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19 15:10:07
德清县名取自“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之义,地处浙江北部,区域面积9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5个街道。2024年常住人口56.1万人,城镇人口36.1万人,城镇化率64.3%。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之美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居第35位、科技创新百强县位列第32位、绿色发展百强县位列第28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位列第26位。 德清生态环境优美。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坐拥“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之一的莫干山、江南最大原生态湿地下渚湖。近年来,德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首创“洋家乐”等实践经验,成功实现“五水共治”十夺“大禹鼎”、三夺大禹鼎金鼎,获得全省首批“大禹鼎”一星金鼎,6个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典范。 德清人文底蕴深厚。德清拥有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中国原始瓷器、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等重要发源地,孕育了沈约、孟郊、赵孟頫、俞平伯等历史文化名人,形成防风文化、游子文化等独特地域文化,二十四史中《宋书》《梁书》《陈书》三部由德清人所著。精神富有彰显特色,“德文化”底蕴深厚,先后首创“百姓设奖奖百姓”等实践做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复评均列全国县域第一;“构建量化闭环精神富有实现机制”入选第二批省共同富裕试点,形塑“德文化”推动全民精神富有、“活乐兴旺”精神富有系列工程入选省共富最佳实践。 德清交通区位优越。作为浙苏沪、杭嘉湖“空间地理中心”,德清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湖杭一体化等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全面发挥要素导流节点作用。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将全县2/3的区域划入其中。杭宁、湖杭高铁开通后,德清与上海、南京、宁波、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均在两小时交通圈内,其中县城武康到杭州东站、西站13分钟,2024年沪苏湖铁路的开通,使得德清到上海时间缩短至45分钟。杭德市域铁路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与杭州地铁10号线贯通运营。建成的莫干山机场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三字代码的通用机场。 德清产业基础厚实。德清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家居三大优势产业集聚提升。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大赋能产业及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三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累计上市企业13家。成功举办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成功落地,成为全国县域唯一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北斗地信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选省级培育创建名单,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莫干山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等三大平台“矩阵效应”不断凸显,莫干山国家高新区排名全国第64位。 德清城乡协调融合。从2014年率先推进全省唯一的城乡体制改革试点起步,聚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33项城乡差异政策全面并轨,城乡公交、住房保障、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六个一体化”全面实现,2024年城乡收入比降低至1.52:1的全国领先水平。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A级景区村庄实现全覆盖,以全省第一成绩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先进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德清改革创新先行。德清历来是一个善于改革创新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首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德清模式”。1984年,在德清召开的莫干山会议,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近年来,持续打响“停不下来”改革品牌,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70余项,全国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首张宅基地“三权分置”权证、全省首宗“标准地”等改革经验在德清诞生,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改革突破奖。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25%、保持全省县域第二。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规划管理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一城一圈一谷一平台”加快推进,成功推动部省共建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研究院、浙工大大学科技园实体化运行。迭代升级人才新政6.0版,“鲲鹏计划”实现历史性突破、入选2个,三年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58名,获评全省人才工作优秀县六连优,新增“车路云一体化”等国家级试点5项、国家级试点数位列全省第二,公共服务一体化、医共体改革等获省委王浩书记批示肯定。
4018443-31332-134-德清概况
|