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德清 >统计公报

2007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08-11-20 来源:德清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德清、和谐德清”的目标,不断深化“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协调性和均衡性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进展良好,资源要素环境状况改善,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综    合 

   2007年,我县经济依然实现高速平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9583元,按2007年的年平均汇率计算达5205美元。

   三次产业继续协调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三次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0%、34.2%;三次产业的结构为7.5︰62.4 ︰30.1。

    农   业 

   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大农村工作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狠抓特色生产,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种植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林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下降5.7%;牧业产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渔业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9万亩,比上年减少0.7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1.3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9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果用瓜种植面积0.8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1万吨,比上年减少4.1%;蔬菜总产量4.4万吨,比上年增长9.3%。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生猪饲养量达92.2万头,比上年增长7.1%;肉类总产量5.2万吨,比上年增长13.0%;水产品产量5.8万吨,比上年增长14.8%。

   农业园区与经营主体建设得到加快。全年新培育成立各类农业企业89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农业种养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农产品营销企业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48家(含市场)。农业品牌建设跃上新台阶,全县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20余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年新增有机食品2只、绿色食品2只、无公害农产品13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地13个、50144亩。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高位运行。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占地区生产总值55.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产销率96.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长期以来,我县坚持强工业战略,着力强化工业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努力提高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型工业化推进不断加快。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3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轻工业总量和增速双双领先于重工业。在大力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制造业等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县轻工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今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增幅分别比全县平均水平和重工业快2.1和4.3个百分点。以此同时,轻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呈逐步提高趋势,从上年的50.9%提高到今年的51.4%。民营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4.0%,提高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全县2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共实现利税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润5.3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继续得到改善。据统计,全县5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利税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利润总额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40.7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6.4%,总资产贡献率13.0%,资本保值增值率116.1%,成本费用利润率4.6%,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00217元/人增至106709元/人,资产负债率55.7%,亏损率3.4%。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增速比上年上升6.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从投资构成看,工业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投资额分别达到45.3亿元、10.9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别为24.9%和22.3%。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民间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全县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中扣除国有控股投资部分)达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9.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的投资额比上年增长31.3%,占全县比重达6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7%、24.9%和12.4%。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上年下滑后重拾升势,完成投资额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销售面积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商品房施工面积14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0%,商品房空置面积1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7%。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差距逐步缩小,今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的2.2个百分点缩小为目前的1.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市场持续红火。今年我县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4%,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9.3%。三是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受价格上涨影响,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6%;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汽车、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4.6%、47.6%、147.2%。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200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浙北毛竹市场、武康泰源市场、新市仙潭市场、南方家园商城、卢球商贸中心、德清县农贸城6个亿元市场成交额达16.5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45.7%。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7年,全县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规模总量进一步快速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1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3%。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全县机械电子产品和新型建材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3亿美元和0.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4%和281.7%,增幅均高于总出口水平;对日本、欧盟、美国贸易保持一定的增长。今年,对日本、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达0.6亿美元、2.1亿美元和1.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61.5%和14.3%。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一定进展。东盟和非洲已成长为我县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达0.5亿美元和0.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8.8%、90.1%。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上升为39.8%,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情况总体平稳。全县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2项,比上年减少14项;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实际到位外资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境外企业5家,输出各类劳务人员70名。

   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294.8万人次和1.3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46.0%和48.0%;旅游总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46.0%;旅游门票收入2523万元,比上年增长43.0%。同时德清县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被浙江日报社等授予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被省旅游局评为“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莫干山风景区被评为“浙江省五十个优秀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成为我县首家3A级景区,新市古镇开游,“名山、湿地、古镇”品牌形象初步确立。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完成货物周转量1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其中:公路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8%;全年旅客周转量4.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德清段项目全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4.3亿元。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7186辆,比上年增长8.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12927辆,比上年增加1718辆,比上年增长15.3%。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电信业务总量3.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90279户,移动电话用户320591户,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7%和增长7.4%;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39408户,比上年增长43.6%。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16.2部/百人提高至120.1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44.7部/百人,移动电话75.4部/百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2%和增长7.0%。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增长51.8%和6.6%。

   金融业继续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3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2.1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因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银行存款增势减缓,今年末金融系统存款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9.7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2.5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其中,工业贷款28.4亿元,比年初增加6.3亿元;消费类贷款15.4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其中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3.6亿元,同比增长33.9%。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1.5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县保费收入34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5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9%;人寿险保费收入21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赔付额67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人寿险赔付金额509万元,比上年增长4.1%。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大局更趋和谐。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5671人,专职教师1646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6251人,专职教师333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9917人,专职教师1474人;幼儿园406班,在园幼儿10260人,专职教师908人。2007年高考再创新高,全县高考总上线人数达3543人,报考上线率为91.1%;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2008人,在我县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本科上线率连续四年超全省平均水平;上重点分数线人数再一次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397人。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实施了以职校培训为主,各中学、乡镇成校相互配合的预备劳动力培训新模式,全年组织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10期,完成培训525人次,农民培训72983人次。

