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
索引号: 330521/2021-01426 发文时间: 2021-08-19 00:00: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

高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德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德清县人民政府

2021819

德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服务“精品窗口”建设,根据《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精神和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结合德清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引领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教育工作者围绕打造“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的纲领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并取得显著成果:我县获评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全省首批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程度全省领先,教育现代化指数两度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顺利开园,基本形成了从学前到高校的现代教育体系。在省政府首次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考核中,获得A“优秀”,开创了德清教育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理念、模式提出新挑战。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浙江省要打造“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新时代新战略新定位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德清县要高品质建设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率先推动全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需要德清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对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与德清在长三角及全省的地位影响,与打造“活力德清、实力德清、开放德清、数智德清、美丽德清、幸福德清”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还有明显差距。教育布局结构还不够科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不够充分;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有力;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还不够强劲。教育要在“精品窗口”建设中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合力谱写“精品窗口”中的美好教育篇章。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强化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先行县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打响“优学在德清”品牌,打造“美好教育”的德清篇章,为德清建设“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有德清特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美好生活奠基。

2需求导向,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围绕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教育智慧。

3优化布局,城乡一体。科学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建立同我县发展新空间格局匹配的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把优质均衡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发展差距,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

4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5整体智治,改革创新。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教育系统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任务,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办学活力。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建成质量更好、结构更优、保障更强、服务更优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一位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行县,率先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现代化学校覆盖面达到1/3以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为德清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支撑。

十四五德清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维度

主要指标

2020

2025

指标属性

学段

规模

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

1.53

1.5

预期性

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3.96

4.4

预期性

高中段在校生数(万人)

1.2

1.46

预期性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1.8

15

预期性

公平

均衡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5

98

约束性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段

0.215

0.214

约束性

初中段

0.217

0.216

约束性

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3.1

95

约束性

义务段

98.1

99

约束性

高中段

80.5

85

约束性

普及

质量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100

>100

预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9

>99

预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3

72

预期性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4.86

15.5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3

12

预期性

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的比例(%

初中

2.1

10

预期性

普通高中

9

22

预期性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中职

87

90

预期性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5.76

50.76

约束性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健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贯穿各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实施“三全育人”载体扩面创优计划,打造推广具有德清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加强国防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突出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学生人格教育和生涯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中小学课程育人主渠道建设,落实国家和地方德育课程,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设一批学科德育领航课程、领航团队、领航学校。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示范团队,建立县校协作、校际协同的工作格局。

2.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制度,探索将结果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途径方法。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探索建立美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开齐开足美育课,丰富美育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实践教育。重视和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做强“数字德清”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品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3.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持续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途径密切家校合作,协同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构建家校、家(庭)社(区)、家(庭)(网)警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

专栏1:思政教育品牌建设工程

出台《关于推进德清县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行动方案》,打造“学做人”思政教育品牌。提高“为人师”要求,配齐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上思政课、机关干部联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制度,培育5-8个中小学思政学科高地,推送一批精品课,打造思政课基层教学精品团队。完善“学做人”课程,深化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发挥课堂主渠道,精准推进“课程思政”实践。展示“学做人”成果,举办县中小学思政课“情怀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活动,推广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典型经验,深化“有德小子”品牌。

专栏2: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工程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等要求,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力争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下降。持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到2025年,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证率在90%以上,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平台,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服务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专栏3:劳动教育提升工程

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用好义务教育《劳动》地方教材。建立10个以上县级及以上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等类别的基地。依托中小学研学实践服务平台,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建构“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三化体系”,开展“校园保洁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大活动,实施  “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职业体验”三项劳动竞赛,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二)有序推进教育布局规划建设

1强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按照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完善教育布局规划,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入学需求。实行城镇学校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实施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科学制定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政策,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公共资源规划落到实处,保障全民基础教育需求。

2优化调整高中教育布局。顺应城市化发展大势,稳妥实施普通高中向县城集聚计划。完成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搬迁、德清三中和德清五中合并成立德清六中等高中布局优化工作。应对高中段入学高峰,预留普通高中发展空间,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促进高中段教育高质量发展。

3优化整合义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提效,完善新市镇、钟管镇、洛舍镇、新安镇、雷甸镇教育资源布局,整合小规模学校,探索初中区域化办学,提高办学效益。扩大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凤栖小学、秋山中学、阜溪中小学等学校建设,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环境,迁建培康学校,提升办学条件。

