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骑行由一种出行方式逐渐转变为一种集休闲、时尚、健身等多种特性于一体的全民体育运动项目。在其日益风靡的背后,安全问题亟待关注。一是缺乏明确车速上限。新国标电动车的最高时速被严格限定在25km/h,而我国法律中暂未明文对自行车作出限速规定,现实生活中部分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已经超过电动自行车,导致骑行者反应时间缩短、事故率上升。如,禹越镇交警中队在事故原因排查过程中发现,超7成骑车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为骑行速度过快,个别下坡路段骑行平均速度往往超过30km/h。二是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部分骑行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未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头盔、手套、骑行服等),骑行时出现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违章行为,易造成意外发生。如莫干山镇反映,部分骑行者为追求便捷、高速,常占用机动车道(如三莫线主干道)或田间机耕路。三是骑行环境有待优化。公园线路、特设绿道、城市道路等有路线过短、灯光昏暗、缺少分流、路侧障碍物较多等诸多弊端,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骑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客观上增加骑行难度和风险。如,环下渚湖骑行路线全长约12km,且部分路段存在夜间照明条件不佳、大型货车频繁通行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强化监管,增设限速标志。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骑行者增强安全意识。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