按照1-5倍放大配套给予授信贷款,支持企业授信贷款不少于600万元。

科技局

经信委

金融办

201412

10

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保险,给予保险补贴资金。

科技局

财政局

财保公司

201412

11

建立政府+保险+银行三方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推进科技保证保险。

科技局

财政局

金融办

财保公司

201412

12

开展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

科技局

金融办

201412

 

融杭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5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把握机遇、突出重点,加快融杭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全面提升路网等级,构筑德清县与杭州市都市区协同发展机制。一是加快建设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二是改造提升104国道彭公至德清段;三是规划建设304省道德清段。通过这三大项目(二横一纵)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县公路主骨架,打造融杭半小时通勤圈。至2017年,全县对外交通实现快速、畅通、便捷,逐步实现与杭州等周边区域的同城化效应。

二、改革举措

(一)科学合理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将交通建设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融杭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城区、临杭工业区、科技新城、下渚湖景区等相关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城乡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二)积极汇报对接,缩短项目审批时限

充分发挥县级机关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优势,积极主动与省市主管部门汇报对接,尽全力争取上级支持,突破土地、资金、政策等诸多关键性制约因素,攻坚破难,缩短立项等审批的时限。

(三)改革建设体制,完善交通协调机制

完善县交投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实国有资本,加强人才引进,更好地担负起融杭重大交通项目融资和建设主体职责。

三、实施步骤

(一)104国道改建工程

1工程概况:路线起于跃武关,终于马头关,全长约19.86公里,拟按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其中武康城区段约5公里为高架路段,桥宽27,路基宽37.5;起点4Km和终点2.906Km路段路基宽38;其余路段路基宽43。估算总投资约26.1亿元,其中建安费约145亿元,新增用地79.234公顷,总工期36个月。59,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后,先后完成了各项工可报批前置条件(环评、水保、土地预审、选址意见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的编制和批复,以及勘察设计提前招标工作。

2推进计划

1201412-20156月逐步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及批复、施工图设计审查及批复、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施工招标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20157-12月完成一期工程一标的路基50%、桥梁20%

3201612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的主体项目施工,同时启动二期工程;

4201712月底前完成二期工程全部工程量的50%

(二)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德清段工程

1工程概况:起点位于新市镇,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的新市服务区,终点为与余杭交界的姜家山,全长51.788km,全线设枢纽互通立交2处,一般互通立交7处,合建停车区及服务区各1处,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路基顶宽33.5m,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投资估算130亿元。项目于20137月份完成工可文本编制,已报送省交通厅待审查。多次与中交集团公司对接BOT投资事宜,对工可文本进一步完善。并完成了湖州段项目受理联系单。

2推进计划:尽快完成建设投资规模的核查工作,上报省厅组织工可审查,加快立项速度。加强与杭州对接,及时掌握杭州段进展,力争同步开展。

1201412-201510月开展BOT谈判,完成工可报告评审、项建书批复、各项工可前置条件的批复、工可批复以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和批复;

2201511-12月完成施工招标并组织进场施工;

320161-12月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5%

4201712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量的30%

(三)304省道(余杭至安吉公路德清雷甸-上柏段工程)。

1工程概况:起点位于雷甸三家村,在裘村西南侧设宣杭铁路分离上跨宣杭铁路及104国道,并设置武康互通与104国道衔接,全长约21.869km。项目总投资32.5亿元(建安费20.5亿元)。共征用土地2530亩,拆迁建筑物98762

项目于20137月份完成工可编制及咨询,并报送省公路局待审查。因东苕溪一级水源保护区问题,前期开展受到制约。

2推进计划

以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汇报和对接,尽快解决东苕溪一级水源保护区问题。

1201412-201512月前期力争有所突破,完成工可报告评审、项建书批复、工可前置条件报批、工可批复、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复;

220161-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和批复,及施工招标工作并组织进场施工;

320167-12月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0%

4201712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量的25%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领导,成立融杭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专项小组,县政府分管县长任小组长,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详细制订三大交通建设项目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和措施,明确2014-2017年年度重点推进的任务,每月上报项目推进情况;建立项目推进协调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倒逼进度。