专栏4:实施基础教育扩容工程

全县计划实施重点教育项目44个,总投资约42.36亿元,其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园区)、中小学校20所、特殊学校1所、其它项目2个。

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21个,其中新建第二实验幼儿园城南分园、千秋幼儿园市心府分园、狮子山幼儿园(暂名)等17所,迁改扩建雷甸第二幼儿园、干山幼儿园、钟管幼儿园、下舍幼儿园等4所。

义务段新改扩建项目18个,其中新建凤栖小学、秋山中学、阜溪中学等7所,迁改扩建上柏小学、莫干山外国语学校等9所,迁建特殊学校1所。

高中新改扩建项目3个,其中新建1所,改扩建2所(职业中专产教融合基地、华盛达外语学校扩建)。

暑期维修等其他项目2个。

(三)统筹各类教育现代化发展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1)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认真落实《德清县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年)》《德清县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通过推进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的德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将农村幼儿园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美丽乡村教学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美丽乡村教学点”2.0版。大力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

2)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创成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对标高水平普及普惠,突出幼儿园日常保教规范和质量导向,改善办园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幼儿园上等级提水平,重点增加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覆盖面。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公办园成本分担机制,以同级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价收费为导向,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推动幼儿园优质发展。

3)着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丰富游戏教学模式,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坚决纠正和防范“小学化”现象。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提高幼教科研能力,打造德清特色的学前育人品牌。完善学前教育监管督导机制,规范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建立由教育、卫健和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幼儿健康水平监测和评估机制,实行对各类幼儿园幼儿成长进步的常态监测。

专栏5: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提升工程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公办园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8%,优质学前教育(一级、二级园)覆盖面达到80%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100%,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逐步缩小,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70%以上。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扩面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互联网+义务教育”等形式,全面推进“初中强校、农村强质、体艺强基”的“三项工程”,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加大送教下乡、名师带徒、新入职教师“名校孵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化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推动服务扩容提质。

2)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开足开齐开好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探索跨学科课程。鼓励学校围绕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开发个性化课程,优化课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鼓励开发特色明显的校本课程,积极尝试“活页式”教材、活动手册式教材、融媒体教材等新的教材呈现形式。优化教育评价导向,探索和实施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评价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激励标准和新型评价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提质强校校本行动。内部挖潜和外部引入双管齐下,通过名校引领和名师带动提升办学理念、品牌建设、学校管理、特色课程、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等。以“一校一品”为引领,支持学校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办学的校本化探索,通过课程开发、社团建设、家校合作等多样化努力,激发办学活力。农村学校探索适合自身的教育,充分利用属地的社会、自然、乡俗资源,切实增强吸引力。

专栏6:初中强校提质工程

按照“新建一批、调整一批、提升一批”基本思路,制定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实施“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到2025年,全县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2161/3以上的初中创建成为省现代化学校。

专栏7: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以融合型、共建型模式为主的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的教共体比例不低于80%,实现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全覆盖。重点培育省市窗口学校10所。

3.普通高中特色多元

1)深化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不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人生规划的教育,努力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转变育人模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普通高中教学高质量发展。

2)注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加强“强基计划”、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学科竞赛等专项研究,建立教师专业队伍,提升培养绩效。探索初高中一体化培养,强化初高中衔接研究,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3)探索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引导普通高中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转型。通过区域布局优化、学校自主规划、建设目标引领等方式,推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专栏8: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

鼓励普通高中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创造条件,积极试点,分类培育科技类高中、人文高中、体艺高中、综合高中,初步形成区域内普通高中分类办学的良好局面。

4.特殊教育全纳提质

1)构筑特殊教育体系。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原则,加快发展学前和高中段特殊教育,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2)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行业部门的合作,促进医疗康复与教育更紧密结合。建立以教育、财政、残联、卫生健康、民政等联合的特殊教育日常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教育、医疗、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

3)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坚持医教结合、普特融合、家校结合、劳动就业“四结合”教育原则,全面体现特殊教育的公益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强化随班就读专职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配备和管理,促进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专栏9:特殊教育医教融合推进工程

积极争创科学设置学段衔接、规范运作、推进融合的“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模式,发挥中职卫星班作用,送教上门比例控制在10%以内,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学生比例争取达到50%以上。创建省级融合教育示范校1所、送教上门示范点1个。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团队建设,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依托省个别化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进行质量监控跟踪管理。

5.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落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进一步畅通“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通道,加快完善学段相衔接、技能有递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实施中职教育“双高工程”,不断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加强中高职有机衔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落地德清。进一步提高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力争到2025年提升到55%。支持省级中职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加强“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普职融通,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

