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德清 >统计公报

2010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1-03-21 来源:县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挑战,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抓转型、强发展,惠民生、促稳定,夯基础、重保障”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  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5853元,折合8248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5∶59.1∶33.4。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GDP比重为33.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现代物流业发展增速较快,2010年全县物流企业实现营业额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新培育超亿元物流企业10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2:1,收入差距比上年又缩小了0.17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2010年,共申报省“991”循环经济项目5项、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家、省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5项。全年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2家、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10家。完成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技改项目50项,减排项目19项,高能耗行业得到抑制,顺利完成淘汰落后印染、水泥生产力任务。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农业农村

    农业。2010年,全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开展“两区”即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5.6亿元,比上年下降2.5%;林业5.4亿元,比上年增长9.0%;牧业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渔业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5万亩,比上年下降6.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5万亩,比上年下降4.7%,粮食产量9.7万吨,比上年下降6.4%;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比上年下降12.3%。肉类总产量5.6万吨,比上年下降1.1%,禽蛋总产量1.8万吨,比上年增长8.7%,奶类总产量0.3万吨,比上年下降13.2%;生猪存栏数48.3万头,比上年增长11.6%。

    农村。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农业生产条件、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县有876家农户、43个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共购买各类补贴农机具3294台(套),总购置金额1221.6万元。水稻机插推广取得新突破,全年机插面积1.7万亩,比上年增长83.0%。全县农机化程度大大提高,机耕、机收面积分别达到99.0%和96.0%。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全年新增县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总量达到8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农业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总量达到89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创品牌,发动生产主体单位进行“三品”申报,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2只,绿色食品4只,无公害农产品66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全县共计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288户,完成4117户。“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各示范村和整治村创建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机构,强化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入围省十大民生工程候选名单。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32家,总数达到7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重工业完成产值3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工业产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集体工业产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股份制工业产值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三资”企业产值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私营企业产值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利税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润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企业亏损面11.1%,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亿元,比上年下降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7.2,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增长较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建筑业。全年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竣工产值22.6亿元,比上年下降10.2%,竣工率达29.7%;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0.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9%。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6%。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工业性投入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年新开工限额以上项目218个,比上年增加6个;新开工限额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84.6亿元,比上年增加44.2亿元。投资结构优化。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下降0.6%,第二产业投资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第三产业投资5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东新区平台建设19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2亿元。“五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3.1亿元,体育中心、人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乾元日产10万吨水厂、丰桥港改造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商检大楼、余英溪三期改造、城南污水处理厂项目顺利完成。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商品房施工面积18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7%。商品房销售面积6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商品房销售额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商品房空置面积1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1%。

    国内贸易和旅游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消费品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4284.8万元,比上年增长69.8%;通讯器材类增长零售额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63.5%;化妆品类零售额277.8万元,比上年增长50.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1252.8万元,比上年增长47.9%;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5560.1万元,比上年增长44.8%。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接待国内游客6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接待入境游客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7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旅游门票收入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品牌创建成果丰硕。在2009年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基础上,2010年10月我县被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莫干山风景区完成国家4A级景区验收工作;新市镇被授予浙江省旅游强镇称号;五四村、上柏村、劳岭村、后坞村、青墩村被授予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称号;武康镇创建湖州市旅游强镇、钟管镇蠡山村创建湖州市特色旅游村验收工作也已完成。

    对 外 经 济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并逐步迈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出口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进口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5%。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电子产品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9.2%,比上年增长56.2%。休闲文化产品出口额为1.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5.5%,比上年增长42.1%。医药化工产品出口额为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6.5%,比上年增长23.7%。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传统市场的出口也有所恢复。全年我县商品对大洋洲、俄罗斯、东盟新兴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71.8%、66.3%、64.8%;与此同时,对日本、美国、欧盟传统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为34.5%、33.4%和27.7%,都较一季度有大幅度提升。

    利用外资。2010年,全县新批外资项目74个,办理增资项目19个,完成合同外资3.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到位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大好高”项目的引进稳步发展。全年新引进“大好高”项目27个,总投资64.9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4.6亿美元,合同外资1.3亿美元;内资项目12个,总投资33.8亿元,注册资本5.8亿元。“大好高”项目质量实现突破,成功引进3个“第一”项目,即成功引进了我县第一个由央企投资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德清保利置业有限公司项目;成功引进了我县第一家互联网企业——浙江边锋信息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了我县第一家软件外包企业——浙江德清森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此外,还引进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方希望直接投资的“好”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奥士玛数控、运城制版投资的“高”项目,德清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852万美元,为我县历年来总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