   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1881人,其中硕士26人,本科1031人,大专824人。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267人,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4419人,比上年增长10.8%。

   不断创新“德清模式”,拓展科技合作领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已有2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获市科技进步奖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35项,授权专利391项。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9项。2007年已认定或列项达 52项,其中: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3家、新列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家。2007年末,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分别比上年分别增加5家和10家。

   全县共有中国名牌产品4只,国家免检产品11只,浙江名牌产品23只,湖州名牌产品33只。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2007年共抽查产品83种466批次,合格率93.7%。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大县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15.2万册,报刊藏量1.6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3.3万人次,流通图书12.2万册次。全年完成“欢乐德清”专业文艺团体演出54场,广场活动48场,基层文化活动926场,电影下乡2372场。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新明辉杯”第七届浙北乾龙灯会。设“旭日东升 龙腾乾元”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九龙闹春”舞龙表演、“缤纷英溪”龙灯展、“龙马精神”书画展、“活力乾元”经贸洽谈会5大系列活动。精心组织为期七天的“丝路之源”2007中国.德清新市第九届蚕花庙会,举办观巡游、轧蚕花、赛蚕事、祭蚕神、听社戏、看展馆、邀展销、品小吃等活动,充分展现水乡蚕文化的特色,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举办首届武康镇“欢乐市民节”系列活动。完成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申报工作,其中《防风庙会》、《防风神话》、《蚕花庙会》申报省级项目,《防风祭奠》、《扫蚕花地》申报国家及项目,新市镇申报省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乾元镇乾龙灯会申报传统节日保护基地,《防风神话》、《防风庙会》《蚕花庙会》、《扫蚕花地》等4项申报传承基地,新市镇参加首届农民艺术节和参加评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试点工作。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7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出时间119小时;全县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0%。

   围绕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实力大幅增强。2007年,我县在省以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47枚,银牌26枚,铜牌21枚。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举办了全县性群众活动十五次,其中迎春体育节目表演、迎“三八”广场木兰拳比赛,首届跆拳道邀请赛、老年人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全县乡镇乒乓球邀请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第二届广场全民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全县万人健步走、重阳登高、34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青春、奥运、健康”为主题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及县级机关第八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广泛开展,参与人数大2.5万人次,全方位地满足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医院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发热呼吸到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的监测工作,实行月、旬、周、日报告制度。农村卫生工作较快推进,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参保人员人均筹资水平从2006年的每人每年65元提高到87元,同时进一步落实了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实行门诊住院费零起点报销,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从15%提高到20%,新增了湖州一院、邵逸夫医院为定点医院。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人数为31.0万人,平均参保率达97%以上。2007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3个,医疗床位1477张,卫生技术人员2043人,其中:医生782人,注册护士53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8名,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5张,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5%。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重点工程投资2.0亿元。行政中心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城南、城西加州、丰桥拆迁安置小区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及选址工作,现正在进行项目土地争取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城东片千秋街(东一至东二),武源街延伸,环东二路3条城东新区城市道路,已完工并通车。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继续推进。武康镇五四村等7个示范村完成了创建任务,累计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7个。完成整治点127个,新增农村受益人口2.3万人,累计完成村庄整治点851个,农村受益人口27.1万人,受益面达到87%。新增全面整治村14个,累计达108个(不包含部分城中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投资5100万元,武康至新市引水工程全面竣工,乾元10万吨/日水厂征地工作基本完成。

   生态县建设取得新成效。健全生态县建设投入机制,2007年县政府出台了《德清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对生态县创建中的一些环保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等项目给予一定得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强势推进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全县已建成武康、钟管、新市三座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建成莫干山镇、筏头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洛舍、雷甸、三合、禹越、新安污水处理厂和钟管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全县已累计建成垃圾中转站31座,建成垃圾填埋场4座,莫干山镇、筏头乡垃圾处理一体化体系已投入运行。扎实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2007年,武康镇、乾元镇、钟管镇、洛舍镇、雷甸镇、新安镇、禹越镇、三合乡八个乡镇已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乾元、新市镇、雷甸镇、新安镇、禹越镇、三合乡六个乡镇已申报省级生态乡镇。2007年新启动的32个县级以上生态村的创建,8个村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全县已累计创建市级生态村26个。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71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9项,报告表352项,登记表110项。

   完成2007年度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武康大气环境、降水、降尘监测工作,共获得常规监测数据2501个。完成96家企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101厂次监督性监测、346家企业的委托监测和其他委托监测171厂次。

    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07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3.4万户,户籍人口达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0.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07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7.1万人;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37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949人;被征地农民就业2255人,其中“4050”人员1153人;开发社区岗位716个。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10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成功举办了春、秋二季大型的劳动力交流大会和春季劳务交流洽谈会,开办来了12场次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月市,全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为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服务。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定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2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73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7.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7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7万人,其中职工9.0万人。全年共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2万人次,金额512.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7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8.3万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种福利机构14个,床位1526张。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621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2885户606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保障金710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