2)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重点面向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农民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培训,各中职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积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行业企业认可度,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

3)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深化产教“五个对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专业设置,指导职业院校根据县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多方参与办学的支持政策,引导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实施“中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工程”,支持职业院校申报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项目。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开展全方位协作,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在培养规格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活动、学生技能指导、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开展。引导、鼓励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兼顾学生实训的生产车间等,投放先进设备到学校专业实训中心,提升实训水平。在企业创设“产业学堂”和“技能诊所”,用一线生产的标准培养学以致用的真本领。

专栏10:职业学校“双高+优质”建设工程

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力支持建设省级中职高水平学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机电技术应用和旅游服务与管理(民宿服务)2个省级A类专业的现代化特色化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专业),积极申报并争创 “教学创新团队”“工匠之师”“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等国家和省级项目,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服务高地建设。

专栏11:中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工程

积极贯彻国家和省产教融合政策精神,积极争创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在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基地上,新建智能制造类产业学院1个。努力打造国家级职教集团(联盟),建设1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项目。

6.终身教育服务全民

1)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创建省现代化社区学校为抓手,强化城乡成人(社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打造城乡一体、具有德清特色成人社区教育网络。依托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德清学院,推进德清开放大学(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实施高校联盟、共享平台、学分银行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社会培训,构建好终身教育“立交桥”,推进学习型城市和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2)健全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统筹管理。统筹镇(街道)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抱团发展”,实行项目互补、师资互用、学分互认、成果互享管理新模式。推进成校共同体建设,在职称岗位、评优评先等方面进行统筹。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监测和评价机制,促进教育品质提升。充分发挥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的作用,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逐步实现各类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成果有效衔接、相互转换。努力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3)优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进一步统筹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学院)、社区教育学院、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培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内涵和质量。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培训服务,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栏12: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提质扩容,实现老年大学(学堂)镇(街道)全覆盖,争创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基地”“老年教育优质校”等项目,积极申报省家“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成成教培训品牌项目。

7.民办教育规范有序。深入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县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下调至5%。从严审批,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及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专栏13: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程

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分类管理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依托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强化数字化治理,建立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金制度、培训收费专户管理制度,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属地和相关部门联合监管的机制,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四)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水平提升工程,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完善师德表彰机制,弘扬师德先进事迹,形成正确师德导向。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健全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师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情况通报,加大教师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

2.完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改革教师招引机制,拓宽、优化教师来源渠道,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与高校、企业合作,拓展教师培养模式,区域内初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努力提高到10%22%,提升中职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依托人才新政,支持教师攻读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位(学历)证书。完善优秀教师、班主任、校(园)长培养机制,实施教师队伍“攀峰精进”工程和干部队伍“领航致远”工程,强化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强化校本培训,提升基层培训教师能力,实施分层分类的培训、研修,不断提高培训质效。落实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教师教育攀登计划”和市“三名双特”培养工程。加强引导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到2025年,区域内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3.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对区域内学校事业编制的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探索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管理体制,扩大中小学用人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和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标准,推进中小学校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加强聘后管理,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巩固保障成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水平,逐步提高幼儿园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办法,构建适应中小学人才队伍建设的薪酬体系,深化实施教育领军人才绩效工资外补贴。到2025年,区域内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专栏14:教师队伍“攀峰精进”工程

实施“青年教师登峰行动计划”“骨干教师攀峰行动计划”“名优教师尖峰行动计划”,新增省“万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特级校长”2名,市级各类骨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50名以上,县级各类骨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100名以上,打造一支道德品格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博大、教育成效显著的在省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德清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专栏15干部队伍“领航致远”工程

加强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的培养,实施副校级干部竞争性选拔,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职级的校长培养发展机制、目标考核激励等。全面推进干部“领航致远”培养基地和工作室建设,跨界融合资源,建构“师范大学干部培养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研修班”,建构“优秀老校长青蓝工作室”“教育行政部门挂职研修”“教育媒体挂职研学”等机制。建立动态管理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强化培训、轮岗交流和外派挂职锻炼。

