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德清 >统计公报

2024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5-03-31 来源:本站发布

2024年德清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清县统计局

2025331

 

2024德清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六个新湖州系列部署,踊跃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聚力推动县委1333战略工作体系落地见效,在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全优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保障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综合

初步核算2024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722.5亿元同比增长5.8%(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8.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13.1亿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占比4.34∶52.33∶43.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29256,同比增长5.1%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695.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452.842.8

 

农业农村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4%;牧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1%;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2024年末全县拥有现代农业园区72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2个;全年新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1个;2024年末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26家。拥有绿色食品面积5.9万亩绿色食品产品146个。全县建成15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省级未来农场3个、市级未来农场9个。

农村。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浙农码打通生产端和销售端对接渠道浙农码赋码用码量248.2万余次。累计创成省级未来乡村14个;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市级组团式未来乡村48个片区。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4.2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3亿元同比增长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同比增长9.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34.9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利润总额97.9亿元同比增长17.1%

建筑业。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7.1%。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完成产值173.3亿元竣工产值159.5亿元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0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2.4万平方米。新型建筑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全年新开工装配式项目建筑面积达122.1万平方米实施绿色建筑38项、面积55.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民间投资下降6.0%;交通、水利、能源投资和生态环境投资增长20.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0.9%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30.2%。商品房施工面积31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9%。商品房销售面积2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0%。商品房待售面积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4%。商品房销售额40.0亿元同比下降38.1%。全面加强住房保障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089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15套(间)。

 

国内贸易和旅游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亿元同比增长3.1%。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4.7亿元同比增长6.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39.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284.1亿元同比增长9.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县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3.1%。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5.1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0.0亿元同比下降11.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5.1亿元同比增长5.2%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2.3亿元同比增长7.2%。全县乡村旅游接待2047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发布德清上榜2024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6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344.7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325.8亿元同比增长9.0%;进口18.8亿元同比下降23.0%。按主要市场分对欧洲出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5.4%;对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分别同比增长12.4%10.3%7.4%5.1%;对大洋洲同比下降16.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额114.1亿元同比增长8.6%占出口总额的35.0%;对美国实现出口额68.4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出口总额的21.0%

招商引资。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9871万美元。2024年,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9个。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全县完成旅客运输量(仅公路)126.6万人次同比减少13.6%;货物运输量4144.3万吨同比增长11.9%。旅客周转量17549.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67%;货物运输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6%2024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316.4(不算匝道连接线)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9.0公里2024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370.9万吨航道里程222.2公里。年末汽车拥有量为19.0万辆,同比增长5.2%,年末摩托车拥有量为2.6万辆,同比减少5.9%

邮电业。2024全县快递业务量完成9452.9万件同比增长15.9%业务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3%;投递量完成9462.6万件同比增长30.3%电信业务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5.1%

 

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2024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税种中增值税27.7亿元同比下降14.3%;企业所得税11.2亿元同比增长4.5%;个人所得税4.9亿元同比下降14.8%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亿元同比下降3.8%

金融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552.5亿元同比增长4.0%比年初增加59.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50.0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98.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513.7亿元同比下降6.5%比年初减少36.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94.5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加249.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20.2亿元同比增长1.1%比年初增加6.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42.3亿元同比增长20.5%比年初增加228.8亿元。年末上市公司13其中主板3创业板4深圳中小板2境外上市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

 

科技和教育

科技。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8.9亿元GDP比重4.2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保持全市第1全省第72024年专利授权总量3664其中发明专利682件。全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累计479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187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22家。落实人才新政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入选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项目11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19名。

教育。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2在校学生72266在职在编教师3769人。其中普通高中5在校学生8395人;初中16所(含中心学校)在校学生14013人;小学20在校学生32576人;幼儿园44所(所属分园27个、村教学点22个)在园幼儿13950人;职教类学校1在校学生3209人;特殊学校1在校学生123人;成校12所。另有开大德清学院、社区教育学院、综合实践学校各1所。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6%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9.6%。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55万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0万元。

 

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年末全县拥有公共文化馆(含分馆)14公共博物馆1非国有博物馆5个;文物保护单位共88其中国家级519个点省级814个点县级75处;公共图书馆(含分馆)29城市书房16图书藏书量68.88万册文化礼堂138家。2024年新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公示已结束文件未出);新增市级非遗项目13项、市级非遗工坊10家;新增县级非遗工坊15家、县级非遗项目22项、县级非遗传承人35人。

体育全年举办国际划联皮艇球世锦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20余场大型体育赛事。年末全县拥有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24个、百姓健身房3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3个。

卫生。年末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9其中武康健保集团下辖德清县人民医院、德清县中医院、8家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4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市健保集团下辖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8家镇卫生院及5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另有省级医疗机构2民营医院(含民营门诊部)19个体诊所120医务室(站)34家。医疗床位3115卫生技术人员503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18人、注册护士2157人。2024年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婴儿死亡率2.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7‰

 

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攻坚战深入开展治气攻坚进位专项行动PM2.5浓度为28.5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全市第118个水质断面均达到类及以上水源地供水水质稳定在类及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全年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50持续开展工业全域有机更新今年启动改造区块3完成低效工业用地腾退1109累计完成腾退7187完成淘汰落后企业148家。

生产安全。全年我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工矿商贸企业、道路运输、水上运输、渔业船舶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3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6.7%20.0%,受伤人数同比上升50.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2人;道路运输共发生事故3起,死亡2人,受伤1人。消防方面,全县共发生火灾389起(其中工业企业火灾36起),同比下降1.5%,未发生亡人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户数13.68万户户籍人口4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1.6万人女性22.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9%51.1%。按年龄段分18岁以下6.1万人18-347.2万人35-5916.4万人60岁及以上14.5万人。人口出生率5.56‰人口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长率-1.49‰。据2024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6.1万人城镇化率为64.3%

人民生活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48同比增长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54同比增长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2967同比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308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8606同比增长9.7%

社会福利。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6床位2200张。困难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全县低保对象16712416全年共发放低保补助金2864.8万元;支出型贫困救助对象41108全年共发放救助金额112.1万元;全年县级临时救助391共计支出293.6万元。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8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主要行业统计范围: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