    “走出去”势头迅猛。全年新批境外企业4家,累计中方投资额654.3万美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63.6%;劳务输出人员122名,比上年增长96.8%;对外营业额累计达到13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9%,完成市目标的160.1%;境外企业带动出口34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1%。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363万人,比上年增长5.0%,货物运输量2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4.2亿人公里和17.3亿吨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111.3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3.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775辆,年净增7094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984辆,年净增6640辆,比上年增长29.7%。

    邮政电信业。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0.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4.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6.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9.0万户,新增2.0万户。

    财政、金融及保险业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四大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全年分别实现3.5亿元、4.7亿元、2.5亿元和1.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6%、54.2%、63.4%和23.7%。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一般预算支出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亿元,占支出总额的19.0%,比上年增长5.9%;教育支出3.8亿元,占支出总额的17.8%,比上年增长12.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亿元,占支出总额的9.7%,比上年增长20.0%;住房保障支出4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亿元,比上年增长47.0%。

    金融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比年初增加64.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比年初增加26.1亿元;企业存款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86.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34.0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财产险收入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寿险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全年申请专利1335件,其中发明专利246件;专利授权1206件,比上年增长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比上年增长2.8%,有8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奖。科技帮扶企业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581.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4项,新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有7项,创历史新高。品牌建设继续迈进,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6件,省知名商号2件。“洛舍钢琴”品牌被认定为我县首个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新列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各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新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家,县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德清经济开发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教育。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5184人,专职教师1705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738人,专职教师306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6197人,专职教师1437人;幼儿园393班,在园幼儿12093人,教职工数1032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99.0%。“轻负高质”深化有效教学,2010年高考再传捷报,全县文理科上重点分数线447人,上线率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重点万人人口上线率列全市第一,并连续7年超省平均水平。成功创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组建了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包含8个合作企业、9所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联盟”助推校企合作,为培养企业所需的专用人才提供新模式。2010年9月我县首所特殊学校,即县培康学校建成,总投入达950万元,已接收29名智障儿童,该校建成成为衡量我县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单位87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21.4万册,报刊藏量2.4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3.4万人次,流通图书17.0万册次。“欢乐德清”群众文化活动常演常新。全年各级各类文艺演出1060场,其中专业演出98场,广场活动75场,基层文化活动887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000场。继续推进“一乡一节”活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成功举办百架钢琴入杭城――洛舍钢琴文化节、第十二届“丝路之源”2010中国.德清新市蚕花庙会、新市羊肉黄酒节、三合防风文化节、第十届“乐源杯”淅北乾龙灯会和雷甸杨墩枇杷文化节等乡镇节庆活动。年末我县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4.7万户,广播电台每日自办节目平均播音时间16小时50分,电视台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出时间111小时。

    卫生。全县实行合作医疗或者医疗保险的村数达到151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5.8万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2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5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7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26人,注册护士644人,卫生防疫人员59人。2010年孕产妇分娩比例为100.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7.0‰。

    体育。全年县以上体委系统举办运动会8场,在省以上运动会共获金牌9枚、银牌4、铜牌8枚,被市政府授予“湖州市竞技体育贡献奖”,成功举办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2010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浙北片区“种文化”湿地户外体育活动、第二届中国(下渚湖)湿地越野挑战赛、德清首届全国钓鱼大赛、环太湖老年体育圈经验交流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和工作交流研讨会,扩大德清知名度和美誉度。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3.1亿元的县体育中心于2010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全县农村新建造篮球场50个,全民健身路径80条,门球场6个。截至年未,全县已有农村篮球场159个,其中灯光球场25 个,健身路径208条,乒乓球桌203张,门球场37片,地掷球场12片。社区体育设施逐步完善,武康镇社区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的全覆盖。

    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5亿元,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7%、100.0%、99.9%;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7.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监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达到330天,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5。

    社会安全。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254件、死亡68人、直接经济损失358.5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10.6%、5.6%和10.2%。其中,交通事故数210件、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41.9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12.5%、6.9%和9.8%。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户数13.7万户,户籍人口4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0人。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1.0‰。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6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75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820元,比上年增长1.3%,恩格尔系数为3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490元,比上年增长22.4%,恩格尔系数为35.7。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年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214户,新增廉租住房100户。城乡统筹建设实现新跨越。全县共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288户,完成4117户。“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各示范村和整治村创建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入围省十大民生工程候选名单。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0.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2万人。全县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全年新增参保人数4358人。从2010年1月起,全县企业1.5万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月均增资150元,平均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达到1553元/月。加大对失业人员帮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286人,帮扶4387名失业人员和115名农村低保家庭人员再就业,帮助112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农村低保和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目标。

    社会福利。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机构29个,床位4182张。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527户,发放低保金额223.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788户,发放低保金额646.0万元。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的315元/月.人调整到36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190元/月.人调整到220元/月.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