(五)加快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档行动。全面完成教学多媒体更新升级,完成防近视、智能化的灯光工程。推动新一轮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实现公办中小学创客空间全覆盖。实施新一轮书香校园建设,加快支持线上线下学习的数字化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职业教育构建基于职场环境和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室、产业技术实训室、行业技术体验馆等实践教学空间和一体化、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训平台。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实施网络等级保护测评,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2.加快教育治理数字化升级行动。实施好教育数字改革,打造教育领域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协同场景,实施好省财政支持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教育数据平台。加快教育数字化发展,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保障教育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扩大教育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为数字德清建设提供部门基础数据。聚焦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提升教育决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建设融通省教育厅“教育魔方”和县政府“城市大脑”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教育数据跨部门协同治理,加强校园智安联防大数据系统建设,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数据服务。

3.实施“互联网+教育”提质行动。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教育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精准教学,服务教育质量提升。开展“互联网+教育”,强化“之江汇2.0”教育广场综合运用,建设教育共同体,完善德清教育资源平台和资源建设。建设省、市、县三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建成基于网络的互联网学校、数字家校、教师发展学校。

4.开展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分批、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研修和交流活动。强化区域内教师教学空间、教育资源建设。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举办各类信息化比赛、培训,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开展人工智能进课堂教学试点,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知识普及率。

专栏16: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建设工程

建设教育数据平台,实现部分教育数据可视化。实现公办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100%全覆盖、新型教学空间(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全覆盖,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互联网+教育”共同体全覆盖。数字图书馆覆盖率达60%;防近视智能灯光改造完成率100%;实现主要教学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100%

专栏17: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德清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接省教育魔方,运用省智慧教育应用体系和支撑平台,推广之江汇2.0教育广场运用,实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活跃空间比率99%;数字资源应用普及率100%;实施精准教学,区域学校普及率达60%以上;全县70%中小学建成“数字家校”;建设好省、市和县三级的20个网络名师工作室;争创2个以上数字资源基地;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率100%

(六)不断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

1.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举措,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按照具体化、项目化、节点化的要求,制定德清教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参与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融入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重点支持德清智能制造联合职业教育发展。

2.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突出抓好教育文化支援,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把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做实、做好。协商建立生源准入机制、结对学校“1+2”“0.5+2.5”等学制的联合培养机制。完善工作协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交流,深入推动“东西协作”工程、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等援助项目,增强合作“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3.开展重点领域交流合作。依托浙工大优质资源,建强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支持湖州师范学院附属德清二中、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等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形式的教育人文交流,搭建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鼓励支持一批学校在践行国际教育理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先试先行,培育省市级国际化元素丰富、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示范校3—4所。

专栏18: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

全面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引进高水平教育资源,主动有序推进教育走出去,实现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加全面深入,新增与国外学校开展结对、交流学校3-5所,与沪杭名校开展结对、交流学校10所。

(七)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强化教育法律执行和监督,推进普法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依法对镇(街道)履行教育职责、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完善统一归口管理和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2.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健全教育政策性文件制定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咨询、听证、公示制度。规范教育行政管理程序,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依法依规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坚持民办学校公益原则,积极落实公民同招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3.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改革教师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评价原则,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专栏19: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工程

以质量监测为抓手,实施以结构型质量为关键指标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型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与发展改进模式。通过评价改革,推动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改进育人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各监督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校园安全工作责任,持续提升师生安全素养。强化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健康促进学校比例。扎实推进“食安校园”“质安校园”等行动,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专栏20:“平安校园”提升工程

深入实施师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多种宣传培训、实践演练等方式,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加快推进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学校风险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校园安防建设服务社会化,完善校园安全科学评估体系。全县健康促进校比例达到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督导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提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实施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党建+师德”“党建+人才”“党建+德育”“党建+教学”“党建+公益”等项目建设,全面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严格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清廉教育建设工程,大力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把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绿水青山”。

(二)完善管理体制

全面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镇(街道)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认真落实“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公办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分级管理、市域统筹、社会参与”的高中段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普职协调特色发展。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分级审批、依法监管、属地管理”的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构建有效监管机制。

(三)健全投入机制

落实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的经费保障责任,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将教育投入作为政府公共财政的重点予以保障,确保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完善各类生均经费制度、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四)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宣传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加强对规划的组织与落实,分解目标任务,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规划内容落到实处。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利、责任、义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附件:德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项目计划表

附件

德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项目计划表

序号

所属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与内容

计划建设年限

总投资(万元)