(二)机制保障。全面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完善适应交通建设的征地政策、安置政策。多途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三)资金保障。坚持以地方筹资为主,积极争取省补资金。继续整合交通资源,做大交投公司资产总量,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股权质押、BOTPPP等形式引入交通建设资金,为交通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争取开行德杭市郊列车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6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完成德清西站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县城市形象;201712月底前,力争开通德杭市郊列车,最大限度发挥宣杭铁路的运输能力,缩短德清-杭州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为德清更好地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改革举措

(一)积极加强与编制单位的对接工作。开展前期调研,把握项目重点,与合作编制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保持紧密联系,不定期地就编制工作和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成立一支由县发改委(县铁办)和上铁院专家组成的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县建设局(规划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德清西站等单位的建议和意见,详细了解我县交通发展状况、特点趋势、乘客出行需求、客运量等方面内容,为方案的研究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二)积极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对接工作。开通德杭市郊列车将会对整个铁路布局产生影响,会占用国铁资源,同时考虑到铁路车次安排,需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上海铁路局及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等单位进行协调对接,此外要将德清西站改造工程方案及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与铁路部门沟通,争取获得铁路部门的支持。

(三)积极加强与上级政府部门的对接工作。利用宣杭铁路富余运力开通德杭市郊列车,不仅涉及到德清段铁路,还涉及到杭州段铁路,会占用杭州站资源,需加强与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的对接,争取获得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5-201412月)

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会同中铁上海设计院深入研究利用宣杭复线、利用宣杭老线开通德杭市郊列车方案以及新建德杭轻轨方案,送专家评审。与上海铁路局加强对接,争取上海铁路局同意对德清西站进行改造,并形成德清西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201412-201512月)

开展老线预可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中铁上海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的对接,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综合分析三种方案的利弊,确定开通德杭市郊列车的方案,确定德清西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并施工建设。

第三阶段(20161-201712月)

力争开通德杭市郊列车,并同步完成德清西站改造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牵头,财政局、建设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列车方案设计评估、工程开工建设、协调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精心谋划部署。德杭市郊列车作为我县连接杭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我县接沪融杭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要长远谋划、精心部署,在不断汲取先进地区宝贵经验的同时,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上海铁路局、省发改委和杭州市政府的对接,充分利用我县专家咨询委的决策指导与智力支持,力求方案既具前瞻性又具操作性。

(三)强化协作配合。德杭市郊列车开通前准备工作要求高、时间紧,各相关部门要确定分管领导及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对接落实,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力争尽早开通德杭市郊列车。

 

                

 

 

 

争取德清临杭工业区成为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块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中第67号改革具体项目)

 

根据《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德委发〔201415号)和《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组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立足德清临杭工业区的区位、产业优势,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提出的打造活力创智谷、低碳科技城、生态宜居地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3+3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即: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都市型机会产业为补充)的主要任务相呼应,加快一区三园建设,争取成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块,打造杭州都市区北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和区域影响力。

二、改革举措

争取德清临杭工业区成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块,推进协同发展。

(一)建立规划共绘机制。加强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各类规划的紧密衔接,在不断完善德清临杭工业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深化调整建设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性规划,在充分融合中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二)建立产业共兴机制。加强产业规划对接,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重点方向,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提升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三)建立服务共享机制。加强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在建设投资、园区管理、招商信息、项目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公交、社保、通讯等跨区域一体化机制;推进联防联控,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提升合作共建水平。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4-20146月)

开展前期调研,加强工作对接,制定实施方案草案并征求相关单位及部门意见。

第二阶段(20147-20156月)

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落实责任分工。争取杭州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及杭州市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按照目标任务和工作对接情况,争取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规划共绘、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等各项重点工作。

第三阶段(20157-201512月)

建立完善合作共建机制,争取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德清临杭分区挂牌,努力形成跨行政区域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德清样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县城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争取德清临杭工业区成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块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责任单位、配合单位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深化。

(二)建立责任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县经合办要做好统筹协调、上下对接和整体推进工作,配合单位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德清临杭工业区管委会要全力做好改革实施工作。

(三)强化评估督查。对具体项目实行跟踪评估,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总体评估,及时提出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确保争取德清临杭工业区成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区块顺利实施。

 

 

 

 

 

 

 

 

 

 

 

 

 

 

 

 

 

 

 

 

 

 

 

 

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1110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