项目性质

备注

1

教育局

德清新高级中学(暂名)新建工程

征地180亩,新建60班校舍105000平方米

2018-2021

56000

实施类

2

职业中专(产教融合)扩建工程

征地13亩,扩建产教融合大楼及宿舍楼32000平方米

2024-2026

16350

实施类

3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新建工程

征地40亩,新建24班初中校舍30000平方米

2022-2024

18000

实施类

民办

4

武康英溪小学扩建工程

征地8.5亩,新建校舍12000平方米

2021-2023

6000

实施类

5

凤栖小学工程新建工程

征地73亩,新建48班小学校舍46000平方米

2020-2022

26800

实施类

6

中心城区校园停车场改建工程

改建车位500

2023-2025

10000

谋划类

7

培康学校迁建工程

新建校舍4600平方米,改建4800平方米

2021-2023

3710

实施类

8

第二实验幼儿园城南分园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7600平方米

2020-2021

5200

实施类

9

狮子山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8班幼儿园10000平方米

2021-2023

5000

实施类

10

地信小镇第二幼儿园新建工程

新建15班幼儿园10000平方米

2020-2021

5400

实施类

11

千秋幼儿园市心府分园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5300平方米

2018-2021

658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2

春晖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8班幼儿园9000平方米

2020-2022

1350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3

武康第三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5班幼儿园6800平方米

2020-2022

1020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4

蓝城观云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1-2023

975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5

教育局

地信小镇第三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5班幼儿园7060平方米

2021-2023

1059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6

地信小镇第四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1-2023

/

实施类

小区配套

17

暑期维修及其他

各级各类学校的暑期维修

2021-2025

6000

实施类

18

武康街道

花石开小学(暂名)新建工程

征地54亩,新建36班小学校舍30000平方米

2022-2024

18000

实施类

19

华盛达外语学校高中校舍扩建工程

扩建高中校舍7700平方米

2021-2022

6600

实施类

民办

20

舞阳街道

上柏小学迁建工程

征地74亩,新建48班小学校舍47000平方米

2018-2021

22000

实施类

21

莫干山外国语学校迁建工程

征地110亩,新建校舍80000平方米

2019-2021

40000

实施类

民办

22

康乾街道

秋山中学新建工程

征地40亩,新建36班初中校舍50000平方米

2019-2021

22000

实施类

23

康乾小学新建工程

征地54亩,新建42班小学校舍37000平方

2022-2024

22000

实施类

24

天安云谷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5250平方米

2020-2022

788

实施类

小区配套

25

浙工大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9班幼儿园4200平方米

2021-2023

630

实施类

小区配套

26

阜溪街道

阜溪中小学新建工程

征地112亩,新建48班小学和36班中学共95000平方米

2021-2024

51000

实施类

27

三桥小学改建工程

新建建筑面积约5400平方米

2022-2024

3200

谋划类

28

阜溪第二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2-2024

975

谋划类

小区配套

29

新市镇

新市第三幼儿园新建工程

新建18班幼儿园10000平方米

2021-2023

5000

实施类

30

新市中心小学扩建工程

征地14亩,扩建校舍18000平方米

2023-2025

9000

谋划类

31

乾元镇

乾元小学曲园分校扩建二期工程

扩建12班教学楼及综合楼3500平方米

2020-2022

1500

实施类

32

德清县恒星幼儿园新建工程

新建15班幼儿园7000平方米

2021-2022

4200

实施类

民办 

33

雷甸镇

雷甸中学迁建新建工程

征地90亩,迁建48班中学50000平方米

2023-2025

25000

谋划类

34

雷甸第二幼儿园迁建工程

迁建15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1-2024

3800

实施类

35

雷甸小学扩建工程

征地40亩,扩建30班校舍20000平方米

2022-2024

10000

实施类

36

雷甸第三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1-2023

975

实施类

华夏配建

37

钟管镇

干山中心幼儿园扩建工程

扩建11班园舍4000平方米

2020-2022

2000

实施类

38

钟管幼儿园扩建工程

扩建6班园舍3000平方米

2023-2025

1600

谋划类

39

钟管镇

钟管镇小学食堂扩建工程

扩建食堂1500平方米

2022-2024

750

谋划类

40

德清五中食堂扩建工程

扩建食堂2500平方米

2023-2025

1250

谋划类

41

新安镇

下舍幼儿园扩建工程

扩建6班园舍3000平方米

2021-2022

1500

实施类

42

禹越镇

禹越第三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12班幼儿园6500平方米

2022-2024

975

实施类

小区配套

43

徐家庄小学扩建工程

征地3亩,扩建食堂体艺馆4000平方米

2021-2022

2300

实施类

44

莫干山镇

莫干第二幼儿园(暂名)新建工程

新建9班幼儿园4200平方米

2023-2025

3000

谋划类

合计

423565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819日印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